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说当下处境最尴尬的职业,我想教师可以毫无悬念地进入榜单。
也许有人会不解,教师意味着什么?稳定的“铁”饭碗、桃李满天下的满足感、还是被尊重被赞誉的自豪感?
这应该是很多人心里的第一印象。并且我发现,这些特点总结起来大概就是:在经济水平达到温饱或者小康的同时,几乎所有的幸福感都是与“牺牲”、“奉献”,“平凡却伟大”这样的字眼挂钩。
而事实证明,所想的美好与现实不可避免地有出入。
“我需要每个月的2607块钱的工资养家!跪求各位家长了!”这是河南一名小学老师在给家长的道歉说明中所写。是什么让一名老师需要“跪求”来取得家长的原谅?缘由并不复杂,这位老师将学生默写古诗的情况发到了家长群当中,从而引发了部分家长的不满,最终发酵到要把此位老师“告到局里去”。
我的确是感受到了老师的无奈和悲哀,可能他意识了到自己的做法欠妥,却没想到自己的的错误已经大到足以让家长向教育局状告的地步。
真的严重至此吗?我不以为然,家长到底是真的为了孩子的自尊勇敢发声,还是觉得自己“面子”不保后的恼羞成怒?
我反倒是认为后者多一些。最好的解决方式难道不是与老师进行进行及时的沟通,沟通无效后再另寻办法?
我不禁想起了曾经风靡一时的一个说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当然,也许现在依然还有人抱有这个看法。
其实这句话无非就是想表达这样的意思: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而学生的好坏取决于老师,教育的责任需要教师全面承担。很简单,打个比方,绝大多数同学在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中的时候,父母总会对老师说这么一句话
“老师啊,×××以后就交给你了,一定要严格管教他,如果不听话,该打就打,该骂就骂!”
说实话,那时候只觉得父母“好狠心”,却未曾想过老师们应该才是那个时候最惶恐的人吧。
明明原生家庭才是孩子最基础的教育方,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全面复杂的,为什么那一份责任就理所当然地归于教师身上了?仅仅是因为这个职业的属性吗?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我并没有读出老师需要对学生前途全权负责的意思。
我发现了现在存在的一个奇怪的现象。教师在公众面前的“出场方式”越来越不“光彩”,或令人愤怒、或狼狈不堪。
幼师虐待儿童、初中教师狂扇学生耳光、高三班主任被家长报复殴打、高校教授被举报存在性侵女学生的行为。
我当然不否认这些问题的存在,更坚信只有将问题暴露出来才能得到解决。
然而,或许是某些舆论的刻意引导,又或许本就是社会真正的部分发声。我竟然看到了不少这样的讨论:
------哎,现在早就没有我们那时候的好老师了。
------拿着国家的钱就这么对待国家的未来吗?
------素质越来越低了,什么样的人都能当老师!
------管不住就不管呗,非得那么较真,这下好了,被打了吧!
我看见一道又一道鞭子挥向三尺讲台上的那道身影。
而教师待遇的现状、学生的错误、家长的有恃无恐鲜少被提及,甚至避而不谈。
我们小时候基本都对老师有一种近乎神圣的崇拜,他们的权威性有时候甚至超过了父母。课本上对他们的描述千篇一律是人类灵魂的工程、默默燃烧的蜡烛、辛勤的园丁。这些赞誉本来是“文化大革命”之后为了恢复教师群体地位、矫正人们在“文革”中对教师“臭老九”这一侮辱性称谓的错误。
不过,过分宣扬造成的另一个结果显而易见:老师就应该是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社会希望他们是这样,所以他们得是这样。当然,我不否认教师职业性质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更强的自我约束力和职业道德感。我所反感的仅仅是无限度地要求老师“牺牲”,并且企图让他们自己和社会都认为这是一种心照不宣的约定。
而从现在看来,这种牺牲有时候都显得“费力不讨好”。“学生本位”的观念让教师的教育处境越发尴尬,想管不敢管,稍微不恰当的或者说被家长、公众认为不恰当的教育方式都足以把自己和整个教师群体推入口诛笔伐之中。
总之,对于一个“坏”学生的形成,老师都不可避免地要承受住一道鞭子;对于一个出类拔萃的学生的形成,人们更乐于称赞他良好的家庭背景和自身的资质努力,老师反倒可有可无了。
每次看见学校主教楼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八个字的时候都会有所触动。
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会有孤单泥泞,然而终会有趟过去的一日。
最后想强调的是,这篇文的初衷并不是一个师范生的“玻璃心”,更不是为了突出教师这个职业如何“弱势”。
我之所以写,是依然相信尊师重道的主流性,不然我这一番话也无意义。
所以希望满怀恶意和戾气的鞭子不要再挥向三尺天地!
作者 / 仓鼠光禾
美编 / 皮皮鼠
配音 / 草莓鼠
仓鼠说,与你一起分享世界的点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