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道 修 德 宏 悲 愿~能照法师
中国佛教发展到今天,由于历史的诸多原素,在传播中却存在着很多让人不解的现象。如果不是真正深入到佛教中,是不会清楚的。可是为了佛教的纯洁与高尚,一般是不愿意多谈的。为什么会如此呢?这都是传播佛教者的原因,说白了完全是文化建设没有跟上所造成的。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一大部分,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后,就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是不容置疑的,也是中华民族每个人必须接受的,不管你愿不愿意。
正因为当今的佛教如此地被人们所质问,但却不是佛教文化出了问题,而是信仰者与传播者在实际传播中,没有真正理解或了解佛教的真实意义而已。信仰佛教需要正信,学习佛教需要真学,研究佛教需要文化素养。这三者不具备的话,最好不要轻易拿佛教作为消遣。但是,正是如此,现在又涌现出了一些法师,他们秉承着如来教义,用自己正信的宏愿,发心为正法的传播而服务,发愿为正信的佛教而献身。能照法师就是这样一位利济弘深的出家人。能照法师现在江阴悟空寺,他以行道真诚,修德至上的一个真正佛子的情怀,演绎着如来正法眼藏。
能照法师(1972—),俗姓朱,名之光,一九七二年八月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佛学研究生学历,希望工程二十年杰出公益人物。一九九五年在上海龙华寺明旸大和尚座下求受三坛具足大戒。现任江苏省江阴市悟空寺住持,另外能照法师身兼多职,他是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江苏省江阴市彩虹爱心基金会会长、海南省特殊学校名誉校长、海南省海口华严精舍住持、加拿大温哥华般若讲堂首座、新活动传媒佛学文化顾问等。十多年来,能照法师身体力行,他以“道是要行的不行则要道何用,德是要修的不修则德从何来”作为座右铭,时刻提醒、勉励自己“行道、修德”。
能照法师出家后,师父赐法名能照,字妙光。能照法师对佛教有着宏深誓愿,为了更好地学习佛法,先后到了浙江省普陀山佛学院天目山研究班学习,毕业后又前往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深造,并成为该分院第一届硕士研究生。灵岩山毕业后,能照法师到了海南三亚南山寺,一边弘扬佛法,一边投身公益事业。能照法师主张“佛教生活化,菩萨人间化,将佛教的教义具体落实到社会生活中,将慈悲喜舍的精神,透过力行实践的过程,济世利他,重新发扬光大”。能照法师这样的主张,在实际行动中,他自己也做到了,他时刻以“行道、修德”来实践着这个主张与思想。
能照法师满怀着“能忍普照”的大德无形,大爱无声的仁爱之心,在利济宏深的菩萨行为中,以众生为重,以社会为要的认识里,宣扬正信佛法,倡导和谐社会。能照法师以弘法利生为要务,在外漂泊数十年,现在已到中年。二0一0年的时候,能照法师应家乡四众礼请,回到苏州故乡,住持江阴市悟空寺。每当有人问起能照法师与悟空寺的因缘时,他总是笑着说:“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他说他要把悟空寺建设成为一座融文化感、宗教感、现代感、科技感于一体的观音道场。能照法师说:“悟空寺重建任重道远,希望能借助各界的努力,实现这一愿望与目标”。
悟空寺,位于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悟空村,始建于南朝梁代(502—557)。隐士吴才笃信佛教,后舌宅建“招隐院”,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奉敕改为“悟空寺”。景德三年(1006),建七级宝塔,名“华藏塔”,又称“悟空塔”。悟空塔影为青阳八景之一。元末,寺毁塔存,明洪武十三年(1380),悟空寺重建。二00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在悟空塔基下挖掘出了“泗州大圣”僧伽大师舍利子,相传僧伽大师“泗州大圣”是观世音菩萨化现。僧伽大师又是唐代著名高僧,他是从西域来到中国传经的法师。自二00三年底,发现僧伽大师真身舍利后,江阴市政府有意重建悟空寺。到了二0一0年,能照法师应江阴市政府之邀,以及当地信众礼请,回到家乡住持悟空寺。
在中国佛教史上,以及佛教经典之中,都没有到寺院去礼佛进香,需要购买门票的记载。像东南亚佛教国家,到寺院礼佛朝拜也没有购买门票的事情。在中国的香港、澳门、台湾等地,也没有到寺院闻经听法,需要购买门票的说法。唯独在国内,四大佛教名山也好,名山古刹也罢,去到寺院礼佛献花,必须得购买门票才能进去。针对这样的现状,能照法师说,一个怀着虔诚心的人,前去寺院烧香礼佛,闻法听经,或者寻找心灵的慰藉,他的信仰是没有价格的,佛教属性永远是寺院的根本属性。能照法师还表示,寺院收取门票的做法与观念,肯定会改变的,现在很多有志僧人也正朝着这个方面努力。悟空寺在能照法师的住持下,现有土地规模二百零九亩,建筑为仿宋风格。能照法师说,悟空寺正敞开着慈善大门,迎接十方大众礼佛进香,不会收取门票。
悟空寺在重建过程中,能照法师采用了大量的现代科技理念,全方位地展示佛教文化。能照法师在圆通宝殿的建造上,就是运用了四面通透的大型殿堂,殿内供奉万手观音菩萨像,融入了镭射和激光技术,神秘而形象。在观音文化展示馆的建造上,又应用了声、光、热、电、磁等高科技手段的设计,采用了动静相结合的方法,生动而形象地展示了僧伽大师舍利的出土情况,以及僧伽大师、观音修道成佛、普度众生的故事等。
能照法师说,佛教传入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都随着中国历史地发展,跟随时代脚步不断前进。在这新时代时期,佛教一定要抓住时代之手,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和现代文明,更好地弘扬佛法,演绎如来正法。能照法师说,唐朝三藏法师玄奘西域取经,他是骑白马去的,马是当时最高档、最先进的交通工具。试想,如果在当代要去趟印度,也骑着马去,这现实吗?而是拿生命在开玩笑。能照法师又举了四大石窟为例,他说四大石窟既是当时佛教文化的精髓和展示,更是当时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的完美演绎。佛教的发展也只有时代发展相适应,并及时修正完善与时代不相适应的地方,才能健康地、可持续发展。能照法师对佛教的见解,以及佛教怎样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有着他自己的看法、想法,以及他本人对佛教运用高科技手段的理解等,都在时代的发展中,与时代非常适应,更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从尔也把佛教的根本思想在时代发展中完美地展现了。
对于佛教的管理,能照法师更提倡“现代文明与宗教发展并不矛盾,反而能够完美融合。现代科技、现代管理经营理念,都可以互用于寺院管理中”。本来在传统地佛教管理中,佛教地管理理念就是严谨地、超越时代的管理。在古代的中国寺院的管理,比世间的管理更科学、更合理,古代的出家人不但文化高,修养更高,道德更是值得现代所要学习的,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与文明。
能照法师修行方面更是精进,他一直遵循着佛教的“过午不食”的传统。有很多人问过他:“师父,看到您中午吃青菜萝卜,好像很清苦。”然而,能照法师提倡是“快乐修行”,这种修行方式,他认为不是修苦行,反而他非常享受这一修行过程。现在能照法师已经坚持了十九个年头过午不食了。能照法师说,修行就是要修正自己不好的行为,从不圆满到圆满,从不成功到成功,从痛苦到幸福。以必然的修行结果,享受修行的过程。
能照法师说,佛教讲:“出家者,大丈夫之事,非将相之所能为也”。佛教的清规戒律是不容易守的,怎么执行和守持,都是大丈夫的行为,出家人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能照法师还说:“一个真正富有的人,一个真正幸福的人,一定是信仰与知识同重,接受与施舍并行的人”。能照法师的思想不但与时俱进,而且是清净与快乐的。
有人认为出家就是出世,出家人应该不问世事,完全了却尘缘,无牵无挂,包括与俗家眷属等。能照法师却给予了纠正,他说出家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出家人不能忘情负义,出家人更懂得知恩报恩。不能因为出家就不孝敬父母了,这是不符合佛教精神的。佛教是大孝,佛教是大爱,佛陀教育弟子,要上报四重恩:国土恩、父母恩、师长恩、众生恩;下济三途苦:地狱苦、饿鬼苦、畜生苦。能照法师说,出家人不能脱离社会,必须要融入社会,融入时代,才能了生脱死。为此,出家人首先入世,而后才能出世。
能照法师秉承着佛陀慈悲济世的精神,倡导人间佛教思想,在扶贫、济困、救灾、环保等慈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功德。能照法师十多年来,热心于公益事业,他个人捐款已经达到了一千多元。二00六年十二月,能照法师得知海南文昌建起招收孤儿的爱心学校,他为这所学校捐资一万元。二00七年,能照法师又联合台湾爱心人士夏崇惟先生,出资四十万元援建了定安县龙湖镇中心小学和田独镇红庄希望小学。二00七年八月,能照法师在江阴青阳镇同岐中学成立“能照爱心资助基金”,一次性捐款十万元。仅二00七年,能照法师向海南省希望工程基金会捐款近二百万元。能照法师还先后远赴加拿大、美国及法国等地讲学,致力于中国佛教在国际上的地位,扩大和提高中国佛教文化的国际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