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63337/96476e024d71f75a.jpeg)
(温馨提示:阅读本文约需要消耗您4分10秒。)
一、组织
经过上一步的整理,你的待办事项应该精简了许多,但是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安排,这些事情就是被打上Delay标签的那些,“组织”这一步,就会专门为这些事项安排去处。
在这一步,我们要用到两个工具:日程表和清单,两个概念:项目和情境,以及一个原则:下一步行动。
1. 日程表和清单的正确用法
日程表和清单我们应该都不陌生,很多人都在用,但是用的方法对不对呢?你可以自己对照一下。
- 日程表:日程表里面只能记录3类事项,确定日期的事项、确定时间的事项、当天需要看到的信息。凡是记到日程表上的事,都是“硬指标”,没有极特殊的情况是绝对不允许变卦的。例如学生们的课程表、上班族的会议安排、背包客要赶的火车以及剁手党期盼已久的购物狂欢节。
![](https://img.haomeiwen.com/i1763337/b29c6ff0a9a4fe0e.jpeg)
-
清单:所有没有确定时间限制的事项,都要用清单来管理。列在清单中的事项,首先按照时间四象限理论标注出紧急的事情,优先安排时间处理掉。
-
情境:在清单中,还有很多不那么紧急的事情,安排时间的话会有一些难度,这时候用情境来管理是再好不过的了。情境包含三个要素:在哪?有多少时间?身心状态如何?比如说你在上班的地铁上,大约有半个小时的时间,车上很挤没有抢到座位。如果你提前设定了一个叫做“地铁”的情境,然后把那些能够在地铁上做的事情都归到这个情境当中,例如“听喜马拉雅上的时间管理课程”。那么这个时候你打开清单,找到“地铁”情境,从中挑出一件事情就可以开始做了。同样的道理,你还可以设定诸如家、办公室、候机厅、飞机上、吃饭、洗澡等等情境。情境管理,几乎可以涵盖所有的整块时间以及碎片时间,所以,在你的清单体系中,一定要记得加上情境。
![](https://img.haomeiwen.com/i1763337/0d8183657a131a14.jpg)
- 将来也许清单:这是一个清单的子类别,拿出来单独说说的目的,是因为它很特别,也很有用处。假如你真的在收集阶段写下了“太空旅行”这个事项,而在整理阶段又没有把它删除掉,那么最后这个事项就会留在你的清单上,那么你打算怎么去安排这件事?写到日程表里,肯定不行;设定一个“太空”的情境?好像也不太合适。这个时候,如果你有一个将来也许清单,那就不用操心了,直接丢进去就行了。将来也许清单不是垃圾箱,而是“梦想罐”,里面放的大多都是你想做但是目前又没有条件去做的事情,但是一旦条件成就,你就可以把它再拖出来搞定就可以了。
2.下一步行动和项目的配合
日程表也好,清单也罢,上面记录的所有事项都必须具体到下一步行动,不能模棱两可。
比如你要寄个快递,就不能单单写个“寄快递”。
你这样写,意思是自己去寄还是让人上门取件呢?
正确的做法是记下“骑车去XX快递寄件”,或者是“打电话给XX快递取件”。
之所以这样做,还是为了减轻大脑负担,当你看到“寄快递”时你还需要思考怎么个寄法,但是你看到后面两个清单时,就不用再去想怎么做了,直接照着做就行了。
David提出的这个“下一步行动”的原则,有点像是宇航员或者飞行员用的紧急操作规程,当他们遇到紧急情况时,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只能一步步地按照操作规程去做。
那么这个操作规程就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非常具体,二是完全正确。
即使你不是飞行员,你也应该见过飞机上的紧急出口、公交地铁上敲玻璃的小锤子、大楼里的火警紧急按钮等等,如果你仔细观察这些地方,你会发现上面的提示都是非常具体的下一步行动,当真的出现紧紧情况时,你不需要思考也能够立即知道怎么做。
在你自己的清单系统上也运用这一原则,效率怎么可能还提不高。
![](https://img.haomeiwen.com/i1763337/a40040d974d0e39c.jpeg)
有很多事情是一步行动做不完的,那就分步骤去做,然后把这些步骤归纳成一个“项目”。所以,项目其实就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下一步行动组合而成的。
例如你要去学车,那一步肯定是不行的,这个时候就可以建立一个“学车”项目,在这个项目之下,写上一个个下一步行动:
上网查找评价好的驾校及教练;
打车去XX驾校报名;
下载学车App练习科目一;
打车去XX驾校参加科目一考试;
……
这样的一个“学车”项目就是一个完整的操作规程,你不仅可以毫不犹豫地按照其中的步骤去做,而且你还可以把它分享给你的家人、朋友,帮他们节约不少思前想后的时间。
二、回顾
通过前面三步,你应该已经得到了一个具体的、可行的事务清单,在执行之前,你可能需要浏览一遍,好让心里有个数,这就是回顾。
回顾分为每日回顾和每周回顾。
-
每日回顾:每天不定时地查看你的日程表和清单,提醒自己接下来要干什么。
-
每周回顾:每周抽出一个固定的时间段,找一个不会被打扰的地方,先整理一下本周的任务,然后再来一遍收集——整理——组织的步骤,保持大脑处于清空状态,同时安排部署好下一周的任务。
![](https://img.haomeiwen.com/i1763337/5b787db43733a28f.png)
三、执行
以上的四个步骤,都是在为这最后一步做铺垫,如果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谈。
在执行时,要遵循要事第一和时间四象限的原则,优先处理紧急的事情,然后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到重要的事情上。
具体的办法,就是根据当前的情境来选择合适的事情去做。
![](https://img.haomeiwen.com/i1763337/94558a0bdbae7181.jpeg)
比如你现在已经到了办公室,开始上班了。这个时候看一下“办公室”情境清单,从里面挑出最重要的一个“写完XX项目报告”,记下开始时间8:30,然后打开番茄钟计时。经过4个番茄钟之后,你的项目报告完工了,记下结束时间10:30。
当然这是最理想的情况。实际上,很少有人能够连续用完4个番茄钟,因为一旦有干扰,番茄钟就要作废。
导致番茄钟作废的干扰有两种:内部打断和外部打断。
-
内部打断:在使用番茄钟工作期间,你可能经常会冒出一些别的想法,分散你的注意力。比如在写项目报告的过程中,你突然想起要跟一个客户说明一件事情。如果这个事情比较急,那么就放下手头上的报告,拿起电话赶紧说吧,同时番茄钟作废;如果不急呢,就在纸上记下一个“给客户打电话”,然后接着写报告。
-
外部打断:更常见的情况是,当你在认真写报告的时候,老板会叫你过去开个会或者是交待一项事情,那没办法,番茄钟作废,去呗;但如果是同事想跟你商讨一个不太紧急的事情,那你就可以明确地告诉他:“稍等一下,我一会儿跟你说。”然后番茄钟继续。
通常情况下,内部打断超过10秒、外部打断超过15秒,当前的番茄钟就可以作废了。
因为番茄工作法的内涵就是要求高度的集中精力,频繁的、长时间的打断,精力怎么可能还集中,精力不集中番茄钟自然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763337/ca808b36f111e2eb.png)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一是在开始番茄钟之前彻底地清空大脑,二是要跟你身边的人沟通好尽量不要来打扰你。
另外,要坚持记录自己做每件事情的时间,原则上凡是超过5分钟的事情都要记下起止时间。哪怕你当时忘了记,回过头来也要补记上大致的时间,例如下表。
开始 | 结束 | 事项 | 备注 |
---|---|---|---|
7:00 | 7:15 | 早餐 | |
7:18 | 7:56 | 上班路上 | |
8:00 | 8:30 | 整理办公桌 | 补记 |
8:30 | 10:30 | 写项目报告 | |
…… | …… | …… | …… |
时间统计看起来是一件很无聊、很没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当你坚持的时间足够长,你就可以回答自己这个问题:“时间都去哪儿了?”
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将会重新定义你的一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1763337/ce16907f0c1121f0.jpeg)
到此为止,《掌控你的时间|理论篇》讲到的时间管理五大理论在事务管理方面的运用方法就全部讲完了。
有理论,没有可行的方法不行;有可行的方法,没有行动还是不行。
理论也好,方法也罢,都是别人的,只有自己去做了,才会变成自己的。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构建出最适合自己的事务管理体系,内化于心的才是最高级的。
End.
感觉有用的朋友请关注系列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