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为什么而写?

作者: 冬梅_001 | 来源:发表于2017-09-14 23:58 被阅读82次

    1

    前几天,一个写友在群里说,她的一篇文章又上了简书的首页。但是她发现,即使上了简书的首页,阅读量也不高,有点小失落和困惑。疑问是不是自己写的东西不符合读者的口味。

    群友纷纷宽慰她,不要那么在意阅读量。先“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不忘写作的初衷,忠于自己的内心,写自己喜欢的东西。自己开心表达自己就好。

    作为一个写作者,无论是业余爱好,还是想将来以此为职业,我们都希望自己写的东西能够被更多的人认可和欣赏,虽不是篇篇爆文,但高的阅读量至少是一个指标,代表着读者对你的文字、故事、思考和感悟的认同。

    但作为写作者,尤其是业余爱好者,我们一定要记得自己写作开始时的初心:我们为什么写作?

    是为了表达自己,还是为了取悦他人?

    是为了倾吐心声,表达思想,还是为了让文字成为赚钱的工具?

    是为了写而写,还是因为想写而写?

    我们再来问问自己:

    我们已经写了多久,有了什么样的积累?

    我们的文字够不够吸引人,内容是不是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引起共鸣?

    我们是要面对所有读者,还是只针对一部分的小众?

    我们所付出的努力,和所得到的回报,是否匹配?

    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坚持和耐心?

    2

    如果我们的初心是忠于自己,写自己喜欢的文字,开心表达自己。那么,我们就不必特别在意短期内阅读量的大小。有时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功夫的确不够;有时不是因为我们写的不好,而是真正欣赏我们文字的人还没有见到;有时是我们所表达的东西的确很小众。

    不过这些都没有关系。在刚刚起步不久的写作路上,走的稳走的好,比走的快更重要。急于求成,反而欲速则不达。

    我们只需要按照我们的初心,多学习,观察,思考,并将所思所想,按照我们的风格,表达出来。只要我们写的痛快,酣畅淋漓,感情充沛,甚至感动了自己,那么我们的文字也会在同频的读者里产生情感共鸣,打动他们,或者影响启发到他们。即使赞许者不多,至少我们自己抒发了自己,可能还疗愈了自己。

    写作和运动,冥想,绘画一样,有疗愈的功能。尤其在遭遇生活挫折和磨难又无人可说的情况下,文字是自己最忠实的伴侣。它倾听你内心的声音,帮我们找到自己和出路,排解不良情绪,疗愈我们的伤痕。

    就这一点来说,写作就算是无人观看的独舞,对别人可能无用,但对自己也可价值百倍。

    3

    确实,有一些所谓的爆文,从文字到思想深度和启发性,从专业的角度看,都不一定够水准。除了运作,还有紧跟的热点等因素。因此我们会看到一些阅读量10万+的文章,其实也不是有很好的质量。但因为抓眼球的标题,时下热点,还有受众的特点等,这些文章就是会带来很高的点击量。

    但真正扎实好看又有阅读量的爆文还是有很多的。作者的文字功夫过硬,内容有干货,有思想,有深度,有痛点,有启发性,能够引起社会大众的共鸣,因此,文章一经推出,点击量爆棚。这些作者的文章不是一闪而过的流星,持续阅读,会发现他(她)的文章质量稳定,因此追随者也很稳步增加。

    因此,作为一名想本本分分写好文字,通过文字抒发胸臆,又能影响到别人的写作者来说,第二种情形的爆文,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而这,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打好写作基本功。不仅要经常写,坚持写,还要不断地给自己的大脑和心灵输入新思想,新能量,保证我们的输出不会断流,写作的内容不断地有质量上的提升。那么,假以时日,高质量,高点击率的爆文就可期待。

    这中间,还有漫长而寂寞的等待。真的急不来。

    在这个内容为王的自媒体时代,通过商业运作,各种平台的搭建,可以比较容易制造一定的曝光度,但持续地稳定地留住读者的,还是文字的内容质量,这才是一切的核心。

    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一个坚实的写作基础和积累,就不要急于想要不夯实的成功。

    安下心来,好好学习,丰富经历,不断吸取储备,安静踏实地坚持,写好属于自己风格和个性的文字,这才是根本。

    4

    从6月16日正式起笔,我开始在公众号和简书上发文,到现在已经近三个月的时间。这期间,除了外出几天,几乎不曾中断过。以前积累沉淀的对生活,工作,情感,亲子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都一一化作文字,喷薄而出。

    一口气连续更新三个月,中间兼顾孩子两个月假期,带孩子半个多月的旅行,还要照顾到自己的其他事情,疲劳程度可想而知。而9月的开学季,由于要照顾孩子的缘故,令我的时间更加紧张。

    因此,写到上个星期末的时候,真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一方面是因为身体劳累,精力不足;一方面是大量输出后的后方补给跟不上。

    但我对自己的写作是有要求的。不希望自己只是一时兴起,开了个头,然后半途而废。另外,写作的一旦习惯养成,就像运动一样,如果哪天没做,就觉得亏欠了自己什么,无形中也有一种压力在心里。

    8月份去台湾旅行,一直用手机简书发游记,而没有在公号里更文,有朋友就奇怪地问我为什么不更文了。朋友们的期待,也是对自己文字的认可,无形中把我推到一个位置,让我不能随便停下来。

    内外的作用,内心就很焦虑。写东西的感觉有种被逼迫感。一个声音说:不行,我累了,想休息;另一个声音说:不行,不能这么轻易放弃。而我就夹在中间,焦灼不安。

    这样的状态怎么可能写出好的文字呢?

    于是,在一个夜晚,我好好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绪,并写了一篇随笔《心·语》。其中有一段就是写给自己的:

    当时的状态:

    持续不断地付出努力和输出,而没有及时补充和输入,会有被掏空和耗尽的枯竭感。

    自己内心的声音:

    输出困难,付出无力,那就放空,停下,输入和补给。

    放空,一切杂念。那些让你不能在喧嚣中定下来的,都是内心的焦虑,不安和贪念。

    沉淀,回归,静守内心。只有心安宁了,神思才清明。

    当我写完这篇东西,其实我内心的焦虑和纷杂的思绪就已经整理的差不多了。我听从内心的声音,决定停一下,放空,修整,静心。

    从上周五到这周初,我几乎没有怎么写。运动,休息,看看文章,电视,把视线转移一下。晚上也不熬夜,尽量早点睡。要保证孩子上学和白天自己有足够精力。

    周一开始着手写一个之前就想写的选题,但是感觉和状态觉还不完全到位,写了三次,改了三次。时间也很分散,没有特别安静的状态。周三完成了,虽不是很满意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但是心里也有一种释然。

    释然的是,没有怠惰和松懈,坚持写,即使写得慢,也要慢慢地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这对自己是一个交代。

    更令我欣然的是,我发现自己的体力,精力和状态,从写完上篇文章后,开始回归。

    运动,休息,有意识地给自己的大脑放空,心灵放松,就像身心又被充电了一样,神思真的开始清明起来。

    所以,当我们持续拼劲全力地付出后,如果累了,耗空了,不要硬撑。适当给自己的生活留白,休整;及时地输入,充电,补充新能量。调整后满格上路,才能写出意气风发的文字

    所有好的文字,一定是来自一颗饱满的充满生命力量的心灵。

    5

    现在发简书,上首页,都不是难事。简书发了一些文章后,就陆续有编辑发信加入简友群,也有出版社和我约稿。但文章的阅读量一直不高,粉丝数和阅读量持续地增加,不过还比较缓慢。

    对此,我也比较淡然。毕竟我刚刚写了三个月,就算以前有点生活阅历和写作的积累,写出来的文字还说的过去,但与真正的高手和专业人士比起来,还有不少的差距。不仅在文字的质量深度上,还是在写作的积累历练上。这中间还有好长的路需要走。

    我只想走的踏实稳当些。打好自己的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忠实地去写自己想写,喜欢写的东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至于结果,从来都没有想太多。在没有付出到一定程度之前,还是先默默耕耘吧。

    有人欣赏,我欣然;无人理会,我亦欣然。

    毕竟,写作更多的时候,取悦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到底为什么而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kij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