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宰予①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②也。于予与何诛③?"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注释】
①宰予(前522年—前458年),姬姓,宰氏,名予,字子我,春秋末期鲁国人,思想家、儒家先贤。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孔门十三贤”之一 。
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和楚国。
鲁悼公九年,去世,后世追封齐侯、临淄公、齐国公。明嘉靖九年,称为“先贤”,从祀孔庙。
②杇(wū):.同“圬”,指涂饰,粉刷。
③诛:意为责备、批评。
【翻译】
宰予在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了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呀!”孔子又说:“以前,我对待别人,听了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待别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我是因宰予的表现而改变了对人的态度的。”
【解读】
在本章中,孔子的话并不难理解,他是在教导我们做人要诚实,嘴上说什么就要去做什么,做人应当言行一致。若是心口不一、阳奉阴违的话,就像是朽木与粪土一样,堕落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因为懒惰是很不好的习气。人一懒惰,基本上这一生就很容易荒废,蹉跎岁月了,做什么事都做不成。所以孔子是以宰予这一例来教化大家,痛斥一顿,然后教化大家要勤奋、要努力。
孔子对学生学问的教育及弟子行为的规范,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天赋和性格不同因材施教。宰予是十哲之一,在言语、文学、德性、政治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不是大家分析所认为的坏学生;但宰予身体体质不好,精气神也不足,出现白天睡觉的情况让老师看见了。正因为孔子理解其中缘由,才由此发出感慨。
孔子因材施教的方法值得推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