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逻辑之同一律

逻辑之同一律

作者: 007胡明 | 来源:发表于2020-10-21 18:27 被阅读0次

    《教父》这部电影里面有一句话: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下面,我将用一周的时间来讲讲,帮你“看透事物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我们从一个问题开始。你听听,下面这句话有没有问题:

    人已经存在几百万年了;而你没有存在几百万年;所以你不是人。

    啊?这句话显然有问题啊!我当然是人啊。

    概念:同一律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这 …… 很多人就蒙掉了。这句话的结构,本身是一个逻辑严谨的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推理过程没问题,但结论显然不对。这个问题就出在,它偷换了“人”这个概念。

    “人已经存在几百万年了”,这里“人”,指的作为物种整体存在的“人类”;而“所以你不是人”,这里“人”,指的是作为生命个体存在的“人体”。一句话里,两次用到“人”这个字,但指代的却不是同一个概念。说话的人,借助语言系统的缺陷,偷换了概念。

    那么我们就要理解,什么叫“概念”。

    概念,有两个部分:内涵,和外延。比如,“产品”这个概念,它的“内涵”是人们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新物体。那“外延”呢?就是所有拥有这个内涵的物体:苹果做的手机,你太太做的饭等等。

    那“商品”呢?商品,它的内涵是“用于交换的产品”。这个内涵,比产品的内涵更丰富了,随之带来的,就是外延的减少:你太太做的饭,就被排除出去了。

    所以,从产品,到商品,到进口商品,到从美国进口的商品,内涵越来越多,外延越来越少。

    你发现了,内涵和外延稍微一变,就不是同一个概念了。这世界上的概念,几乎无穷多。但是,文字是有限的。人类必须用有限的文字,表述无穷的概念。于是,大量明明不同的概念,只能共用一个名字。人类语言系统的这个BUG,就给“偷换概念”者,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运用:内涵和外延须保持同一

    那怎么办呢?逻辑学家提出,我们在沟通时,必须遵守一个基本原则:同一律。也就是前后提及一个概念时,内涵和外延必须保持同一。

    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来练习一下,看看你是否能识别无意识的“混淆概念”,和有意识的“偷换概念”。好,请听题。

    公孙龙骑白马过函谷关。守卫说:人可以过关,马不行。公孙龙说:但我骑的是白马,不是马啊!守卫一脸茫然:白马不是马吗?公孙龙说:白马不是马。如果白马是马,那为什么还要有白马,和马这两个不同的名字呢?它们的内涵,和外延都不一样呢!请问,公孙龙有没有偷换概念?

    当然,公孙龙没说“内涵”和“外延”这两个词。那个时代,还没有逻辑学。很多人会想,白马和马,内涵和外延,确实都不一样啊!公孙龙讲得好有道理,但总觉得哪里不对。

    其实公孙龙还是偷换概念了。他偷换的,是“是”这个概念。守卫说“白马是马”,这个“是”的内涵是“属于”,白马属于马。公孙龙说“白马不是马”,这个“是”的内涵是“等于”,白马不等于马。白马当然不等于马,但白马属于马这个种类。

    有趣吧?逻辑思维强大的人,可以让沟通变得更有效。善意地反用逻辑,就是“幽默”;恶意地反用逻辑,就是“诡辩”。

    我再举个例子,说说“幽默”。

    你的朋友对你说,“那么有钱的人,居然在路边吃麻辣烫”,你说:“不在路边吃,难倒去马路中间吃啊?”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幽默”?确实很幽默。但我们之所以觉得有些话“幽默”,恰恰是因为它违反了逻辑。这句话违反的还是“同一律”。但这次你偷换的,不是概念,而是论题。

    你朋友的论题其实是:“有钱人不应该吃麻辣烫”。而你把论题“偷换”成了“吃麻辣烫应该在路边”。

    不管是混淆概念,偷换概念,还是混淆论题,偷换论题,本质都是处于“思维不确定性”中的大脑,不断违反逻辑的“同一律”,而不自知。

    小结:认识同一律

    同一律是逻辑三大基本定律之一。它要求人们自觉地保持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判断(论题)的确定性。或者说,它要求人们的思维具有确定性。

    混淆概念、偷换概念,混淆论题,偷换论题,会导致自己的思维一团浆糊;大家的讨论,鸡同鸭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逻辑之同一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jme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