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教育都是要勤劳认真,不会有一个长辈会教你混日子,于是你勤勤恳恳,不管是学习或是工作都尽力做到最好,可是你却发现身边永远都存在一类人,他们没有你学习努力,成绩却比你好;他们不经常加班,业绩却比你高;他们智商不见得比你高,能力不见得比你强,那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说白了,这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混日子的哲学”。
不管是校园还是职场,我们身边永远都存在一类人,他们勤勤恳恳,一丝不苟,永远充满干劲儿,并且对自己要求极高。但是这些人往往不是班里的前几名,也不是单位里的业绩标兵。而那些不经常加班,也不每天埋头苦读,看似整天“混日子的人却成绩优秀,在单位混的风生水起。当然,这种现象并不排除运气的作用,但是当这种现象发生的次数多了,就代表这其中必定有什么本质原因。
“混日子”是一种技术,而且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这种技巧。比如说,每个人面前都有十个任务需要完成。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
那些对自己要求高的人往往会力求每件事都尽力做到更好,时间不够就少睡点,拼了老命他们他们都想每个任务都拿一百分,但是人的精力有限,贪多往往嚼不烂,这就造成最后的结果是十项任务都做的七七八八,没有做的很差的任务,但同时也没有表现最突出的任务。虽然在很多人眼里这些拼命三郎肯定是升职加薪的首选,但是对领导来说这类人只是“老牛”不可弃,但也太过中庸,没有亮点。
而那些会“混日子”的人会把十件事中相对重要,能够对他本人评价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事情挑出来,然后力求把这些事做到完美,其他的事只做到及格就可以了,这其实是一种明智的偷懒,这样他们既不缺乏优秀的佐证又不至于太过辛苦,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每一件事都做到完美是非常辛苦的事。与此同时他们做的很突出的某件任务就会给老板留下很深的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提拔机会,这类人往往首先被想起来。
除此之外,懂得“混”日子的人往往情商比较高,也懂得于老板的相处之道,在他们的认识里,给老板选生日礼物和做好销售策划是一样重要的事,那些埋头苦干的人自持足够勤勉,对这些工作外的小事却不削一顾,因此在两个人评价差不多的情况下,老板肯定倾向于提拔会来事儿的那个。
在生活里也一样,那些平日没有规划,浑噩度日的人肯定很难有方向,但那些把生活安排精确到每一秒,永远在制定计划的人肯定也活得很累。
“混”日子的人虽然平时里看上去懒懒散散,无所事事,但在重要时刻,比如目标公司开始实习招聘的时候却永远第一时间投简历,并且努力准备。虽然他们的计划没有精确到每一天,但一定是有大致目标的,一单机会到来他们也会努力抓住。
因此,人有时候要学会阶段性偷懒,学会针对性选择任务并分配自己的精力,学会聪明的“混日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