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三个月的学习时间已接近尾声,平时大家在群里讨论比较多的就是育儿和家庭,明天就要考试了,画风突变。
白天都还在各顾各的聊天、开玩笑,晚上气氛突然紧张起来,临时抱佛脚的都凸显出来了。
这个问谁有模拟题,哪个问谁有测试题,别个问谁有没有复习目录等等,各种问都开始出来了。
就连平时不聊天的,也在一个接一个语音电话要模拟题。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大家对待学习的态度。
也让我对孩子的教育又有了深刻的认识。
我身边一个朋友,儿子是学霸,我曾经问过她关于儿子如何学习的。
她说:孩子对于新课程,总是提前预习,对于学过的课程,按时复习,考试之前自己安排复习计划。
平时,该学习学习,周末打游戏的时候能打到半夜,第二天一早就起来学习了,他把学和玩平衡的很好,我也从不限制他。
很显然,学霸是知道如何学习的,并且有自己的学习计划。
我从不相信临时抱佛脚,每次都能伴随幸运之神。
反观成功人士、学霸成长记,基本上都难逃一个法则:自律。
家长一样,孩子也一样,要想让孩子学习不吃力,除了孩子自身问题外,家长的帮助也是必不可少,尤其在学习前期。
学习前期,家长要陪着孩子一起,因为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对于学习是懵懂的状态,还不知道如何下手,怎么学。
家长需要陪着孩子一起预习新课,并帮助孩子找出不懂的地方,让孩子带着问题去上课,提示孩子不懂的问老师。
每学习新课前,别忘记提醒孩子把学过的课程翻一翻,也可以家长提问题,让孩子答,来测试学过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做到及时解决问题。
考试之前,跟孩子一起制订复习计划,孩子意见为主,家长引导为辅。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少说:听我的没错。
在这个过程中慢慢修正不合适的地方,长期坚持下来,孩子就会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后期家长会更省心。
另外,学习还要注重积累,平时生活中,遇到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多给孩子讲一讲并且多延伸一些相关的知识,引导孩子多思考。
家长不要说:这个问题太深了,说了你也不懂,或者你提出的什么问题,这么搞笑等等,这样做,只会打击孩子的探索的积极性。
另外,遇到孩子需要答案的问题,不要直接给出,要陪同孩子一起去找答案,比如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陪孩子一同找书、查字典,找释义。
在过程中寻找答案,比直接给答案有成就感,陪孩子找到自己动手的成就感,建立自信心。
有时候六岁多的老大会问:妈妈,你知道什么什么吗?
我会说:这个真的不知道,先去《十万个为什么》里面找一找,看看有没有答案吧。
她有时候会想写字,但是不知道怎么写,曾学过几个笔画,我会搜出来这个字的笔顺,让她看着一笔一画怎么写,哪一笔先写,哪一笔最后收尾。
这些做过以后,常常自己很有成就感。
其次,生活中,要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要嘲笑孩子幼稚可笑,并陪孩子找到问题背后的因果,让孩子获得自己问题的价值感,培养思考力、观察力。
不要否定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创造力的基础。
我家老二四岁,是一个内心强大,非常自信且创造力很强的孩子,总能在不经意中给惊喜。
有一次去公园玩,她捡到一个弯弯的柳条,又找到一个长木条,她说这是她的弓箭,并且做出了弓箭的样子,还真就是弓箭的样子。
还有一次,去排队做核酸,她没事蹲地上玩,后来自己用两个木棍做了一个竹蜻蜓的样子,除了材质,其他一模一样。
生活中,她经常拿出她创造的东西给我们看,即使很幼稚,甚至不像,我们也会及时表扬,并加以肯定。
家长的及时回应和肯定,会很好的保护孩子的发现力和积极探索的能力。
新时代的家长,不单单是培养孩子成人,还要注重自身学习的成长,持续性的学习。
为孩子做榜样的同时,也能更好的成就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