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经常有这样的困惑,一篇作文,下笔之时没有问题,观点站得住,但是一旦举例子,味道就变了,发现有偏题的感觉。如何剪裁你的材料呢?应该让材料更有针对性,针对什么?针对分论点,针对题目,更要针对材料本身。
举例说明: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提到传教士利玛窦,他来到中国本是为了传播宗教,最终却开创了中西交流的新时代。他曾经在自传的导言中这样写到:“这也事很常见……我时常揣思,发现一切事情(包括那些最后取得极大成功的)在肇始之初,是那样微弱渺小和难以辨认,人们很难相信它们最终会成如此宏大之局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这个片段的问题在哪里?材料王德民的确能说明坚定自我的问题,但是和材料的关系呢?材料说要从微弱渺小到宏大局面呢?材料就没有照顾到。所以一举例子,反而让文章离得更远。
请看这个事例,是不是就要和材料更有关系一些,评卷老师就会认为这个例子更能说明问题。
而在看这个例子,就更有针对性,说明举例子也要注意到针对性的问题,不是想当然地去使用,所谓的用得贴切,关键在于是否针对了材料举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