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白居易为盛唐大诗人,而除了他的作品,也流传了不少关于他的佳话逸闻,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
白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谒顾况。况谑之曰:“长安百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赋得原上草送友人》,诗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况叹之曰:“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王定保《唐摭言》
这就是著名的“居大不易”。我们的白大诗人因为顾况之延誉,而名声大振。
此看来,顾况真为白居易贵人。可事实上白居易这次面谒顾况,与他“初举”、“应举”,了无关系。
白居易第一次来长安应进士试,是在贞元十五年。而顾况被贬饶州,为贞元五年间事。
后来,顾况隐居茅山,为贞元九年间事。这位早就受了道策,早就隐居山林,怎么可能跑到长安去,专程为白居易鼓吹说项呢?
所以,真实的历史,应是顾况在贬官南下途中,与白居易有了这次接触。
类似的文字记载,还见诸于《唐语林》、《全唐诗话》、《唐才子传》等书。
看来,顾况赏识白居易,道听途说,反响很大,才留存文人笔墨之间,成为佳话。
只是彼时,白居易才十九岁,名不见经传,而顾况乃诗界大腕,文坛掌门。
尤其在李白、杜甫、王维等顶级大师死去之后,就他独撑唐诗一片天。
因此,顾况的评价等于给白居易打开了文学之门,也把他推上了仕进之途。
唐代的科举制度,仍受九品中正制度影响,缙绅豪门的保举,名流雅士的推荐,十分要紧,干系重大。
顾况这位继续高举盛唐诗歌风韵的前辈,出来为白居易打包票,还有哪位主考官,敢不当回事呢!
当然,除了名人效应,也因白居易作品的确质量过硬。他也由此成为明日之星,登堂入仕。
贞元十六年第四名进士及第,贞元十八年登书判拔萃科,元和元年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元和二年任翰林学士。一路绿灯,通行无阻。
这则佳话逸闻,我们自不必严苛深究其时间经过准确否,该是从这则文坛佳话,解出“居大不易”的实际意义与内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