少年的爱恋,像大自然的蝴蝶喜欢花儿,羊儿喜欢草儿,树木喜欢阳光雨露一样自然而直接。
班里转来一位女孩儿,高高的马尾辫,长长的坠在脑后,李阳一抬头,就会被吸引。
这个女孩儿李阳熟悉又陌生。她的家离他的家不远,幼儿时期两人肯定在一起捉过迷藏,玩过泥巴。只是女孩儿小学一年级时跟随做生意的父母去了县城,一去就是两三年没有见过。
两三年,在一个嫩芽儿一样的孩子身上,足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年级刚开学,女孩儿转学回来了。
看到女孩儿被老师领进教室,正跟同学打闹的李阳呆了一呆:这个女孩儿我见过,可记不起来。
等到老师告诉同学们她的名字,李阳还是没反应过来。
老师把女孩儿安排在李阳的正前排入座,回到座位上的李阳坐了下来,女孩回眸一笑,“你不认识我了?我们住的很近,小时候总在一起玩呢。”
李阳恍然大悟,看着女孩笑吟吟的模样,第一次慌乱的不知把眼光投向何处。
李阳是个调皮捣蛋的男生,老师很为他头疼。他爱与男生打斗,爱揪女生的小辨,也会把虫子放在同学身上,看着对方哇哇大叫,然后说是死的,不咬人。
女孩儿很文静,总是静静的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回答问题倒是很积极。下课了,她不像好多女生一样在校园里疯跑、跳皮筋、踢毽子。大多数时候,她站在操场的一角,静静的看同学们玩闹。
刚开始,是因为她与同学们还不太熟悉,时间长了,她还是很少像其他人一样玩耍。
李阳的目光不止一次的越过身旁一群跑来跳去的同学,向不远处安静的女孩儿望去。
有一次,他忍不住把一个沙包掷向她,她没提防,被砸个正着。女孩儿摸着脑门儿,满脸通红,同学们哄然大笑。李阳正在得意,却看到女孩儿向他投来的目光,虽然泪水模糊了她的眼睛,李阳还是感到了严厉。
李阳突然感觉自己挺没劲的。
上课时,李阳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被老师拎到门外,他知道女孩儿并没有告状,心里更是没趣。
放学了,女孩儿走在前面,李阳跟在后面,之前虽然两家离的近,他们却没有同过路。每到放学后,李阳总是跟一帮小伙伴儿在村子里或田地里疯着玩儿,从来没有准时回过家。
那天,他跟在女孩后面,女孩快走,他也快走,女孩慢走,他也慢走,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女孩回头看到是她,终于狂奔回家,惹的路旁的土狗一阵狂吠。李阳捡起一土块儿扔了过去:‘’叫什么叫?‘’
此后几天,李阳见到女孩总想说些什么,可是女孩儿总躲着他。李阳盯着女孩的马尾辫,心头晃啊晃的,有些不安。
突然有一天,在学校附近农舍的外墙上,有同学发现了好几行白粉笔写的话:李阳喜欢XXX。XXX就是女孩儿。
一时间全校沸腾,女孩再一次成了校园里的焦点,当然还有李阳。
小伙伴儿捅着李阳的胳肢窝儿,让他老实交待他是不是真喜欢女孩儿。李阳一边躲闪,一边笑着说:‘’这是谁在造谣啊,我怎么会喜欢她?‘’
女孩儿气的趴在桌子上哭,下午老师就把她调坐到第一排,离李阳远远的。
墙上粉笔字的风波过了一两个月才慢慢平息。
李阳爬在课桌上,眼前空空的,他把目光投向窗外,依然什么也没有。他还是像以前一样在校园里混着,可眼睛却会在一群人中敏捷的找到女孩儿,然后迅速离开。
女孩儿学习成绩很优秀,一个学期下来,已是年级前三。她已经有了几个关系不错的朋友,都是女生,她们在一起玩,一同离校回家。还有一个男生,也是年级前三,女孩儿喜欢和他讨论学习问题。
有一天,那个男生的新华字典不见了。因为那时字典是金贵东西,男生平时放学总是把它带回家,上学再带过来放在课桌抽屉里。这天体育课后,回来字典就不见了。男生急的头上淌汗,问了所有同学都说没有看见。
老师调查了几天,甚至把那天生病的李阳都抓来问了一遍,也没有找到是谁干的。最后只好不了了之。
女孩儿可怜男生,总把自己的字典,也是班上唯一的字典借给男生使用。
没过多久,李阳拿着一本崭新的新华字典拍在男生的课桌上:‘’我说你一大老爷们儿,不能总找女生借东西吧!我妈给我买了本字典,我又不用,喏,你用吧,到考试时多让我抄抄答案就行。‘’
男生欲拒,可又不敢回家给家里要钱再买,就犹犹豫豫的接下。
从此,他成了李阳的朋友,自然就与女孩儿疏远了。
女孩儿学习很刻苦,她的书包里装满了书。她的书包不是妈妈缝的,而是在县城买的一个红色帆布书包,斜挎的那种。书包重的把女孩一个肩膀压的有些倾斜。
妈妈有一天对她说:“你把书放家里些吧,书包太沉,会把肩膀压歪的。以后你还要换着肩膀背书包。我都没注意这事,还是李阳看见提醒了我。真的个细心的孩子。”
女孩听到妈妈的话,忍不住说:“你可别理他太多,他可赖着呢。”
妈妈说:“我看他挺好的,总是帮他爸妈干地里活儿,你干过啥?”
“我可不想当农民,我要上大学,去城里工作。他也就能当农民了,上个学都不好好的。”
妈妈笑着说:“好好好,你好好学习以后去大城市,人各有命,他那样也好。”
女孩还是减轻了书包的重量,开始左右肩膀轮换着挎书包,她感觉确实轻松了不少。
五年级开始了,那时李阳那里还实行五年制小学,明年他和同学们就要去不同的初中就读了。他的村子里没有初中,去哪所中学,完全靠学习成绩决定。
临近小升初考试前,老师就会安排好那几个同学可以报考乡重点中学,其他同学只能考普通中学。因为升学率与学校、老师的利益挂钩,也是保证每个同学都有学上。
那时和现在一样,踏进重点中学就意味着能够有很大的机会考上中专、中师、高中,而普通中学的学生,能够以后上以上学校的人可谓凤毛麟角,大部分人初中没毕业就回家务农或打工,还有一部分人考上职业中专、职业高中,做一个有一技之长的打工者,运气好的,进国营企业当个合同工。
同学们陆续从老师、父母及他人口中知道了考入不同学校的重要性,但是孩子玩心大,考虑事情简单。知道发奋读书,期望改变命运的人很少。
不仅孩子,其实村子里老辈人包括年轻些的父母,也知道通过学习可以鱼跃龙门,出人头地,但是看着自家顽劣的孩子,管教不了时总会说:本来就不是上学的料,认几天字,还是安心种地、打工赚钱吧。
谁也没有注意到李阳的变化,五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李阳竟然进入了年级前20名。
看着总是蹲榜墩儿(倒数第一)的人考出这种成绩,老师第一反应当场问学霸男生,就是用李阳字典的那个:“你是不是让他抄答案了?”
男生的脸和李阳的脸一样红。男生急忙分辩:“老师,考试我离他那么远,没法让他抄。”
李阳气愤地说:“别瞧不起人,这次是我自己写的答案。”
同学们都笑了起来。
在校的李阳看起来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下课还是疯玩。如果说有什么变化,就是他总是按时回家了,并且喜欢找女孩儿问各种学习方面的问题。
女孩儿刚开始不想理他,可是李阳脸皮厚,态度又诚恳,而且李阳从不过多占用女孩时间,总是在女孩休息时或者回家的路上请教。
女孩慢慢相信李阳不是恶作剧了,就开始认真的解答李阳的问题。
那段时间,李阳走路都是哼着歌。
小升初考试前的几次模拟考试,女孩依然排在前三,李阳成绩稳步前进,在最后一次模考中考了年级第六。
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中,只有女孩儿知道。每天傍晚回到家的李阳在他家院落的泡桐树下,常常学习到草丛中的小虫开始鸣叫,壁虎在灯下吃饱了蚊子回家。
那是李阳的妈妈告诉了女孩儿的妈妈,妈妈告诉她的。
李阳的父母很奇怪儿子的突然转变,当然又高兴又自豪,忍不住告诉了邻居。
女孩儿没有跟任何人说,只是心里对他有了一点钦佩和欣赏。
李阳满以为这样的成绩他有资格报考乡重点中学了,可是最后公布的名单中并没有他。女孩儿毫无悬念的排在了第一位。
他忍不住去找老师,老师说这是学校决定的。他去找校长,校长说名额有限,他也没有办法。
李阳甚至回去找父母,说学校老师对他有偏见。父母很生气,去学校闹,可是谁也没能改变学校的决定。
最终,李阳以普通中学升学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而这个成绩完全可以考上乡重点中学。老师看着喜报,连连摇头:“真是看走眼了。”
女孩儿如愿考上了乡重点中学。
接到通知书后的一天下午,李阳去女孩儿家找她。李阳把女孩儿喊到门外,递给她一本《中华大词典》。“送给你,上了初中应该用得上。”李阳把词典压的紧紧的。女孩儿不要。“同学一场,要不是你帮我,我咋能考第一?算是纪念吧!”
女孩儿的脸一红,鼻子有些发酸,她全程目睹了李阳的努力和付出,也见证了命运对李阳的嘲弄。
她接过词典,说了一声谢谢!
她想安慰他,可又不知说些什么。两人沉默了一小会儿。李阳转身要走。女孩儿终于说:“你还要努力啊,还会有机会的。”
李阳转过头来笑笑,走了。
女孩儿拿着词典回屋,翻开来,却发现里面有一个小小的纸包,打开来,是一枚透着古旧气息的银戒指。包装纸上写着三个字:送给你。
女孩儿脸立马发烫,她手忙脚乱的把戒指夹在词典中,又赶紧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找更加隐秘的角落放这枚戒指。
在这期间,她的心是乱的,大脑却急速运转:他给我这个干什么?戒指怎么能乱送人?我们都这么小,要是爸妈知道了怎么办?我该怎么办?怎么送回去?会不会伤了他的自尊心?他现在不是正需要关怀吗?
女孩儿直到晚上躺在床上,才终于理清了一些思路。她明白男孩是喜欢他的,她也并不讨厌男孩,甚至也有些喜欢了。但是,他们还小,他们今后的路还有很长。如果两人真的有缘分,那就等大一点再说。她决定把戒指还回去,用白纸包着,也夹在一本书中,那是她送给他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二天上午,刚吃完早饭,女孩儿就去找李阳家找他。他的妈妈正在喂猪,就喊李阳出来。
李阳从屋里走出来,看到是女孩儿,他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你也不让xxx进屋坐坐?真没礼貌。”李阳妈妈回头看到李阳呆愣愣的站在哪里手足无措,忍不住喊到。
李阳慌忙让女孩儿进屋。
女孩儿大声说:“不用了,我给李阳送毕业礼物,马上就走。”说着把书递给李阳,然后跟李阳妈妈打了声招呼就赶紧回家了。
李阳妈妈嘟囔着:“现在的孩子啊,毕业了还兴送礼物。咦,李阳,你让我买的词典不会也是送人的吧?”她提高了嗓门。
李阳拿着书,也不管他妈说什么,直接回到自己屋,把门帘拉紧,然后赶紧打开了书。
书一下分为两半,摊开处同样有一个纸包,打开,是他偷拿奶奶的戒指,然后什么都没有了,包装纸白白净净的,连个标点符号都没有。
李阳好像知道这个结果,他把奶奶的戒指放回原处。拿起她送的书看了起来。
开学了,两个人都住校。两所学校不到十里的路程,女孩儿的学校在乡里,李阳的学校在村里。他们每个周末回家,李阳要经过乡中,但是无论路上还是家里,两人很少见面。
三年时光里,李阳在这所普通通的中学里认真的学习。他的认真在周围人的眼里很奇怪。明明知道了前途,还学个啥?真以为鸡窝里能飞出凤凰?就连授课的老师也提不起劲儿,学校已经几年没有出一个中专、中师、高中生了,无非是挣个工资,养家糊口罢了。
李阳没有好的辅导老师,他就自学,他跑到镇上,把父母给的生活费尽可能的买学习资料。
他的付出没有白费,他的成绩一直稳居年级第一,三年一直如此,这让教他的老师都有些兴奋:说不定今年能出一个拿得出去的学生,到时自己的脸上也有光彩,学校、教育局也会有奖励吧!
中招考试时,班主任老师亲自把他送进考场,反复叮嘱。
成绩出来了,李阳仅以一分之差没有考上县里的重点高中。女孩儿也是仅差了几分没考上这所高中。
李阳的世界轰然倒塌,他几乎不出家门。
妈妈安慰他:“你能考这样真不错了,今年不行咱们复读,男孩子皮糙脸皮厚,没啥丢人。你都不知道xxx,她妈咋说她,她都想不开,还闹着不复读了。多可惜呀!”
李阳有了一个决定,他给女孩儿写了一纸条,被折的仅有一枚硬币大小,揣在裤兜儿里去找女孩儿。
李阳被女孩儿的妈妈领进屋里,然后他看到女孩儿坐在板凳上发呆。趁她的妈妈不注意,李阳把纸疙瘩塞到女孩手里。
她惊惧的看着他,没有说话。
“有啥大不了的,我不也没考上嘛。我准备上职专,学个技术,听说你也不想复读了,要不咱俩商量商量上一个学校?”
女孩儿生气的抬起头,“我才不上职专呢,我啥也不上,就在家当农民咋了?”
女孩儿的妈妈担忧的看了她一眼,“你这是气话。”
“你们就别说了,烦。”女孩儿转身进了自己的屋。
李阳也回家去了。
女孩儿等周围都安静了,才犹豫的打开纸条。一张纸上,只是写了几句话:我喜欢你,一直想追上你。现在我才知道,你太优秀了,我不配。希望你能高飞,让我永远追不上。
女孩儿反复琢磨话的意思,感觉受到侮辱:如果自己真的优秀,就该如愿考中,现在两个落榜生,一个对另一个说你太优秀,高不可攀,难道不是变着弯儿的嘲笑她的失败?虎落平阳被犬欺,她气得想哭。
可是,女孩儿知道了李阳喜欢她,被这样一个男孩儿喜欢,她其实是欢喜的,现在这个人也来雪上加霜,女孩儿突然就不服气起来。
为什么,为什么我不能复读?难道为了面子,我要失去自己的理想?不,我要复读,我不能让人瞧不起。
九月份开学时,女孩儿回校复读。李阳出人意料的上了一所职专,放弃复读。
老师之前去他家邀请他复读,但是李阳说他不想再上高中考大学了,他想学一门技术,以后做一个出色的技术工人。老师惋惜的摇头,父母叹气:“这是命啊,俺们家坟头没长蒿子,难出贵人。”
三年职专,李阳学的是热门的计算机专业,可是计算机更新换代太快,他学的DOS系统,毕业时却发现都用上了windos系统,李阳没有更多的实习机会,笑称还没就业呢就失业了。
李阳去了深圳,跟着同村的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的小伙伴儿一起,在乡镇的工厂里做着流水线的工作。
看着一个个相同的部件从自己的双手中流过,被传送到下一个人的手中,李阳的感觉越来越麻木。
他开始疯狂的想念女孩儿,想念那青葱岁月中朦胧的爱恋,想念那个为爱而想尽办法、不惜拼搏的少年。他很想给女孩儿写信,真真正正的,发自肺腑的,不厌其烦的,唠唠叨叨的给女孩儿说他当年的爱恋,说他今日的颓丧。可是,他知道女孩儿在准备高考,他也从其他同学那里知道她考上大学应该问题不大。
如果说,三年多前,他说了谎言,那么现在一切成真了。
她是天鹅,要飞向广阔的蓝天,去到天边。而他,充其量是只青蛙,曾经有机会变成王子,可他自己给自己下了咒,只能坐井观天。
八年后,他打工认识了一女孩儿,圆圆的眼睛像她。这女孩儿满心满意地跟着他,做了他的妻。
十年间,李阳只见过女孩儿三次。最后一次,他是专程从外地他开的小工厂赶回村庄。
一个长长的豪华车队,都挂着另外一个省市的车牌,声势浩大的来迎娶女孩儿。女孩儿是头天晚上回家的,她穿着洁白的婚纱,像李阳多次在梦中出现又比梦中更遥远的模样微笑着走向一个俊朗的男人。
李阳站在热闹的人群后,点着一支烟,烟抽完了,他回家了。
从此,他的梦平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