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传统为14.8]子曰:“为命①,裨谌②草创之,世叔②讨论之,行人③子羽②修饰之,东里④子产②润色之。”
【译文】孔子说:发布文件命令,裨谌草拟,世叔斟酌,子羽进一步修改,东里的子产最后进行润色。
【老彭有话】本章一是孔子赞赏郑国对文告的重视程度,同时主要的还是为引出子产。
【注释】①命,命令。②裨谌、世叔、子羽、子产,皆为人名,郑国大臣。③行人,官名,一般指外交人员。④东里,地名。
14.8[传统为14.9]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①。曰:“彼哉!彼哉②!”
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③骈邑④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译文】有人问孔子怎样看子产。孔子说:子产是个“仁者”。
问子西。孔子说,唉,他呀、他呀。
又问管仲怎样。孔子说,管仲可是个人物。他夺走了伯氏骈邑三百的封地,伯氏从此粗茶淡饭,到死也没有一句怨言。
【老彭有话】孔子在本章里评了三个人:子产、子西、管仲。孔子认为子产是个“惠人(仁者)”,子西不好说;而对他平生最“恨”的管仲却是个令他佩服的人。所以,我在这里翻译成“管仲是个人物”,而没有翻译成“管仲是个人才”。
为什么说子产是个“仁者”呢?子产任郑国卿后,实行一系列政治改革,知人善任,采用“宽猛相济”的治国方略,将郑国治理得秩序井然。因此,孔子认为子产是个“惠人(仁者)”。
为什么对子西欲语还休无法评价呢?子西在楚国当政期间,忠诚有加,担当有余,最后被他提拔重用的人杀掉闹了个人亡政息。故而孔子对他是只能是摇头叹息,“彼哉彼哉”。
孔子对于管仲的评价是多方面的,有时对管仲是赞赏有加,有时又对其极尽贬低之能事。主要是因为在他的眼里,管仲的确是一个多面人,从为政上,管仲政绩斐然。但依周礼衡量,又不符合有德之人。故而孔子谈到管仲,总是就事论事,无法总体有完整评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