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散文重精简,景物如画巧点染。
点画背后再加工,意会形貌可全览。
审美在于实映虚,升华之后宏图展。
题目既是登泰山,热爱华夏寄情感。
首段地理与形貌,泰山如画可总观。
山高水绕相辉映,济水在北汶在南。
多少支流汇汶、济,构成千里大方圆。
长城横卧古文化,日观峰上日可看。
动静交错色彩浓,为游隐隐作铺垫。
二段概括说游程,构勒全貌写路线。
交待时间颇准确,看来此游不一般。
情趣内力动态中,乘、历、越、至还要穿。
作家用字颇精确,字字带有画面感。
“乘”字迎面飘风雪,历字城镇一连串。
长城如槛而用“越”,“至”是终果到泰安。
山高路险涧幽幽,空谷窈渺而用“穿”。
四十五里登山路,七千台阶尚未完。
不言高大想高大,意会整体之泰山。
随之交待山三谷,中谷溪水山下边。
引证前人曾记载,大名鼎鼎郦道元。
叙述登程清历历,动词连接看艰难。
“循”水而入至中途,“越”过中岭再回转。
复“循”西谷是改路,由此才能“至”峰巅。
以其动态想险峻,攀登毅力最关键。
忙中偷闲可插笔,古人登山东谷攀。
如同电影蒙太奇,视角随时可转换。
展现登山立体感,着眼这边说那边。
路途经过天门水,地理知识介绍全。
随之镜头摄中谷,奇崖怪石挡路前。
“迷雾”凝为晶莹雪,结为冰层裹石岩。
台阶光滑难下脚,终果还是至峰巅。
精神意志何须说,比台坚硬比石顽。
美景在于危、远、险,居高临下视回环。
群山青青覆盖雪,红日白雪映蓝天。
傍晚余辉染城郭,疑似仙境到人间。
水绕山来山抱水,徂徕皑皑汶艳艳。
山间雾绕绕山间,绵延如带带绵延。
神来之笔飘逸美,明媚肃穆而安闲。
美到极至难喻拟,托之画卷告鲜妍。
叹为观止是叫好,作者还能翻新篇。
“日观亭”上观日出,才是风景之亮点。
层次清晰慢慢来,细细品味看画展。
等待自是日出前,“大风扬威雪击面”。
扫兴扫兴真扫兴,叹惋叹惋连叹惋。
此乃曲笔巧蕴势,见到希望自喜欢。
“稍见云中” 摴蒱立,影影绰绰可见山。
“天云一线异色”奇,须臾五彩呈斑斓。
日之将出呈辉煌,冉冉升起“赤如丹”。
赤热燃燃红火火,海波摇摇日圆圆。
跃动呈现生命力,气势磅礴天地间。
未见东海言东海,着一“或”字而避嫌。
日上日妍日出后,美仑美奂美更添。
“回视日观以西峰”,高低大小众山岚。
得日紫红增亮丽,阴影集翠碧玉簪。
“绛皓驳色”概括美,群山向阳腰也弯。
说是群山也是我,钦敬折服日高悬。
醉矣陶陶享受美,思想如马再游览。
四节痴迷古文化,五节总述是特点。
泰山岱祠天帝在,殿宇峨峨颇威严。
碧霞元君塑像好,慈眉善目霞为冠。
历代帝王常来拜,华夏文化传千年。
碑刻如林呈神韵,一一描摹必厌烦。
背面插笔作暗示,“漫失”未往难写完。
补笔总写可笼括,特色历历也可观。
大小对比形貌姝,有多有少松树偏。
根扎石罅精神壮,鸟兽不来天正寒。
雪没人膝我来此,登山有得写佳篇。
交待姓名傲然立,玉皇顶上摘云端。
桐城古文精而美,重峰叠嶂山外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