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率走廊的含义?
央行通过向商行提供一个贷款便利工具和存款便利工具,将货币市场的利率控制在目标利率附近。
以央行的目标利率为核心,在两个短期融资工具只见就形成了一条走廊,存贷款便利工具分别成为这条走廊的下限和上限,利率被控制在之间的区域浮动。
这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框架可以脱离对货币量的控制转向通过价格去引导货币量。
2.利率走廊的作用?
降低短期利率的波动和货币政策成本。
.1央行:央行只需要通过对利率走廊的上下限调控就可以实现货币政策的调整,有利于降低公开市场操作的频率和幅度,从而降低货币政策的操作成本,有利于提高政策的透明度。
.2只有明显降低短期利率的波动性,商业一行才愿意将短期利率作为定价的基础,才能培育出未来的政策利率,打通利率市场化的传导机制。
.3利率走廊的出现使得在存贷款自由利率浮动的背景下,银行对于负债短的不稳定预期下降,1.银行对于融资成本有了预期2.银行对于资金可得性的预期稳定。
.3在银行负债端预期稳定的前提下,银行资产配置愈发稳定,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银行对于短期资产配置的偏好,提高了银行对低收益资产和长期资产的青睐。
.4利率走廊有利于稳定金融市场的预期,能够及时地对市场上的流动性变化做出反应,避免因为单独预期而造成预期倾向传递,而造成大量囤积流动性的倾向,从而在控制短期利率的基础上更具有优势。
3.引入利率走廊的原因?
.政策协调、金融创新、资本开放等因素带来许多不可预测的货币需求,公开市场操作难以及时准确的进行调控。
外汇占款流入放缓,外汇占款减少,银行负债端资金稳定性下降,银行资产配置则呈现短期化趋势,间接造成由长短端利率传导不通畅,以及资金从虚拟端向实体端传导不畅的影响。
货币市场利率对银行负债端的影响上升,而且如果引入利率走廊,货币市场的有效性上升可以为货币政策框架变化提供基础。
4.上下限
上限是常备借贷便利 下限是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
价格型调控体系中,货币市场利率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几乎是盯住政策目标利率,中国的隐含型政策利率为逆回购利率,操作目标为货币市场利率,(逆回购利率-货币市场利率-商行存款利率)逆回购利率为利率走廊的基准或中枢,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后,建议短期盯住政策利率和中长期参考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新政策框架。
最优利率走廊宽度往往取决于常备借贷便利(低)、公开市场操作的成本(大、多次反复调整)比较,以及商业银行流动性需求的利率敏感度和外部冲击的频率、幅度等内在因素。
5.误区:
利率走廊是以基准利率为中介目标的表现形式。公开市场操作是实现该中介目标的工具。两者不是替代关系,后者是实现前者的工具之一,要实现走廊,需要有基准利率,还需要某些货币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基准利率。
SLF等定向化货币政策工具不能替代公开市场操作,后者是货币政策工具,两者需同时使用,才能同时达到降低市场利率波动性。
利率走廊是减少短期流动性资本对利率的冲击和缓解公开市场操作的操作成本,准备金率的主要目的是调节广义货币水平和总体的利率水平。
6.利率传导:就利率传导过程看,央行希望通过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化影响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直接作用于企业居民,以调整其消费储蓄投资同时间接通过利率影响资产价格。
7.央行影响利率可以通过两种方式:
.1是央行通过间接调控的方式影响市场利率,一方面中央银行放弃利率管制后,转而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政策工具控制货币市场的资金需求,调节市场利率,以此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另一方面央行应保留存款利率上限,基础贷款利率或最优贷款利率的窗口指导权。
.2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市场化,存款利率以同业拆借利率为基础,考虑到本行资金需要和资产负债结构、成本结构、期限结构等结构匹配因素自主决定,贷款利率在中央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动、贷款质量。期限客户状况等因素在一定被调动幅度内自主决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