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读书常常是抱着随便看看的想法,囫囵吞枣地看了很多书,尽管经常被人夸奖“这小孩子读书可真多”,但我心里一直知道,我看过的那些书其实大半都没有记住,记住的也不过是只言片语,在长大后我就经常想,我从阅读中得到了什么?如果阅读对我的生活丝毫没有助益,那我为什么要读书呢?
再后来看李笑来的《把时间当朋友》中写他小时候他母亲看见他读书便问他为什么读书,他回答说“随便看看”,他的母亲便把他的书拿走,并说了句“随便看看的书看它干嘛”,读至此处,我方恍然大悟,确实,如果只是随便读读,那阅读真的比不上出去走走,看看电视,听听音乐,这些都比看书要好玩上一万倍,那我为什么要选择读书呢?
直到看了《如何阅读一本书》,我才知道,读书绝不应该是为了随便看看。真正的读书应该是增进人的理解能力。而且越是主动阅读,读书的效果越好。而我也终于明白了我一直没有放弃阅读的原因,因为我的潜意识里就在实践这个目的:增进我的理解能力。
全本读完后,我的感觉是以前的阅读真的是太随心所欲了,怪不得从书中得不到什么营养。打个比方,之前的阅读就像是我吃螃蟹,扒开壳,也不管里面是什么东西,胡吃一气,吃完了随手一扔,看似吃的过瘾豪爽,但是我却体会到吃螃蟹真正的精髓,而且说不定有很多精华没有吃到。如果按照书中指导来读书,就好像用蟹八件来吃螃蟹,不仅吃的优雅,还把所有的精华一样不拉的全部吃到。两者相比,高下立判。
按《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所说,阅读一共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四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展开,后一个层次包含了前面所有的层次。所以,要想真的阅读出自己的东西来,一定要循序渐进。
基础阅读
每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如:识字,会查字典等。
检视阅读
这是真正阅读的开始,也是所有人应该重视的一个环节。
有系统地略读和粗读
主要看:书名页,序言,索引,出版者介绍,跟主题相关的章节看看,随便翻几个感兴趣的章节。
粗浅的阅读
一次性从头到尾读一遍,不要停顿和思考。
做完了这些,可以算得上把要读的书做了一个简单的了解。此时,应该能够回答两个问题。整本书在谈什么?作者细部说了什么?
如果你能回答出这两个问题,恭喜你,检视阅读算是通过,接下来进入分析阅读阶段,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解答:这本书有道理么?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才是作者索要说的重头戏,而也是作者花了最多笔墨的内容。分析阅读分为三个阶段,一共有15条规则。
第一阶段 分类和透视
规则1越早知道读的是那一类书越好
规则2使用单一句子或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规则3列举重要篇章按何种顺序组成整体
规则4提出作者要问的问题或想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阶段 与作者共通词义和判断主旨
规则5找出单字(关键字),透过他们与作者达成共识。
规则6讲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主旨。
规则7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构架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
规则8找出作者的解答。
第三阶段 赞成和反对,辅助阅读与公正的评价一本书
规则9在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者“我暂缓评论”之前,一定要肯定地说“我了解了”
规则10当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表达,莫无礼争辩或者争论。
规则11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做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
如果想要批评,需要从下面四个标准中给出
规则12证明作者知识不足
规则13证明作者知识错误
规则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规则15证明作者分析和理由不完整
看完了这15条规则,我相信绝大多数人的内心都是崩溃的。然后对阅读开始绝望。其实,作者书中也认为这些内容很繁琐,但一方面为了成为真正的阅读者,这些努力是值得的,另一方面这些内容如果经常练习,你会发现其实也没有那么麻烦。一旦把这些内容内化成自己的习惯,你会发现看书不自觉地会应用这些方法,这个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吧。
这些规则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上面提到的四个基本问题:
1 整本书谈什么?
2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 这本书有道理么?
4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在阅读的时候要时时刻刻地思考,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这本书要说这个结论,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为什么要用这个结构?这个方面跟我的经验有什么互相印证的地方?按照它的说法可以改正我之前的错误么?我的方法跟书中说的一样么?差在哪里?你看,看一本书可以问这么多问题。如果你所有的问题都能在书中得到答案,你的思考都能与作者合拍,你才能说这本书我读懂了,也才能说自己是一个合格的阅读者。
关键是:看书时,你会不停的提问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