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交往里,难免口角磨擦,那么,怎么做才能逢“吵”必过呢?
首先, 对于迎面而来的情绪宣泄,你应该如何做出健康的第一反应呢?
当迎面而来的情绪宣泄损伤到你时,你要立刻知道是对方显示了毛病。因为,正向的情绪宣泄,不是指责、批判、辱骂甚至人身攻击;而是用一种非暴力的客观态度表达感受。所以,你要动脑、反击:
“你这句话让我感到很不舒服,仿佛我被冒犯了”;
“你刚刚那样说,我觉得有点生气”;
“你为什么要那样说我?这会让我觉得,你对我有什么成见。”
其次,不要毫无头绪地争吵不休,要静下来让争执理性化,以找到自己的目的:
1)对方跟我吵架,对他有什么好处?
2)我能够在这场吵架中,为自己争取到权益吗?
3)我可以争取到旁观者的认同,让他们觉得我是对的,从而掌控局面吗?
然后,在吵架中怎么做才会取胜呢?
1)于自己,切忌辩解
我们知道,在争吵中,绝大多数时候,无论你如何去为自己辩解,你都无法取胜。因为,误解你的人最擅长的思维模式就是主观性地先入为主,他根本就没有打算在乎你即将说什么,或者,你在为你自己辩解的时候,他正在思考更多的攻击方式来打压和否定你,从而在争吵中赢取他的制高点,享受心理上的胜利感和优越感,甚至是他纯粹的精神快感。而你、你的参与,自始至终,只是他被利用,处于全然被动的境地。
你急需,化被动为主动。
比如,你不立马争输赢,冷静下来思考、组织正向语言,引导对方反观他自己,拿回你这场争吵的话语权:
“哦,然后呢?”
“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
“你希望我怎么做?”
少说“我……”,多说“你……”。
只有减少自我怀疑、反思和辩解,冷静且主动,变守为攻,客观地质疑对方,才能远离自我解释,远离被套路,自然而然地拥有话语主动权。
2)于对方,高度概括
争吵中,如果对方强词夺理、颠倒黑白,你非常不满,无需各个击破,你只要平静地说:“你心中对我不满,我听出来了。”
言简意赅的一句话,陈述了客观的事实,还有什么可争的呢?因为,有行为便有不满,这是自然现象。所以,你的选择,可以终结一场争辩,可以开启一种和而不同,抑或可以通向彼此更进一步的认知领域。
爱思考、勤总结的你,可以把伤害降到最低,要么赢,要么共赢。
3)客观地自我认知
吵架注定失败,是从失去理智、只顾发泄自己的情绪那一刻开始的。
如果你能够将自己潜意识里的内容,如情感、话语、行为意识化、具体化,并用自己擅长的语言,比如文字、绘画、音乐、视频等表达给自己听、自己看,那么,你就能及时地客观地自我认知,拥有属于自己的制高点,尽可能地避免不在掌控之内的发泄。
当你能够客观地自我认知,你会发现,很多争吵非但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更会毫无意义地挥霍你宝贵的时间。
即使你确实和他人产生了矛盾,对方用言语打压你,你也会清醒地意识到:
对方说的并不是我,那只是他强加给我的标签而已,他想借这些恶意的标签攻破我心里的防线,所以我根本没必要和对方生气。即使生气,也只是选择气对方,而不会气自己。
此时,你就不会再受到吵架的困扰,更不会在乎一场争吵的输赢了,不争从此开始。
总之,当别人以言语冒犯你或者与你发生争执而让你感到受伤或者受委屈时,你首要的任务是理性地保护自己,给自己营造一个正常、自然、超常发挥的氛围——就像面临一场气势逼人的考试时持有一个忘我的心态一样。
因为,接话吵架、话赶话、争输赢,并不能真正取胜,更无法获得双赢,往往两败俱伤甚至伤及无辜,引发积怨、隐恨,当时吵赢的人一时是赢了,过后,吵赢的人也必然会遭到暗中做局报复。所以,吵架是一种不合理的沟通方式,并不值得提倡。吵架中双赢的可能性的前提是保护好自己的身心,且灵活变通——
自持是起点,不落下风是终点。
即,在你维护自身权益、尊严的时候,你为自己挺身而出、不落下风——守我阵地、灭敌气焰,逢“吵”必过、平分秋色。
然而,比起逢“吵”必过、平分秋色,我相信,每个人都更希望天时、地利、人和。
最后,祝君与人相处无争吵,万事和乐!
2023.9.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