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医排行榜~

作者: 小十三楼 | 来源:发表于2019-11-29 15:37 被阅读0次

在中华传统医学发展的长河里,历代名医璨若星辰。他们既是传统的继承者,又是医学的创新者。他们以传统的哲学思想为本,以高尚的医德立足,以精湛的医术服务大众。在他们的生平事迹中,我们学到的不仅是行医治病之术,更有树业为人之道。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列举几位知名度较高的神医和他们有趣的小故事:

一、岐伯

黄帝时期的神医,中国上古时期最有声望的医学家,被誉为“华夏中医始祖”、“医圣”。据传他精于医术脉理,名震一时。流传至今的医书《素问》基本上就是以黄帝询问、岐伯作答的形式,来阐述医学理论,可见岐伯高深的医学造诣。

中国医学通常被称为“岐黄”,或者“岐黄之术”,就是以岐伯和黄帝的名字来命名的,由此可见岐伯在中国医学上的地位。

「小故事:岐伯用香治病」

岐伯故里有很多配香的秘方和香种,有些已经失传,有些在流传试验过程中被保密。民间传说:有一年夏天,子午岭一带烈性疫病漫延,不少人高热、呕吐,身上出现斑疹、丘疹、疙疹、就像点种了一身糜谷粒,继而发红成片,肿胀流脓,奇痒骚疼难忍。起先,是一个人几个人染病,不久遍及一伙人、一个部落,甚至一整个部落联盟都没有一个幸免。瘟疫如火,黄帝急下诏令悬赏天下能人治病,都无济于事。

黄帝的太医岐伯更是心急如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不停地遍寻能治这种病的中草药,试用针灸,效果却甚微。一天,岐伯路过一个部落巡查时,只见一个头戴红柳花枝,面涂花粉的巫婆击打着青铜,在火堆上跳来跳去,口中不断“呀呀”念叨着,祈祷着上天,祈祷着八方神灵。她跳着唱着,身边却又死了一个男童。

岐伯边擦辛酸的泪水边寻思着治疗这种顽疾的办法。当他把眼泪一擦,顿觉眼前一亮,似乎从天外飘来一缕缕淡淡的清香!他举头四望又不见是什么,而香味儿却明显存在。忽然,他从巫婆手中抢的酸着水的红柳枝上发现了什么。岐伯连忙上前打躬行礼,从巫婆手中接过红柳条儿,一闻正是红柳花放出的香味!岐伯对着红柳花看了很久,想了许久,像悟出点什么,一时又拿不准。回到案榻前,摆弄着衍下的新红柳枝条,从开花的红柳枝的花味中,他做出了大胆的试验。

二、扁鹊

原名秦越人,是春秋时期的名医。由于他医术如神,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医学界历来把扁鹊尊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说他是“中国的医圣”、“古代医学的奠基者”。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司马迁称赞他说:“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后世修(循)序,弗能易也。”

「小故事:给蔡桓公看病」

有一次,扁鹊来到了蔡国,桓公知道他声望很大,便宴请扁鹊,他见到桓公以后说:“君王有病,就在肌肤之间,不治会加重的。”桓公不相信,还很不高兴。10天后,扁鹊再去见他,说道:“大王的病已到了血脉,不治会加深的。”桓公仍不信,而且更加不悦了。

又过了10天,扁鹊又见到桓公时说,“病已到肠胃,不治会更重”,桓公十分生气,他并不喜欢别人说他有病。10天又过去了,这次,扁鹊一见到桓公,就赶快避开了,桓公十分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说:病在肌肤之间时,可用熨药治愈;在血脉,可用针刺、砭石的方法达到治疗效果。

在肠胃里时,借助酒的力量也能达到;可病到了骨髓,就无法治疗了,现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无能为力了。果然,5天后,桓公身患重病,忙派人去找扁鹊,而他已经走了。不久,桓公就这样死了。

三、华佗

东汉末年的神医,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他发明了麻沸散,开创了世界麻醉药物的先例,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他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的预防理论,创编了一套健身操——“五禽戏”。

后人把华佗看做神医的代名词,常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来称誉医术杰出的医师。

「小故事:心理疗法」

华佗善于应用心理疗法治病,有一郡守得了重病,华佗去看他。郡守让华佗为他诊治,华佗对郡守的儿子说:“你父亲的病和一般的病不同,有淤血在他的腹中,应激怒他让他把淤血吐出来,这样就能治好他的病,不然就没命了。你能把你父亲平时所做过的错事都告诉我吗?我传信斥责他。”郡守的儿子说:“如果能治好父亲的病,有什么不能说的?”

  于是,他把父亲长期以来所做不合常理的事情,全都告诉了华佗。华佗写了一封痛斥郡守的信留下,郡守看信后,大怒,派捕吏捉拿华佗,没捉到,郡守盛怒之下,吐出一升多黑血,他的病就好了。

四、张仲景

名机,字仲景,东汉末年的神医,“建安三神医”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专书,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被誉为“中医的灵魂所在”。

「小故事: 张仲景治穷病」

东汉时期,洛阳一带常年荒旱,瘟病流行,人们缺医少药,不少人死于病魔。这事传到了张仲景的耳朵里,他不顾年迈多病,从南阳来到洛阳行医。

无论官宦之家还是庶民百姓,凡来求诊的人,张仲景都热情接待,细心诊治,每每药到病除,以至于声名远播。一个冬天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张仲景家的门就被一个叫李生的孩子叩响了。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李生见了张仲景后,怯生生地说:“大人,您是神医,求您可怜可怜我这个无依无靠的孤儿,给我看看病吧!”

张仲景让李生坐下,拉过他的手,认真地切起脉来,然后又看过舌苔、气色,最后肯定地说:“你根本没有病。”

“我有病!我是穷病,请大人诊治!”李生声泪俱下地说。原来他父母双亡,他卖掉全部家产后才勉强安葬了父母,可现在地主又逼他还账。因此他恳求张仲景为他开一剂灵丹妙药,医治他的“穷病”。

张仲景听了李生的哭诉,很久没说话。他行医多年,治好的病人不计其数,但治穷病还是头一回。他让弟子给李生取了两个馍,又沉思良久,写下了一个药方:白茅根,洗净晒干,塞满房屋。

李生看到这个药方后,十分纳闷,但又不好细问。他回到自己住的破庙后,就召集穷苦人家的孩子,到茅草地里刨起茅草来。不几天,他们就把村子附近的茅草都刨完了。李生住的那个破庙,里里外外被茅草根塞得满当当的。

这年冬天,洛阳一带没落一片雪。第二年春天,也没下一滴雨,空气干燥,疫病蔓延。洛阳城的达官贵人都争先恐后地请张仲景看病。张仲景让弟子在这里应诊,自己则来到李生所住的村子,为穷苦百姓看起病来。

针对这次疫情所表现出来的病征,张仲景开的方子里都少不了白茅根,少则三钱,多则一两。其他医生见张仲景如此用药,也都暗中仿效。这样,没过多久,白茅根便成了奇缺的金贵药材。

药铺里卖断了货,张仲景师徒就介绍他们去李生那里购买。李生见穷人来买,就少收或不收钱;见富人来买,就高价出售。这场瘟疫过去后,李生大赚了一笔。他用这笔钱到京城买回粮食,分发给穷苦百姓。因李生为乡亲们办了好事,乡亲们纷纷过来,合力帮他修建了一间茅屋。从此,李生有了自己的住处,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李生感念张仲景恩德,更惊叹他的先见之明,便问张仲景是如何判断出疫情的。张仲景不慌不忙地说出了其中的道理。

原来他根据一冬无雪、气候干燥、百病杂生的现象,推测来年春天瘟疫定会流行。而那荒郊野生的茅草根有清伏热、消瘀血、利小便的功能,正是治瘟疫的良药。 

五、董奉

又名董平,字君异,东汉末年的名医,“建安三神医”之一。

「小故事:杏林春暖」

董奉医术高明,治病不取钱物,只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5株,轻病愈者栽杏1株。数年之后,有杏万株,郁然成林。春天杏子熟时,董奉便在树下建一草仓储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谷子自行交换。再将所得之谷赈济贫民,供给行旅。

后世称颂医家“杏林春暖”之语,盖源于此。

六、孙思邈

唐代名医,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孙思邈不仅精于内科,而且擅长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他对针灸术也颇有研究,著有《明堂针灸图》,以针灸术作为药物的辅助疗法。他认为“良医之道,必先诊脉处方,次即针灸,内外相扶,病必当愈”。

孙思邈积极主张对疾病实行综合治疗,著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并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小故事:助女生子」

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怀孕已十多个月不能分娩,卧床不起。虽经不少太医医治,但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大臣徐茂功便将孙思邈推荐给太宗。唐太宗便派遣使臣马不停蹄,星夜奔赴华原县,将孙思邈召进了皇宫。

在封建社会,由于有“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束缚,医生给宫内妇女看病,大都不能够接近身边,只能根据旁人的口述,诊治处方。

孙思邈一面叫来了皇后身边的宫娥采女细问病情,一面要来了太医的病历处方认真审阅。他根据这些情况,作了详细的分析研究。

然后,他取出一条红线,叫采女把线系在皇后右手腕上,一端从竹帘拉出来,孙思邈捏着线的一端,在皇后房外开始“引线诊脉”了。

没有多大工夫,孙思邈便诊完了皇后的脉。吩咐采采女将皇后左手扶近竹帘,孙思邈看准穴位猛扎了一针,皇后疼痛,浑身一颤抖。

不一会儿,只听得婴儿呱呱啼哭之声。唐太宗大喜,欲留孙思邈在朝执掌太医院,但他不愿在朝为官,立志漂泊四方为广大人民群众舍药治病,并撰写《千金方》济世活人。

七、李时珍

明代名医,出生于名医世家。

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四十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

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称《本草纲目》为“性理之精蕴,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籍,臣民之重宝”。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赞誉《本草纲目》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小故事:鼓子花药性」

李时珍利用太医院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但阅读了大量医书,而且对经史百家、方志类书、稗官野史,也都广泛参考。同时仔细观察了国外进口的以及国内贵重药材,对它们的形态、特性、产地都一一加以记录。过了一年左右,为了修改本草书,借故辞职。

在回家的路上,投宿在一个驿站,遇见几个替官府赶车的马夫,围着一个小锅,煮着连根带叶的野草,李时珍上前询问,马夫告诉李时珍,他们赶车人,整年累月地在外奔跑,损伤筋骨是常有之事,如将这药草煮汤喝了,就能舒筋活血。

这药草原名叫“鼓子花”,又叫“旋花”,李时珍将马夫介绍的经验记录了下来:旋花有“益气续筋”之用。

八、钱乙

北宋名医,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儿科医家,被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钱乙幼科冠绝一代”。

钱乙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钱乙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后人视《小儿药证直诀》为儿科的经典著作,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

「小故事:钱乙救稚子」

据说有一次他被一位皇亲请到家里,给皇族小儿看病。钱乙诊断之后表示,并没有什么大不了,此病不用服药都可痊愈。停顿了一下,他指着一直站在小儿身边的弟弟说,这个娃儿恐怕不久要发生令人惊恐的暴病。

一家人很是生气,觉得钱乙胡说八道。生病的没事儿,反而是健康的弟弟得了暴病。眼见为实,他们自然不相信钱乙所言,将钱乙给轰了出去。

但是没想到第二天,那个弟弟就突然发起了羊角风。家里人吓了一大跳,一下子就想到了钱乙所言,赶紧再将钱乙请来。钱乙治疗后,只三天那孩子就痊愈了。只从这一件事,就足以说明钱乙医术的精明。

九、皇甫谧

三国西晋时期名医,汉末名将皇甫嵩的曾孙,被誉为“针灸鼻祖”。

皇甫谧一生以著述为业,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总结了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小故事:知耻近乎勇,皇甫谧迷途知返」

二十岁之前皇甫谧是一个得过且过的贪玩之人。小时候母亲去世便过继给了自己的叔叔,但得到了叔母的万分宠爱。从小无心学习,被人看做傻子一般。虽然身材高大,但不能通晓诗书,叔母望子成龙,时常对他的前途犯愁,只能心生气愤。某天叔母为了教育皇甫谧而把他赶出家门,谁知他竟拿来瓜果呈献给自己的叔母,本以为能平息叔母心中的怒火,不料叔母更加生气,一把摔碎在地上,痛哭着告诉皇甫谧,如果他真的孝顺,就修养身心,认真学习。从此皇甫谧一改之前顽劣的脾性,悔过自新,虚心学习,不敢懈怠。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医学家、文学家。

皇后杨艳生命垂为之时,司马炎下召让皇甫谧进宫给皇后针灸治病,挽救了皇后的性命,由此名声大噪。但他不爱名利,拒绝了皇上赐予的官职,回到自己的故乡,为百姓行医治病,并且致力于钻研医药学著作,历尽千辛万苦,亲身试验草药和针灸之术,一部奇书——《针灸甲乙经》横空出世。他为世人诊治疾病的传奇故事和在医学史上做出的贡献也流芳百世。

在他四十岁时患了痛风病,疾病缠身,仍然不妨碍他的学习研究,有人问他为何痴迷学习,他说:“早上能够学会一点做人的道理,即使在晚上死去也没有遗憾了”,可以看出他对学习的喜爱程度,与他二十岁之前的不学无术产生鲜明的对比。司马炎深知他学富五车、又有高尚的品格,有意留他他在朝为官,但他却拒绝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反而问皇上借了一车书回家品读钻研,实在是一个奇葩。

十、叶天士

名桂,字天士,清代名医。叶天士祖父叶时和父亲叶朝采都是当地的名医。叶天士幼时便随父亲学医,最擅长治疗时疫和痧痘等证,是中国最早发现猩红热的人。叶天士是中医学史上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四大温病学家之一,其声望地位,并不在“金元四大家”之下,也是名贯大江南北的人物。其著作《温热论》至今仍被临床医家推崇备至。对治奇经、脾胃、儿科等病尤为擅长,尚有《叶案存真》、《末刻本医案》。

「小故事:闻小便治病」

有一位富商20多岁的儿子,得了一种怪病:整天不吃不喝,不言不语,闭目躺在书房床上。请了不少医师诊疗,投了不少人参、黄芪等补药,全部无效,商人非常着急害怕。最终找到叶天士诊治。

叶天士刚一进入病人住的书房,来到床前,立即就退出房外,并对家人说:“用不着切脉,我已知道病因所在和治法了。”接着吩咐家人道:“赶快把病人转移出书房,找一桶陈小便来,越陈越臭越好,并把它放在病人的头边,然后拿只空桶来,叫一个人用瓢取小便高高举起,然后慢慢倒入空桶内,倒完再取再倒……”这样倒了才二回,病人就开始呻吟,并喊“饿死了,快给我吃东西!”,而且一下子从床上起身,站到地上,怪病完全好了。家人问:“为什么这样能治好病?”叶天士说:“我开始进入书房就闻到异香扑鼻,到了床边则香味愈加浓烈,知道病人因香气窜入体内过浓,以致正气大量耗散,所以用陈小便的奇臭之气来收掉香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神医排行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rg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