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四步打造独角兽V2.0(二)---先有市场,再有产品

四步打造独角兽V2.0(二)---先有市场,再有产品

作者: 沐佳 | 来源:发表于2021-03-11 00:21 被阅读0次

在上一篇文章「四步打造独角兽V2.0(一)」中,我们了解到,仅仅PMF的思考维度是没有很难造就一个独角兽企业的,我们还至少需要思考渠道与模型两个维度。本文主要说的是4个Fit中,一般我们需要最先思考的那个Fit:产品匹配市场。在此文中,我们主要探讨如下两部分内容:

  • 如何达到PMF;
  • PMF的信号。


    市场/产品匹配

如何达到PMF

与很多初次创业同学交流的时候,他们经常说的一个句式:

只要我们做了xxx,然后A用户就可以来用,然后我们就可以向B用户、C用户收费。

这句话里暴露了讲话者思维模式中一个致命的问题:本末倒置。在创业之初,我们一定要思考的是,什么是我们的1,产品是我们的1吗?还是用户是我们的1?我们的产品是用来解决问题的,那是谁的问题呢?一定是用户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做PMF的时候,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我们的市场在哪里?只有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回答下一个问题:我们的是产品是什么样的?

定义市场

在定义市场的时候,我们大致可以按如下四个维度思考:

  1. 类别:你的用户如何将你的产品归类?社交工具?电商平台?效率工具?一般情况下,一个大类目下,还会有一些细分类目。
  2. 目标用户:你的目标用户是谁?他们有什么特征?人口统计信息:学历、性别、年龄?心理特征?生活环境?
  3. 问题:目标用户在该产品类别下,可能会有哪些问题?他们现在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当前解决方案可能存在什么问题?
  4. 动机:在用户遇到上述问题的背后,用户的动机是什么?

定义产品

在定义产品的时候,也有以下四个维度:

  1. 核心的价值主张:核心价值主张是什么?该价值主张与用户的核心问题有何联系?
  2. 勾子:如何用一句人人都能懂的话,把你的核心价值主张说清楚,让用户产生联系。记得那句经典的:“怕上火喝王老吉!”
  3. 体验到核心价值的时间:如何让用户尽快感受到你的核心价值?
  4. 粘性:如何以及为何让用户产生留存?产品内置的留存机制是什么?

简单方法

当然,要完成PMF还是有一些方法可以让我们在这条路上事半而功倍。

  1. 自己就是典型用户。人类最大的痛苦就是,很难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就是说,当你去假想你是另一个人的时候,其实是很难明白用户真正的想法,在这种状态下,其实是很难去思考什么才是重点,而这个重点会贯穿排期、设计、上线后的数据回收。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大厂在做产品的时候,一直会强调到现场去,到用户中去,与用户成为朋友。而如果该产品是为了解决你自身问题的话,这一切问题将不复存在,因为你会觉得所有成员都在解决自己的问题。想想Keep创始人杨宁,最开始是为了分享自己的健身经验;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自己就是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免疫学硕士毕业,丁香园最开始也是解决自己交流找论文经验。
  2. 微创新。做一个被人认可的,能销售出去的咖啡杯的难度定然小于做一个被人认可、能销售出去的软件,究其原因主要一是咖啡杯要解决的问题、面对的用户已然存在;二是因为咖啡杯所面临的变量很少,而我们面临的数字产品,其变量可以上百万个,因为你面临的是一片空白,你可以在其间创作任何产品,但有时候你创造的产品,可能自己会觉得很清晰,但你的用户可能会十分迷惑,而更糟的是,一旦用户对你的产品产生谜惑,增加再多功能都是徒劳。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尝试降低数字产品的变量,具体做法就是微创新了,更常见的做法:一是前几年的CtoC(copy to china,有一个更好听的名词:“时光机”,基础逻辑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会一致,将发达国家成功的产品复制到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成功机率将会很大)。二是从一个成功产品中细分。例如网络版的Sketch。但在进行“微创新”的时候,需要注意:
    a. 竞争可能变大,你看到的机会,可能也会被其他人看到;
    b. “因地制宜”。如说要把中国的O2O复制到其他国家,那可能要考虑下目的国家的人口密度是否能满足;
    c. 要保持PMF。例如:针对「商务人士」的微博就不是对微博的一个细分,而「猫」的微博 是。为什么?因为针对商务人士的微博他细分了微博的用户,那他面对的问题就完全不一样了。

PMF的信号

在与大家交流的时候,经常会被问到,如何判断PMF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你并不需要同时考察这三个方面,有时候达到其中的一个或者两个方面就已经PMF了:

定性

一般我会使用两个值:
a. 净推荐值。具体做法是问用户有多大可能性会给身边的朋友推荐,1-10分,1分完全不推荐,10分完全推荐。如果80%的人都选择了8分以上,那你的产品应该是世界级的。当然,这个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也需要区分。如果你的产品是私密性的产品,那这个问题可能应该需要换成「你有多大可能会复购」。还有就是,问这个问题的对象,最好不要是你的朋友,因为他极可能会为了照顾你的感受而进行商业互吹,从而使你过早自信。
b. 用户损失感。问用户“如果从明天开始,该产品就没有了,你会有多大程度感到难受?”

定量

常见的说法是:将用户分群,根据用户注册时间,查看不同时间用户的留存率。如果在一段时间之后,留存的曲线在慢慢变平,哇!很棒!

慢慢变平的留存率
然而,这种说法并不是很好操作,而且对一个直接对C的产品来说,如果只看留存是否也有所缺失?活跃呢?有没有更具体的标准呢?我在思考的时候,也花了比较长的时候,但是,直到翻看Andrewchen老文章的时候,他在文章「zero to product market fit」中提到了如下几个定量的标准,其可操作性就要高了很多。
a) 针对toC的大众型产品
  • 每7天至少进入3次;
  • 每天自然新增100用户;
  • 完成注册/登录 后30%的用户活跃;
  • 有清晰的、增长到10万DAU的路径;
    b) 针对toB的SaaS类产品
  • 免费带付费模式:至少5%的付费用户;投放获客:平均每个用户的利润至少是获客成本的3倍;
  • 每月的流失率< 5%;
  • 有清晰的增长到月均收入10万美金的路径。

直觉

好的,这在我看来,一直是玄学,不过,当你给你的目标用户展示的时候,观察他的眼睛,如果他眼前一亮,表现出急不可奈的时候,好的,那应该恭喜你了!至少你的方案用户是十分认可的。

写在最后

终于,我们达到了PMF,我们找到了目标客户,我们的产品他们也十分喜欢,那么是否高枕无忧了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第一:因为如前所述,我们仅仅达成了4个匹配中的一个匹配。第二:基于市场是在不断变化(可能是你刚满足了用户的前期需求后,用户的后期需求又来了;也可能是你的竞品跟进得很快),我们需要不断观察市场,如果前边我们的指标慢慢的不再满足,我们又需要重新调整我们的产品以不断达到PMF。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四步打造独角兽V2.0(二)---先有市场,再有产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kdm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