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总叫人感慨,作为一个旅客,你怎样感慨并无关紧要,但在中学课本中选入一篇关于老房子的文章,其中如何感慨就不是一件小事了。
教学中正好遇到一篇题为《老房子》的文章,教学时便很为难。
作者列举了他所看到的徽州的几处老房子(所以,题目应该叫《徽州老房子》更贴切),从房子的建筑与历史的角度讲了一通,然后,说:“数百年来,一以贯之的徽州乡土建筑,与节奏徐缓的田园生活方式相适应,但如今这种节奏同现代社会已拉开了长长的距离。那么该如何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兼容?”于是,得出结论“老房子揖别当代的日子已为时不远了……”
且不说现存的那些徽州老房子并不是一般的民居,而是徽商或是徽官回乡所建,因此正是不田园的生活方式的体现,也不说老房子是否必须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兼容,兼不兼容只是一个伪命题,只说作者如此兴高采烈地告别传统文化的态度,便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因为上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一场大革文化命的运动,所以,影响至今,人们一般的观念就是对历史传统文化有意无意的轻视或者淡漠。今天通常的做法就圈起来作为景点,但这种态度不是重视,而是亵渎--正如把动物锁在动物园里。对动物最正确的态度就是给他们自己的生存空间,同样,对历史文物的态度――尤其是历史建筑--的态度,最好的就是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给它一个生存的空间,是他自己的生存空间,而不是把它圈起来卖门票,也不是塑个偶像纳头便拜,是让它真正地活在我们的生活中。
比如南京图书馆的建筑,明明一路之隔就是即将恢复修建的江宁织造府,设计的时候却一点历史建筑的意识都没有,设计成一个庞然大物的现代建筑,而且和家乐福、大酒店、KTV等等混在一起,到这样的地方读书与逛街无异。试想,如果这时候能够让中国历史传统建筑文化活在我们的意识中,设计成宫殿式建筑,来此读书油然而生一种崇敬之情,书里书外的力量就是四面八方多层次多角度的熏陶了。
再比如说我走过大学城的那么多所大学,如果不是校名,你根本不知道你在这所大学是中医药大学还是财经大学还是邮电大学,因为他们都是同一色的现代水泥建筑,毫无“这一所”大学的独特的文化内涵。
太遗憾了,我们太现代了,现代得让传统的灵魂跟不上我们现代的脚步,更何况,现代的脚步有意识地要甩脱传统文化的灵魂,仿佛传统就是旧的,过去的就是落后的。
嗨,这都是哪对哪哦!
老房子代表着过去的已成历史的生活方式,过去,就是那一时期的存在,无所谓落后不落后,我们不能拿今天的存在方式与过去的方式,而要用古老的方式来分析,如果几百年前的徽州老房子比几百年前的加州老房子先进,那它就是先进的,再换个角度,即便用今天的眼光来分析,如果粉墙黛瓦确实比水泥外墙或玻璃幕墙更美观更环保,那它就是先进的,如果天井里的阳光确实比高层建筑顶楼的风雨更让人沉静,那它就是先进的。
老房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