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摆正心态——投资可以暴富,却不能期待暴富
人们尝试传统意义上的“投资”行为,大多是为了暴富,否则大家就会安分守己地把钱放在银行,赚取微薄的收益
如果你对一种投资品的回报有着正常的期待,那你就会正常下注,正常工作,正常分配注意力给它,最后在你的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由于你更不需要动用这笔钱,导致它成为额外的惊喜。
但如果你一开始就像期待彩票中奖那样期待它,你就会把所有的希望和注意力都寄托在它身上,将自己极小概率的梦寄托在它的身上,茶饭不思,工作无味,甚至借钱去赌。最后很可能由于回报周期过长,而你的现金流又吃紧(过于看好必然导致过度投入),最终在某一时刻被迫清仓,在工作和投资中达到“双输”。
在投资的过程中,心态非常重要。但又是什么决定了心态?除了对投资和标的的认知以外,一个人当前所处的状态对心态也有着极大的影响——过度期待、过度投入的人,每一秒的上涨和下跌都会过度牵动情绪,又如何能够熬过大多数投资品的多个周期呢?
投资一定是先出于跑赢通货膨胀、货币超发的目的,它既不能承载暴富的美梦,也不能成为逃避工作的借口,否则大概率会让你自食其果。
无论我们有多么好的投资理念,多么优秀的投资模型,多么严谨的投资逻辑,对于单次投资来说,它永远是概率性盈利的事情。就算再厉害的投资大师,最多也只能在长期拥有一个概率上更好的结果,绝对没有人可以做到在每一笔投资中都赚到钱。当投资次数的基数大了之后,甚至连“在大多数时候都赚到钱”都越来越成为一种奢望,因为原本“成功”案例在总基数中就是概率极小的,想押中一次,往往就需要有更多次的失败来陪绑,而盈利则是“一次大成功的收益减去多次小失败的损失”后尚有盈余的结果罢了。
纯粹的赌博,是无论你做什么,都不可能跑赢其他人的游戏,例如抽牌比大小、赌骰子、买彩票等,每个押注的人都不可能通过任何方式对结果的概率产生一丁点的影响,无论你使用大数据分析还是穿上红内裤。
但投资不一样,如果你想跑赢其他人,你可以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在承受同等风险的前提下,预期收益比别人高。
要实现这个目标,要么你进入得比大多数人早,于是你的成本就小于其他人,但这需要你对“其他人是不是会晚于你进入”这件事有好的预判能力。
要么是你挑选的标的和别人的相比,虽风险一致,但最大预期收益远高于其他人。例如两个标的有差不多的概率归零,但一个有同等概率翻一倍(风险和收益相匹配),另一个同等概率下却是收益无上限。
如果你总是挑选后者这样的标的而不是前者,你就总有一次会拿到超高倍数的“奖励”。这种奖励看似是运气,但对于多次博弈而言,尽管不知道在哪一次,但至少拿到一次是极大概率事件
第二种,在预期收益同等的前提下,承担的风险比其他人小。
我做的这件事跟其他人比,有没有概率优势?有概率优势就是相对于他们更值得做,没有概率优势就是相对于他们更不值得做。无论单次投资的结果如何,都不影响单次决策的正确性。
想实现这个目标,要么你只选择比大多数人了解得更深入的标的,至少大概率能跑赢投资同一个标的的其他投资者。能做到一起赚的时候赚得比别人多,一起亏的时候亏得比别人少,就已经足够了。
要么你有一些资金或名气,或是人脉上的优势,导致其他人不得不给你更好的入场价格,它的本质是你把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变现。但是同样道理,尽管你有了更好的价格,也不代表不会跌破成本,只不过投资就是相对于其他人有赚钱概率上的优势就可以了,不必追求“单个项目必须赚钱”,也无法做到。
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我们说过的“拿别人的钱”——你可以拿到收益,却无须承担亏损,其他人心甘情愿地把钱放到你的手里,让你享受“非对称风险”,因为他们认为即便如此,也比他们自己亲自下场参与投资的结果要好。这也同样是你把自己拥有的东西变现,只不过是在风险的非对称性优势上的变现。
所以,如果你要在投资活动中长期跑赢其他人,千万别忘了这个问题:我做的这件事跟其他人比,有没有概率优势?有概率优势就是相对于他们更值得做,没有概率优势就是相对于他们更不值得做。无论单次投资的结果如何,都不影响单次决策的正确性。
所谓投资的概率优势,就是你能通过一些自身优势,有更大概率、让更多人用更好的价格从你的手里“接盘”。
二、本金策略
1.尽量拿“不用还”的钱
用于投资的钱,必须尽量是没有“归还期限”的。这样的钱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己的钱,另一类是别人给的钱(是给的,不是借的)。
1.自己的钱。用自己的钱,不加杠杆,能够让你在看待投资品时有更加理性客观的心态,从而有更大概率让你扛过多个周期,真正实现长期收益。
自己的钱,不仅包含当下拥有的钱,还包含未来确定能赚到的钱。假如你是一名公务员,或者你有一份其他稳定的收益,那么当你在合理范围内借钱时,其实你是在预支自己未来的收益,这些同样是你的钱。而且这种“预支”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你去想办法赚更多的钱,毕竟人的潜力和弹性都很大,惰性也很大。那什么是不合理的钱?你未来并不确定能拿到的钱,这就不能算你可以预支的“自己的钱”。
不过,就算你预支的是自己未来的钱,也一定得看清资金的使用成本,因为“提前使用未来的钱”需要成本。
旦你开始预支自己未来的钱,除了资金的明面使用成本,你的投资项目回报还要再“克服”另一个投资项目的回报——若是你不预支,你的次优选投资项目的收益。
只有这两者都在你的预期之内、掌控之中,你的决策才算正确。
2.别人的钱。用别人的钱并不是借别人的钱,而是将风险转嫁给其他人,将收益的一部分留给自己——绝大部分的理财经理和理财顾问都不是什么投资高手(包括华尔街某些名气很大的),而是销售——通过背会几套话术,用普通人不容易听懂的术语,来说服他人把钱放在自己这里,不承担亏损的风险,却要按照收益的一定比例来抽成,赚取好行情时的趋势钱。他们的财富大都不来源于自身的投资获利,而是该项业务带来的管理费用和盈利激励。
但这件事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它是“用自己的钱”的进阶版本。一个人往往得先用自己的真金白银,在一个或多个周期里证明自己在“投资获利”这件事上,有超越其他人的眼光,获得了超越其他人的收益,才有机会得到其他人的信任,获得第五章所阐述的影响力,进而才有机会使用这个策略。
2.集中投资
在资金体量还不大的时候,选尽量少的篮子,然后把鸡蛋全放进去。
如果鸡蛋总量不多,亏了也不碍事,很快就能补货回来并持续玩下去,其实把鸡蛋放在足够多的篮子里跟蒙眼选一个篮子把鸡蛋都搁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那如果我肯花一点点时间,稍微研究一下这10个篮子,有没有可能比蒙眼选要强一点?哪怕我只是对某一两个篮子的认知比其他人强一点点,期望值就能比平均高一点点,那么只要能持续玩下去,立刻就把“将鸡蛋平均分配给无数个篮子”的策略给打败了。
“把鸡蛋放在尽量多的篮子里”,是高资产人士应该做的事
普通人最该做的,就是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挑选合适的篮子上,然后用最大权重下注最看好、最有把握的那几个。
三.认识大周期
每一种投资品都有自己的涨跌周期,但几乎所有的主流投资品都有一个总周期,那就是法定货币这种特殊资产的涨跌周期。
当经济衰退,百业衰败,失业率大大提升,老百姓不敢花钱时,实体店铺开始大量关闭,大家都在抱怨付出很多劳动却只能拿到很少的钱;,老板们多数不那么好,还有的已经准备重回打工者队伍……你就知道,该是你购买主流投资品的时候了。
当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大大增加,经济开始复苏,资产回报率越来越高的时候,各行各业开始复苏——赚钱容易了之后,创业者会越来越多,劳动者的甜蜜期就到了。此时劳动者是粥,老板是僧,僧多粥少,于是劳动力成本就必定大幅增加。此时往往也是社会周期性繁荣的顶峰,也是我们该准备抛售部分资产,留下现金,静待下一个周期捡便宜货的时候。
四、标的选择——向上交换
资产就是钱,钱就是资产,钱跟资产之间有兑换比率,资产跟资产之间也有兑换比率
向上交换指的是你用等级更低的资产,去不断交换并持有等级更高且在未来不会降低等级排名的资产。
资产价格的上涨与下跌,过程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谁升值了、谁贬值了,它关乎的是你持有的参照物是什么。
如果你手上留的是钱,那就等同于你持有了“钱”这种商品或资产。你觉得谁升值了,其实只不过是由于钱的总量能随心所欲地变多,你持有的这种资产的等级较低,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理所当然地需要用越来越多的低等级资产才能交换到高等级资产而已。
那如果你的资产“涨”了呢?也别高兴得过早,那只是相对于等级处于几乎末等的“钱”来说的,你还要看它相对于其他资产的等级到底是高了还是低了。
如果你之前就有能力持有更高等级的资产,却希望可以有更多消费享受,从而持有了更低等级的资产,那么尽管几年后你的资产也同样涨了,可最终还是做了错误的决策,因为你已经越来越没有能力去够到原先那个更高等级的资产了。反过来说,如果你当时持有的是更高等级的资产,现在你再把它切换到当前资产中,就能多出比现在多得多的可消费资产。
那判断不出资产等级怎么办?
在寻找投资标的的时候,其实是在寻找一架天平。
天平的左端锚定了右端,只要找到一种对应的锚定关系,天平就找到了,比如过去的贵金属与法定货币总量的关系(现在左右两端都需要加入其他事物。同理,比特币和区块链市场之间的锚定关系也非一成不变)。
当你找到了一种对应的锚定关系之后,你想知道这里值不值得投资,就先看天平的左端,放的是不是难以膨胀之物?如果是,再看右端,放的是不是膨胀之物?放在天平左端的事物越稀缺,越难以再生,而右端膨胀的速度越快,那么这个天平就越是优质,左端也就越具备投资价值。
首先,需求很重要。很多人总以为一种稀缺的东西就是好东西,其实不然,稀缺的东西要有越来越大的需求才能叫好东西。
其次,确定性的锚定同样重要。稀缺的东西锚定了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但这种锚定关系是不是时刻成立呢?就像贵金属和货币的锚定关系,如果出现了贵金属的替代品,比贵金属更适合当“贵金属”,那么货币总量的增加是否还一定能导致贵金属的升值呢?不一定,因为锚定关系发生了变化,天平两端的物质发生了变化。
再次,这种锚定需要有越来越多的共识,当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天平左端的物质锚定的就是天平右端不断膨胀的市场,认同某种显眼的、最有道理的锚定逻辑,那么这种锚定带来的天平左端的投资收益才会越大
五、投资的本质
所有投资的本质,都是接盘游戏
当我们要购买一种投资品的时候,肯定不是由于它有多好,而是有多少人意识到了它有你想象的那么好,以及有多少人会在你之后意识到它好到这个程度,这就是接盘游戏的精髓——对事物正确认知的先后。
哪怕一种投资品真的很好,但如果所有人都已经在说它很好,甚至说得比你想象中的还好,那么它就很可能并不具备多少投资价值,因为你对它的预期早已反映在了当前的价格之中,甚至已经由于人们情绪上的共同推动而产生了溢价。如果所有愿意购买它的人都已经持有了它,还有谁会去接盘呢?而如果没有人接盘,接下来就很可能爆发死亡螺旋——踩踏。
因此判断一件事物的绝对价值是否有用的前提,是要有尽量多的人跟你意见是否相左,或是你看到的价值和别人看到的价值是否尚有较大出入,“出入”的差距就是盈利或规避损失的空间。
在投资中,每一次购买行为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期待未来以更高的价格卖给下一个人,没有例外
根据买入和卖出的规则,上述内容也可以表述为:每一个买入投资标的的行为,本质上都是期待未来会有另一些人用更高的价格从自己手中把标的接走,否则盈利就不存在,投资也就失去了意义。
所以“正经”的投资和我们痛恨的庞氏骗局,从本质上都是接盘游戏,只不过庞氏骗局你能预见得到在短时间必然崩盘,且崩盘后无法再解套,所以绝大部分人都无法全身而退——这是它并非优质投资标的的原因,非庞氏骗局的玩法本身导致。
而“正经”的投资里就有不少供认知发挥的空间,很多时候钱赚得更合理。且有些优质标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要你能拿得住,随着标的本身的进化、所处行业的繁荣和法定货币的增发,就算你在当前的周期内买在了顶部,也总会在下一个周期解套并盈利的。
从接盘本质的角度去看待标的,只有两点影响因素:人数和时间。而这两点又扩展出了三个你需要问自己的问题:
第一,有多少人是在你之后知道的这个信息?
也就是你的信息层级是处于核心还是外层?如果处于信息外层,那么无论信息是什么,知道了都没有意义,因为当前价格已经体现了信息;如果是信息核心,会有多少信息外层的人在你之后知道这个信息?他们在知道了信息后会不会做出购买行为?这个问题想好了,就无须管标的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是金子还是骗局。
第二,你能投资的标的有多少人想参与但因为一些原因被挡在了外面?
如果每个人都想要一件东西,可大部分人由于资金、身份、资格等原因被挡在了外面,显然这就是给了你一个“拥有众多潜在接盘者”的机会。比如一些人人都想要的股票或者人人都想要的房子,可对很多人来说“打新”打不上或购买门槛太高,这种“挡住的潜在购买者越多”的标的,就越是值得你争取。如果你已经通过多年努力积累了一定的本金,拥有了一定的资格身份,就一定不要放弃这个“欺负年轻人”的机会(否则就会被赚取新钱的年轻人欺负)
第三,你对这个标的的认识是不是超过其他人?
如果某项投资并没有什么参与门槛,那么当前的价格就反映了当前所有市场参与者对这个标的的整体认知。若是你觉得它被低估了,那么凭什么你是对的?你是有相关的背景知识,还是你非常深入地了解这个行业?这个标的能不能发展到让更多人有机会认识到你当前的理解程度?当其他人认识到你理解的程度后,是否会做出购买举动?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不管这个标的在其他人眼里算好还是不好,都不妨碍你做出购买的决策。
只有真正认清了“投资是接盘的一部分”这个事实,你才会在买入的时候考虑更多关于卖出的问题,而不是看到一种投资品红红火火,就无脑买入。只有你考虑全了所有关于卖出的问题,你才能真正进入这个叫“投资”的游戏——天底下没有绝对的好标的或是差标的,只有获利空间相对较大或较小、获利的时间窗口相对较长或较短的标的。
六、什么时候卖
1.投资逻辑才是真正做好投资的根本,而不是简单的止盈止损
投资的买,一定是为了卖,在投资中,每个人都该以获利作为最主要的目的,且时刻不能忘记这一点。
什么时候卖,有人乐于给自己设置严格的止盈止损线,按纪律操作,以为这就是好的交易执行者。或者有些人总是无法严格按照所谓的纪律执行,于是以为问题并不出在止盈止损策略的科学性上,而是出在自己无法克服的人性上。若遇到有严格执行还亏损的,就反省肯定是自己的止盈止损点位设得不够好。
以上都是走上了歪路。交易其实并没有止损和止盈一说,必须先抛弃这两个概念。
止损和止盈,计算的都是你个人账户的得失,但你当下要做的决策是“是否要出售”,这个决策只跟标的的未来预期表现有关,和你的个人账户当前是否盈利没有一丁点的关系。
有些标的涨了20%以后还可以再涨20倍;有些标的虽未涨破你设的止盈点,但已经不值得持有;有些标的虽跌破了你设的止损点,但仅仅是瞬间下落,立刻就反弹开启一波大涨幅……这些情况都非常常见。
你是你,标的是标的,市场是市场,毫无联系。
你所有的决策都应该基于这个标的的未来会如何,基于其他人怎么看待这个标的的未来,而不是你自己当前的盈利或亏损情况。因为你的止盈点到了,不代表其他人的止盈点到了;你的止损点到了,不代表其他人的止损点到了,它们是完全独立的。
所谓守纪律,是守住逻辑纪律,而不是点位纪律;所谓保住本金,指的是在逻辑有变时及时转换策略,以及尽量不在有全损可能性的地方一次性投入过大,是控制自己的投入比例,而不是到点出售。
尽管单次看起来盈亏都不大,但大大增加了频次,这就是真正的亏钱把戏——如果有人竟然这样做还能长期赚钱,那他要么是朝你吹牛,要么就是想以此作为招牌等你哪天把自己的钱送上门让他管理,赚取你的管理费和利润激励。
如果你认识很多真正的有钱人,你会发现他们很少会持有大比例的现金资产,而是始终把自己的资产按照一定的配比动态地分布在各个资产池里,当要出售一种资产时,也极少会换取大量现金,而是直接将大部分资产从一个资产池挪到另一个资产池。
很多人在很早之前就尝试购买过特斯拉或者茅台的股票,假如他们的策略永远是“1元钱的东西1元1角钱落袋为安,然后等到100元钱再买入,到110块钱落袋为安”,那么他们是一辈子都不可能在某个长期上涨的资产中吃到“持有”的大红利的。
2.卖出的时刻
最好的做法,就是将所有的思考,都放在“买入”按钮按下之前。当然你不一定有时间思考得那么细致,但只要掌握我们本章提到的所有投资逻辑
而一旦你做出了买入决策,在投资标的的投资逻辑没有发生变化之前,能少关心就尽量少关心,因为每一次关心后,当你决定继续持仓时,都会消耗你的能量。
一定要记得,当你按下“买入键”,就代表这个标的的后续只跟你投资逻辑中的元素是否达到值得你操作的阈值有关,跟它的日常价格涨跌没关系。
如果你还没彻底把这个标的的投资逻辑理清楚,也就是你还不知道这锅水出现哪些状态才算是开了,以及水到底会不会开,那就意味着你没能预设好“何时关火”的逻辑。此时就不能贸然点火,因为你可能会白白浪费燃气。
而结束,就最好是以下原因之一:(1)投资天平中任意元素发生了变化,导致这个天平不再是你投资决策前的天平,于是你不得不重新考量;(2)你找到了一个新的天平,潜在“投资回报率/风险”的值更大,而相比于手上其他用于投资的钱,当前这份钱的性价比最低;(3)你非常郑重地拿这笔钱大幅提升生活质量。除此以外,你都不该出售。
3.如果看好,永不下车
买一定是为了卖,这是毫无疑问的,仅仅是时间长短的问题。除了以上三个原因,你永远不应该将其全部卖完。
一个人能够分配在投资上的注意力是很有限的,这种分配指的不是无意义的实时盯盘行为,而是真正关注投资品本身的变化、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对该投资品底层逻辑的深入思考,甚至有时还得深度参与该投资品最新的衍生服务——最好不仅是体验服务,还能试着提供服务。这些都是极其耗时的,通常一个人最多能分配这种级别的注意力给不超过二三种投资品。
如果你将这样的投资品全部卖完,彻底抽身出来,那么一段时间后,这个投资品很可能与你彻底无缘,因为这段时间你不会特别关注它,于是在试图重新续上的时候,学习成本会大幅提升,很可能提升到你不愿意继续学习的地步。而就算你强迫自己学习,身为前投资者,自认为有诸多过往经验的你,也更容易对它的新变化视而不见。
所以,如果你真的看好,就一定要留底仓,“有底仓”和“彻底清空”这两种状态对心态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这些底仓除了可能继续为你产生收益以外,更大的用处是让你继续关注这个投资品的最新状态,让你对它产生正确、客观的评价(很多人在彻底踏空某个自己曾经持有过的投资品之后,会失去理智地成为该投资品的黑粉),以便未来在合适的时候,能理性地决定是否该重新上车。
七、投资是一件孤独的事
很多投资者在投资的过程中喜欢频繁交流,喜欢抱团,喜欢跟别人一样,因为这样看起来能获取到更多的信息,能获得“身处群体之中”的安全感。
信息交换无可厚非,跟别人的决策刚好一致也很正常,但太过刻意追求,很多时候就没必要了。首先,“跟其他人一样”并不能提高你的投资成功率;其次,在投资这件事上,能进行有质量的信息交流的人其实很少,有价值的信息基本都需要你独立挖掘;再次,投资最重要的是逻辑,所以思考的深度远大于影响短期涨跌的信息;最后,投资决策只能由你自己独立拍板,损失和收益也都由你自己独立负责,你的父母、老师、朋友给你的建议,多数时候只会扰乱你。
很多人做出投资行为是受贪婪驱使,于是就容易有意忽视风险。这种“忽视”会驱使他们过度亲近一些做出共同投资行为的群体,一方面在群体的狂热情绪中能屏蔽风险提示,安心地赌下去;另一方面可以获得一条“亏了是由于我遇人不淑”“亏了是由于我听信了其他人”的心理后路。
投资是真金白银的游戏,如果还没有搞清楚状况,就必须自己独立搞清楚——屏蔽显意识的风险提示并不能让实际风险减少一分一毫,而“在情绪上更容易接受结果”这回事也不值得你拿很多钱去冒险。
投资是一件孤独的事,这种孤独还体现在你独特的节奏上。
在你践行自己的投资逻辑的过程中,你一定会遇到很多由于购买了其他标的,短期内收益大幅跑赢你的人——无论你是什么段位的投资高手,这件事都是确定会发生的。
是跟着其他人尝试新的标的,还是坚守自己的节奏,坚信你的策略在长期一定能跑赢他们?
每天都看着人家赚更多钱,恨不得冲上去一起赚,否则每一天看到别人的收益时都是煎熬,似乎每一天都在对自己犯罪。
然而到了最后才发现,股神年年有,年年都不同,所有拥有远超正常收益的“投资高手”,只要没有作弊,就必定是在某个投资品的红利周期中冒了更大的风险所致,于是在红利周期结束后,也自然会由于这样激进的操作风格招致大幅亏损,这就是盈亏同源。
笑到最后的人才是赢家。但你在这个过程中,能不能忍受这种独自投资、独自决策的煎熬,刻意拒绝融入其他人的安全感,独自面对错误决策带来的内心责备,远离更高短期收益的诱惑,接受“慢慢变富”?
不管你的答案是什么,你都必须试着去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