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里面说过,All grown-ups were once children…but only few of them remember it.(所有大人当初都是孩子,但是很少有人记住这一点)。同样,所有的未来都是一个个当下组成的,但是有多少人重视过这样的当下。
人是过去事件的总和,未来也是这样,是一个个当下的总和,未来如何呈现,全看一个个当下如何去定义。
我总是喜欢定义未来,好像计划好了,我的未来就会如期而至,就像知识付费,支付的那一瞬间总是最开心的,仿佛我购买的内容已经自动转移到我的大脑一样,而真正的那些努力,那些需要在一个个当下去学习的,需要一个个当下去掌握的, 需要一个个当下去实践的通通都被省略了。
当下是什么?当下是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小小的一个视角,我们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所看到的这一小部分。
当下就是眼前。我眼前的当下就是我正在笔记本前敲下这一行行字,虾米放着每天的推荐30首。我全心全力关注自己内心的想法,将这些付诸文字,而不是去想这篇文章写完之后要去做什么,晚上看个什么电影,那是之后的事情,不是眼前。
活在当下,尽兴而归,之前总觉得太随性,人怎么能不考虑将来呢,后来年纪渐长,才发现太过拘束自己,给了未来的某一个当下无尽的遗憾,当然,这是个无解的话题,早干嘛去了呢?这一刻的当下即是你曾经一个个当下的未来,想要这一刻的当下充实满足,必然要有一个个曾经认真努力的当下。当然,人不能没有对未来的构想和憧憬,但如果一味地沉溺于对未来的憧憬中,而没有投身于当下的努力中,那样的未来永远只是空中楼阁。
当下是专注。看书时就认真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否有让你产生共鸣的地方,给你呈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而不是去想接下来还要看几本才能在年末达成目标。做事时就做好当下手头正在处理的工作,做完一件再做下一件,不要学电视里的样子,一边左手拿着电话和人谈判,吐字清晰逻辑严谨,一边右手还能审阅合同指挥团队。在没成为高人之前胡乱模仿,既要速度又要效率,那结果只会是样样都做不好,错误频出。开会时就专心听领导讲话,听与会者发言,认真理解他们要表达的意思,找出重点和他们处理事情的逻辑,而不是一边开着电脑处理其他事情一边点头附和,再在会后去问旁边的人,需要我做什么吗? 如果这个会实在跟你没什么关系,那干脆就不要参加了。
当下是关注自己的内心。现在社会节奏很快,我们一直在赶路,尤其知识付费的热潮,各种网络课程争先恐后的涌现,确实在获取知识的方式上更为便捷了,但同时也让我们极为焦虑,我有时候就特别不想打开得到,它让我觉得自己特别无知,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知,虽然这确实是个事实,但它让我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还是相当痛苦的,所以我们总是拼命追赶,各种焦虑,给自己定下无数个不切实际的目标,每天都被工作学习社交充斥着,完全没有了自己,一天下来人仰马翻,所以网上流行这样一个段子,“我熬得不是夜,是自由”。
回头想想,在除了睡眠时间之外真得没有一点时间留给自己吗?
比如早上早一点起床,在晨光中静静地站一会,想象着自己站在森林的清晨里,空气沁人心脾,鸟叫声时隐时现,感受着自然万物在慢慢苏醒的力量,或者在淅淅沥沥下着小雨的天气,拾起那个被自己遗忘了好久的诗意的雨天情愫,亦或在晚上,关着灯放上自己喜欢的音乐,想象着神秘梦幻的星空。让自己重新充满力量,去迎接新的一天。
所以哪怕留出一小会儿跟自己独处的时间,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她此刻的感受,安抚她此刻的情绪,让自己获得内心的力量,这很重要。一个我很敬佩的前辈曾说,无论外界多么的纷扰,竞争多么的激烈,真正能让你决胜千里的,永远是来自内心的力量。 我相信。人生路上从来都不平坦,岁月静好,和路边的风景无关,而是来自内心的力量。
内心的力量来自我们在当下克服的一个个困难,来自我们在当下挑战的一个个舒适区,来自我们在当下解决的一个个问题。正是一个个当下引领着我们走向心中的未来。心中有未来,着眼在当下,认真踏实,不急不躁。
活在当下这一刻,感受此刻内心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