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二十岁。
做我父母的女儿已经二十年了。 有时候觉得难过,有时候觉得幸运。
《何以为家》上映的时候,我去电影院看了,但没有看完整,只是知道故事梗概。前些日子我又刷了一遍。
心酸同情感慨很多情绪交织在一起。
我的童年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的,除了缺乏父母亲的爱,倒也没什么,那段日子也仍然可贵,我也仍然怀恋。
如此,我愈发独立。不会去依赖别人,不会恋家。
何以为家?
我的理解是如果有爱的话,那才可以称为家。❤️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青少年犯罪?偷摸拐骗?为什么会有女大学生裸贷?赞恩为什么会起诉他的父母?
因为贫穷。贫穷是万恶之源。
贫穷从来不是礼物,所有说贫穷是礼物的人,那都是他们在富有之后给那些仍然贫穷的人最毒的鸡汤。你见过哪一个贫穷的人说潦倒窘迫,饥不择食的生活是命运馈赠给他们的礼物?
反抗命运的难度超乎你的想象。
贫穷不会让你觉得世界多么美好,因为你根本见不到美好的一面。赞恩的父母把萨哈卖给阿萨德只是为了有一个容身之所。他们是因为贫穷丧失了人性,丧失了爱。
他们同样让人同情悲悯,作为他们的子女是一件极其糟糕的事情。
如果再给赞恩一次机会的话,他一定不会选择这样的父母,或许根本不愿意来到这个世界上尝这人间疾苦。
贫穷是最让人无力的事情。
不会有接触新事物的想法,不会接受教育,不会获得知识。眼里只有温饱和性需求。
贫穷的罪恶是生下一群孩子,这群孩子是无辜的啊,自己都这么苦了,为什么要让孩子们也去熬毫无希望的日子。我不是说穷人不配生孩子,但我始终认为自己都养不活的人不配做父母。
如此自私。
人们在听到女大学生裸贷,被骗,当小三时只会指责她们如何被金钱冲昏了头脑,还会去悲怜她们的父母,怎么会生出这样的孩子,如何丢人。
可是人们没有想到,这与她们的父母,与她们的家庭没有关系吗?
每一个孩子出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一开始只能是父母在上面涂涂画画,有的父母会画成美丽的花朵,有的涂成乱七八糟的邋遢玩意儿。随着她们逐渐长大,她们有了意识有了想法时,可能会擦掉父母带给她们不好的那些笔触。但是,我永远明白,所有的结果都是日积月累的,所有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
父母带给孩子的最可怕的是不好的自己。
高中有一次和母亲吵架,吵得很凶,她让我去死,我说我去死好了。她接着恶狠狠地说死之前把这些年的钱还给我。
那一刻的感觉就是万念俱灰。
事情过去很久了,但这句话我一直记得。它在某个时刻仍然在吞噬着我,那种无力感仍然让我觉得昏暗。
后来我和姑父聊天时说到这件事,他安慰我只是母亲的无心之说。
但他不明白,这句话对我的伤害有多大。母亲也不会明白。
我再长大一点,母亲再没有说过这种话了。很多时候她也会问我钱够不够,会塞钱给我,让我注意身体。
我也一直在说服自己释怀,原谅她,也放过自己。
但我看到赞恩仍然眼中噙满了泪水。
十八岁那年暑假,我在开始人生中第一份工作时,我开始明白钱都来之不易,更加明白如果你没有能力,只能靠卖苦力挣钱。
但我希望所有的家长传达给孩子的是,爸爸妈妈很爱你,钱虽然重要,但是你更加重要。
为什么会生去孩子?是因为爱情,是因为责任,是因为私心,不管因为什么,都是父母亲自己选择的。并不是说孩子是替你偿还承担苦难的人。
一个六年级的女生第一次来例假的时候,以为自己得了绝症,怕给家里增添负担所以尝试自杀,还好及时发现。基本生理教育的缺失,导致无数个萨哈的悲剧在贫穷无知的家庭上演。
父母带给孩子的是什么?是痛苦?
我高中的时候读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书,无数次感动得热泪盈眶。隔着文字生出大把的羡慕。
如果说读书最有用的是什么?我觉得是改变人的思想。
从你出生到认识这个世界再为人父母,这几十年里,所接受的教育,所读的书,所接触的人,所经历的事情带给你的都会表现在细枝末节里,为人处事上。
朋友打电话给我说,她多么不喜欢他的父亲,他觉得他的父亲是一个极度自私要面子的人。会说很多挖苦她的话,在他眼里,女儿只是一个投资品,而他仍然不愿意为这个投资品花钱。
我所理解的就是,人到中年,一事无成,没有追求,吝啬小气,狂妄自大。
朋友说她害怕成为像她父亲那样的人,我明白,她不会。但是,我仍然清楚,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影响的不可想象的。
她会怀疑,会否定自己,会自卑。会不相信自己的父母。
有的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很幸运,我有一个很好的父亲。
他从来不会不舍得给我花钱,他带给我的爱,和内心的充足不会让我自卑。
这对女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财富。
晚安。 ❤️
准备周六去看《银河补习班》,再写文。加油苏小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