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讲逻辑

作者: 百万机器猫 | 来源:发表于2019-08-27 20:16 被阅读0次

你能好好讲逻辑么。

有人说,学好数理就能讲好逻辑。

经历了十多年的做题,离开考卷,还会大脑短路,常常才尽词穷。

有迷茫,还总是犹豫不前,但又不知何处发力。

有人说,学批判思维就能讲好逻辑。

与他人交往中,据理直言,往往会得到一句,「你太讲逻辑了」。

有交情,怎么说都是诤言,没交情的话就别讲大道理。

逻辑二字,与生活是那么的格格不入。

这个问题不仅困扰我,还吸引着思想大师,

有一位大师,花了40余年的时间,来探索逻辑如何应用于实践。

他是逻辑学家、科学哲学家、修辞学家、受欢迎的作家,20世纪重要的思想家之一,斯蒂芬·图尔敏 ( Stephen E. Toulmin )。

读他的代表作《论证的使用》,来看看他开创的实践逻辑( Parctical logic )。

生活中的逻辑

图尔敏说,实践逻辑关心怎么处理日常生活中的论证。

回到生活中,人们需要什么样的逻辑。

逻辑,让人表达清晰。

逻辑在日常语境中,代表着条理清晰,代表着层次分明。

逻辑是表达中的节拍,打好这个节拍,奏响语言的和弦。

如何找自己的节拍,如何与他人发生共鸣。

逻辑,让人思维连续。

形容逻辑思维有这些词汇,环环相扣、思维缜密、层层递进、井井有条等,都在反映其连续性。

不管归纳演绎,因果关系还是什么,必定是包含着连续性。

逻辑是一座思想之桥,从已知出发,经过推理,通往未知的世界。

这座思想之桥,该如何来搭建。

逻辑,是思想大师们的修身之法,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必定知识丰富、思想锐敏、洞达事理。

但逻辑在人类心智历史上出现周期较晚,人类大脑并不善于处理逻辑,学习是难上加难。

这套修身之法,该如何精进。

好好讲逻辑,要克服三难,语言之难,推理之难,精进之难。

语言之难

哲学家李天命说:厘清先于解答,意义先于真假。

从小到大,逻辑和数学紧密相连,往往以公式、以符号来呈现。

霍金说过,每多一个公式,销量就要大打折扣。生活中,你不愿意面对这些符号。

你不是没学习逻辑,而只是没在自然语言中学习,语言是第一个要克服的难关。

在生活中的逻辑不讲数学,要使用自然语言。

大科学家牛顿爵士就认为,自然语言难以承担科学严格性的重任。

比如这两段逻辑:

王小二挂科了,坏学生会挂科,所以,王小二是坏学生。

王小二挂科了,坏学生会挂科,但是,王小二不是坏学生。

用相同的论证得到了相反的结论,但看上去都没什么违和。

究其原因,自然语言有着模糊性,传递有大量的失真。好好讲逻辑,需要更严谨的过程,需要更丰富的上下文。

图尔敏认为逻辑学可以和纯数学分离,摧毁旧的力量,便能为自己提供一种新的力量。

他提出用法学的底层思维来替换数学,逻辑和法学之间具有比逻辑和数学之间更自然的相似性。

把逻辑看成一种广义法学,用主张、质疑、判决来推动论证过程。

六要素论证

图尔敏的论证过程,在一个不变的轮廓上,由六个变化的要素搭建组成。

设想自己身处法庭,你需要化身AB两角,既做辩方,也做控方,模拟一次庭辩。

A:王小二是坏学生。( 主张Claim )
B:你凭什么这么认为。
A:王小二挂科了。( 资料Data )
B:你怎么才能够证明。
A:几乎没有坏学生会挂科。( 理据Warrant )
B:几乎没有坏学生会挂科,你凭什么那样认为。
A:据记录,好学生是不挂科的。( 支撑Backing )
B:你的结论有什么例外。
A:王小二有客观原因未参加考试。( 反驳Rebuttal )
B:现在,来总结下你的结论。
A:几乎可以确定的( 限定Qualifier ),王小二是坏学生。

论证首先要有结论,任何论断中都包含某项主张( Claim )。

面对质疑,你需要准备基础的事实资料( Data ),当质疑继续,必须要提供的不是进一步的数据,而是要提供推理的理据( Warrant ),展示自己得出结论的步骤是合法的,以此为桥梁来构建论证。

为了论证的严密,理据背后需要支撑( Backing )来确保,并进一步思考要增加边界,需要提供反驳( Rebuttal )。

最后,由于反驳的作用,对结论加上限定词( Qualifier )来修正主张。

为了降低记忆的难度,这个过程可以图形化表示,这是一次完整的图尔敏论证。

来自开智论证分析课

学习逻辑,用六个步骤,回答「怎么知道」这个问题,面对的是在做出知识主张时, 完善并证明其合理性的挑战。

在法学类比下,关注的不是法律本身,而是法律的思考过程,会带来完整、精确的表达。

图尔敏论证既是思考的分解,也是思考的指引,沿着道路前进,会有意料不到的洞察。

逻辑不是挑战他人,而是挑战自己的。

推理之难

图尔敏说:一个新理论、新观点被接受,一个旧理论、旧观点被放弃,往往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论证过程。

逻辑需要推理,好似搭建一座思维的桥梁。

推理是从前提出发,得出结论,是不是有百分百的把握才能推理。

作为维特根斯坦的学生,图尔敏一生都在坚持与传统战斗。

一方面,他反对「绝对主义」,追求百分百完美的论证,实用价值有限。

图尔敏认为,生活中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前提,也鲜有这样的推理。

另一方面,他也反对「相对主义」,坚持论证不是突然改变的,而是连续性和继承性的。

只有适合的,没有完美的,结论可以根据证据调整来不断变化。

图尔敏认为,无论搜集了多么庞大的数据,这些数据都可能与相反的结论之间并不冲突。

如果说几何学的推理是最高标准,生活中的推理各有恰当的标准。

自然的表达不体现概率,“几乎可以肯定”很多时候仅仅是表达这件事情是值得你考虑的。

美国法官爷爷 Frank Caprio 说,法律的严谨和人性的光辉其实并不冲突,法官严格按照法条重罚也可以,宽容一些也可以。

图尔敏在书中反复用到一个词 Plausible,合情合理,而又似是而非。

生活中的推理和时间相关的,跟情境有关,即使在同一个领域,对于不同的情境,也可能作出不同的选择。

面对世界各种各样的情景,需要去搭建和形成自己的推理。

生活中的推理和自己相关,思考是不能够脱离背景知识,而单独实践以致完善的。不具备任何背景知识,是给不出有深度的回答。

明确边界是论证的前提,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才能好好讲逻辑。

思考问题的方式比问题本身更重要,实践逻辑不是在明辨对错,而是在建立共识。

逻辑不是生活的必须,但逻辑给生活带来沉淀,给生活增添有趣。

解剖自己的推理,如果对了,延展了思维的桥梁,如果错了,则得到了提高的机会。

图尔敏打开了一扇窗,成为生活中有逻辑的人,通过这扇窗来一步步洞悉这个复杂的世界。

精进之难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前分析篇》谈到,逻辑既是确立结论的方法,也是确立结论的科学。

千年来,学者们在方法的道路上越行越远,但在科学的道路上却举步维艰。

方法的学习由外至内,以老带新,不断使用,会越来越熟练。

但恰恰在生活中,应用场景少之又少,约束着精进之路。即使是程序员,也进行的是简单的、低层次的练习

科学的学习可以由内至外,作为一门规范性的学科,可以随地的取材,能够刻意精进,但科学要关注如何评估论证,如何确认价值。

对论证的评价要区分领域,图尔敏区分论证的不同领域。从两个不同领域出发,基于一个领域的数据可以在该领域中很强地支持一个断言,基于另一个不同领域的数据可以在相应领域中很强地支持该断言的反面情况。

比如职业资格的合格标准设定上,不同地区可以存在差别,往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操作时,评价围绕六要素展开,给自己精细的反馈。

举个有趣的例子,如何花式评价责骂。

「你这个小兔崽子,才考了几分?你看看人家小明,怎么人家回回都考这么好?养你这么多年真是白养了。」

资料真实性:妈,你卷子拿反了,我不是考了 66 分,是考了 99 分。

主张真实性:什么叫白养我了,我上个月当童模拍照片还给家里挣了二十万呢!

理据真实性:我考的差就是白养我了吗?小方哥哥成绩也不好,还不是开了大公司。

资料与主张之间连接:考的差和你有没有白养我根本没关系。

理据适用性:我考的再差以后也会养你的,你担心什么。

情境存在模糊,大家领会这个意思即可~

拥有了这套方法,不但可以评价自己,还可以评价他人,除了自己努力,还能模仿他人。

如何去学习,可以拆解高手的论证,少看明显错误的文章,多看论证严密的文章,去提高品味。

体验高手的论证,除了主张,还能知道他如何建构主张。

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会让你和那些优秀大脑相连接。

但即使这样,这条修炼之路仍然很难,大量的练习,仍然不可缺少,这是智识的修炼。

季羡林先生如是谈逻辑,逻辑学是一科比较不幼稚的学问。

一个中学生学过一年半载,看过一部普通教科书,觉得命题、推理、归纳、演绎之类都讲得妥妥贴贴,了无疑义。

可是他如果进一步在逻辑学上面下一点研究工夫,便会发现他人前认为透懂的几乎没有一件不成为问题,没有一件不曾经许多学者辩论过。

他如果再更进一步去探讨,他会自己发现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觉悟到他自己一辈子也不ー定能把这些问题都解决得妥妥贴贴。

得一寸的收获,享一寸的喜悦。

好好讲逻辑

摆事实,但不争道理。辨是非,但不守陈规。

好好讲逻辑,不是支离的闪光,而是完整的表达。

行走在绝对主义之间相对主义之间的窄路,用开放的心态去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

好好讲逻辑,不是完美的推理,而是恰当的调整。

公正不阿者,为数众多,但公正不阿又通达情理者,少之又少。

好好讲逻辑,除了讲求严谨,更要分清情境。

暂时摆脱技术细节,与日常生活联系时,实际对论证进行评判。

好好讲逻辑,除了学会方法的使用,更获得了自我的精进。

图尔敏说,他关注激发讨论,而非系统性的论述。

好好讲逻辑,关键不是逻辑,而是讲的人自己。

终于吭完了图尔敏的大作《论证的使用》,这是一本哲学理论著作,图尔敏使用思辨的工具去改变甚至颠覆逻辑的世界。

图尔敏说,他的目的在于提出问题,而非解决问题,这本书启发了一代的学者的探索热情,已经50年过去了,但展开书卷,也总能汲取思维的养分。

大师思想深邃,个人水平低微,呈现的只是皮毛,感谢你的阅读。

相关文章

  • 好好讲逻辑

    你能好好讲逻辑么。 有人说,学好数理就能讲好逻辑。 经历了十多年的做题,离开考卷,还会大脑短路,常常才尽词穷。 有...

  • 什么样的逻辑是好逻辑——读《好好讲道理》

    最近对逻辑感兴趣,读了《好好讲道理》,感觉是本很不错的书。这本书结构清晰,说明清楚,对论证和论证中的谬误都做了清楚...

  • 小程序日历组件

    主要逻辑: 组件使用 其他的没啥好讲的,只是一些事件的显示,直接上代码,需要拿走

  • 逻辑谬误 |《好好讲道理》

    英文原名 Attacking Faulty Reasoning,中文译名翻出了调解栏目的即视感。 这本书介绍了逻辑...

  • [思路筑梦舵]何贤达武林计划第8季No.48《板书-爬山虎的脚》

    [作者]何贤达 [导师]王玉印老师 [导图解说] 思路:课程逻辑 收获:学生收获,内容清晰 困惑:生字词不好讲

  • 《好讲师好未来——为什么要力争做好讲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 21世纪的我们,为什么要力争做讲师呢?锦...

  • 理性人

    最近集中读了几本书:《学会提问》,《好好讲道理》,《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简易入门》。 工具 文字和语言是思维的...

  • 话、好讲

    在老妈多次劝诱之下,今天和她去了南开公园每周二的由单身男女家长们自发组织的牵线搭桥活动。公园里人不少,大多是家...

  • 作后讲评课思想(摘录)

    上好讲评课,要备好讲评课。备好讲评课,要研读学生的作文。不是批改,是研读。 讲评课三个环节:欣赏,挑刺,指导或训练...

  • 这个时代的宠儿,是有绝活的“手艺人”

    昨天做饭时,听胖罗的《逻辑思维》,刚好讲的是《夹缝里的八零后》。罗振宇老师真可谓是妙语连珠,听得我菜都差点炒焦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好讲逻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jsy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