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柏拉图-洞穴之喻

柏拉图-洞穴之喻

作者: 一叶扁舟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4-14 18:51 被阅读0次

《理想国》第七卷,柏拉图作了一个著名的比喻-洞穴之喻,描述的对人类知识的基本想像。

讲述了有一群人从小都是双手双脚捆绑在椅子上,不能活动,只能看见前面的墙壁,墙壁上出现很多影子像,来来去去,有各种活动,他们以为那就是真实,有个人比较调皮,他挣脱的绳索,回头一看,哎呀,原来后面有一道矮墙,矮墙上面有很多道具,再看过去那面有一个火炬,原来是一个火炬照着矮墙上的道具的变化,影子射在眼前的墙壁上,他们一生就以为那是真实,原来那只是道具的影子而已

那个人不甘心继续走,发现原来上面还有一个洞口,他就爬出洞口来到外面,看到光天化日的世界,原来所有道具的原本和原型 都在这个新的世界里面,他从黑暗进入光明,开始的时候因为眼睛不适应,几乎要瞎了(使人目盲的光明)---即当你忽然发现从前所见的都是虚幻的东西,而这时候你发现真相的时候,会不会觉得完全不能适应,眼睛好像瞎了一样

这时候他又有些心怀不忍,想着我那么多同伴都在洞穴里面,他走回洞穴想劝同伴说:大家来,我们去外面,外面才是真正的原版的世界。当他从光明进入黑暗,眼睛又看不清楚了,走路跌跌撞撞,偶尔还摔一跤,他跟别人说,这是假的,外面才是真的。别人说,你连这里都看不清楚,走路还摔跤,还想骗我们吗?大家不喜欢被打扰,不喜欢被唤醒,就把他毒打一顿,甚至想法把他杀害。

其实说到墙上的影子,囚徒们个个是这方面的专家。他们对这些影子的观察细致入微,有些人甚至能很准确地预测影子出现的顺序,因而在囚徒中赢得声望和奖励。对囚徒来说,所观察的是影子而非真实物件这一点并不重要。墙上的影子代表人们思维中对事物的观念。这些观念或多或少地和真正的事物紧密关联。而实际往往观念和事实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很少有人有机会或者愿意去检验自己的观念。于是很多人可能一生都在很大程度上生活在虚幻的世界中,从不质疑那些假想。正如被锁在洞穴中的囚徒一样,他们注定认为由他们的观念组成的世界是真实的。

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追求真理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你想看到真理,必须转身,转身之后你才能够真的发现。张开心灵之眼,去看到真相。这也极大痛苦的事情,需要从旧有观念的束缚中挣脱出来,甚至要面对周遭环境抗拒,这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如同从黑暗走向光明,眼睛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这也告诉我们,眼见不一定为实,感官的现象世界 并不可靠。感官产生的知觉不等同于知识和真实本身。因为知觉会产生矛盾的现象,对于感官来说很多东西都是相对的,比如同一个东西远看和近看大小是不同的,如果知觉就是知识,感官只能感受当下,就不存在所谓未来的知识,而我们却总说我觉得未来会怎么样怎么样。同样动物也会有知觉。其实这并不是否定感官,而是要在感官之上继续探求真实的东西。让理性运作起来,勇敢地摆脱幻想(以假为真,认为每天变化的一切就是真实)以及相信(喜欢某些具体的东西当作 普遍的东西对待)的心态,并通过学习知识,学会思考去不断发现真实,真相,真理。

                                                    -部分摘自《傅佩荣的西方哲学课》

相关文章

  • 柏拉图-洞穴之喻

    在《理想国》第七卷,柏拉图作了一个著名的比喻-洞穴之喻,描述的对人类知识的基本想像。 讲述了有一群人从小都是双手双...

  • 洞穴之喻

    柏拉图有个经典的隐喻,洞穴之喻。 柏拉图的全部对话录以《理想国》最著名,而《理想国》的全部内容又以洞穴之喻最著名。...

  • 柏拉图洞穴之喻在说什么

    柏拉图《理想国》中有一个洞穴之喻,古往今来很多人理解都不一样,这个比喻是这样的: 设想在一个地穴中有一...

  • 柏拉图 - 洞穴之喻 | 理想国

    洞穴之喻 柏拉图主张,不能不经思考,就轻信来自感官的信息。对他来说,探寻事物的理型最重要。柏拉图把不关心理型的人比...

  • 认知不同,不必争辩,三观不合,不必同行

    认知不同,不必争辩。 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一个经典的“洞穴之喻”。 一些囚徒从小就在洞穴里长大,全身被捆着,背朝...

  • 《走出洞穴,行至高处》

    蔡老师:广州大学: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教育的隐喻,“洞穴喻”。 抑制我们突破自我的洞穴是什么?我们是孩子们的“洞穴...

  • 洞穴之喻

    在一个很深的洞穴中,有一个长通道通向外面,有一些微光照进来。 有一些人从小就住在这洞穴里,头颈和腿脚都绑着,不能走...

  • 瞧,这个颠倒的世界

    想到柏拉图的“洞穴之喻”,囚徒把影子当成真实,又想到有些人带着面具,有些人把自己裹在套子里……,被灌溉的思想如同囚...

  • 柏拉图洞穴的升级版

    洞穴之喻,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通过苏格拉底和格劳孔的对话而讲述的一个著名比喻。:一些人生下来就在一个洞穴里,并被...

  • The Republic理想国-柏拉图 卷七 眼不可观虚实

    本卷柏拉图以洞穴之喻比喻寻找真理的过程,后文还将谈到哪些学问可以帮助学习者通向真理——善,从而论述如何培养统治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柏拉图-洞穴之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jgl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