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读书心理
孔夫子:我是如何成才的

孔夫子:我是如何成才的

作者: 灰堆积木 | 来源:发表于2024-01-09 14:38 被阅读0次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懂得的人,是喜好古代典制、勉力以求的人。”

    那有生而自知的天才吗?

    有。

    唐代诗人白居易,聪颖好学,幼识之无。据说当他只有六七个月时,乳母指着书屏上“之”、“无”二字读给他听。读了几遍,当乳母让他:“指一指,哪是‘之’字?”白居易小小的手指便准确地点在了书屏的“之”字上,而且百试不误。乳母惊奇地将这事告诉了邻舍,于是便不断有人来“考试”这个出生才六七个月的婴儿,而他也总能将“之”、“无”二字屡指不差。人们便惊叹道:“奇童!奇童!”传诵一广,便引出了“幼识之无”这句成语。

    所以苏东坡说:“书到今生读已迟。”这是暗指前世种因,今生结果。人的天分、智慧,大多是由前生带来的。确实有很多资料,报道过天才少年,比如北大的韦神。但这些人无一不是付出了异于常人的努力,一万小时定律是通用的,只不过对于韦神而言,数学就是他的兴趣所在,无所谓辛苦。

    当然这离不开家庭的支持。首先,韦神的家庭环境很优越,他的父母都是山东建筑大学的老师,祖父也毕业于师范大学,对他兴趣启蒙的据说是本叫华罗庚数学学校的书。其次,韦神生在了一个较富裕的知识分子家庭,在他成长过程中,家庭帮他承担了很大压力。韦神专心于研究,但在人情世故、生活琐事上,肯定不擅长。据澎湃新闻对他高中老师张永华的采访,他上大学时怕他适应不了,他母亲还请假专门陪读过两年。他受到了家庭的保护,如果没有这层保护,就把他丢到社会市场环境的大熔炉,经历生活的磨难,可能就会因为不通世故的行为被人打压看不起,从而影响成长。

    就如聪明绝顶的自居易之所以能名垂千古,也是因为他生于书香门第,有了好的启蒙,再加刻苦的攻读。据他自述:“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

    而与之形成对比的就是方仲永,从天赋异禀到泯然众人,就是因为没有后天的学习。

    而孔子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孔子认为他的成就都是花大力气学得来的。这是谦虚的说法,也是老实的话,任何天才,不努力学习,都是没有成就的。

    很多人很聪明,但聪明的人往往不大肯力学,做学问不踏实,不能“敏以求之”,因此学问都是虚的。

    所以孔子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做学问、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要“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不求就不行。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夫子:我是如何成才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qa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