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交谈之前,人们往往会有这样的疑虑和假设——
我们不知道应该怎样互动。
我们不知道一开始应该说些什么。
我们不知道对方是否想要和我们交谈。
我们不知道如何接近对方。
然而,通常情况下,这些疑虑和假设都是不正确的。我们要把自己对于观察的解读和真正观察到的分开。
事实上开启交谈只有两种方法:
等待他人接近你和主动接近他人。
第一种方法是内向者的典型选择,他们不愿冒险被他人拒绝,也不希望自己看起来笨笨的,因此,他们会等待对方主动接近。如果对方采取主动,内向者会觉得对方对自己有足够的兴趣,因此他们才主动接近自己。
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一些固有的问题:如果没有人接近,不适感会因此加强。注意力只在自己身上,没有给予对方足够的关注。对于结果无法把握。整个过程会给双方带来潜在的痛苦。
第二种方法是外向者的常见选择。他们并不会那么在意对方如何看待自己,因此他们会迅速接近对方。他们会觉得别人和自己一样,在交谈中很自如。就刚开始交谈而言,这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对于少言寡语的人而言,第二种方法太具压力,因此他们不会考虑。不过,他们解读的痛苦往往是来自过于肯定的假设。
假设1:我不想贸然闯入。最坏的结果无非是对方“不来电”,如果如此,你不妨优雅地结束这次交谈,然后尝试和其他人交谈。
假设2:他们可能不喜欢我,或者觉得我无趣。交谈开始之后,第一印象是对是错就一目了然了。
假设3:他们比我更自信。很多时候,其实大家都并非像看上去那么自信。
假设4:对方单独一个人站着,是因为他/个她喜欢这样。其实他们是在使用上述“方法1”,即等待他人接近。如果你先开口,找他们交流,他们就会松口气了!
假设5:我不了解他们,因此,我不知道他们喜欢谈论什么。 正是因为彼此不了解,才有很多可以谈论的话题。
假设6:如果我们交谈不愉快,我会觉得很挫败。并非每次交谈都要多么了不起,交谈的结果并不只是说明你优秀与否,你的交谈技巧高明与否,同时也是对于交谈另一方的反映。
人际关系中还有一个很大的障碍,那就是我们总是按照自己的观点理解生活,这会产生以下两个潜在的问题:我们总觉得自己是对的,而对方是错的;我们总觉得对方和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是一样的。
如果忽略了对方性格的独特性,有效交谈就会困难重重,有时甚至难以进行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