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789153/ce19e6b7cfd3a75c.jpg)
吃粽子、挂艾叶、点雄黄酒、看划龙舟,是小时候过端午节印象最深的记忆。
每逢端午节前几日,妈妈都会备好糯米、棕叶等,自己亲手裹上一些粽子,根据家人的口味,里面加上红枣、绿豆,我更喜欢的是白米粽子,一样不加,只是纯纯的糯米。
相比较过节时吃的美食,小时候更喜欢过节时的氛围。节日的早上,迎接我的肯定是一套新衣服,印象中那时的新衣貌似都是过年过节时买的。门口早已插了艾叶、菖蒲,午饭时分,妈妈准备了一桌丰盛的节日餐,其中的荤菜,如黄鳝之类的是平时很少吃到的,而这也是端午节桌子上的必备菜,苋菜,也是必备菜,小时候不喜欢吃蔬菜,但是端午节这天,会在妈妈的劝说下吃一筷子,因为说端午节这天吃苋菜肚子不疼,不知道这个说法的由来,后来也没有查证过,只是将这个习惯沿袭到现在,每到端午节,都会炒上一盘苋菜。
小时候的很多习俗,有的沿袭下来了,有的却没有。记得小时候端午节那天午饭时间,爸爸会在院中的小炉中烧上点雄黄酒之类的,具体有哪些,已记不清,但感觉那个气味挺好闻,午饭时,还会给我的额头上点几滴雄黄酒,说是防蚊虫的,这些在现在的端午节仪式中已取消了。
看到今年邻城举办了龙舟大赛,想起我们家乡已很多很多年没划过龙舟了。看龙舟,也是小时候的热闹之一。每隔一年,小城都会举办一场龙舟赛,站在沿河两岸,看着河里的龙舟争先前划,没有目标性,只是单纯的随着喧天锣鼓声加油,现在想来,儿时的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
今年的端午节,准备得不是很充分,昨天从姐姐家回来得有点迟,疲倦有加,实在没有精力去煮茶叶蛋了,但还是尽力让这个端午节有更多的仪式感,在端午节的标配中,早上吃了粽子、绿豆糕,只是少了茶叶蛋,心里还是有点缺憾。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反而少了过去过节时的那种氛围感。只有过年过节时才吃到的食品,在过节时吃才显得更有味。妈妈亲手裹得粽子吃起来才觉得特别香,那时的很多快乐,是来源于准备的阶段。
那些应季应节的食品现在一年四季都有,成品的,无需自己动手,买来即食;半成品的,可以自己加工,如此,对于过年过节没了以前的那种期盼。过去是真的盼过年过节呀,盼着穿新衣,盼着吃美食。物资的匮乏,让过年过节自然而然的有了仪式感。
现在无需等到过年过节,随时都有新衣,随时可吃美食,现在的过年过节似乎是为了仪式感,而去准备曾经所谓的应节食品。
绿豆糕、粽子,曾经是端午的标配,也只有端午节时才享受到,现在一年四季都有,自从这些食品普及了,反而没了以前的那份喜欢,为了应节,我还是买了几个粽子,一盒绿豆糕。
今年的端午节中午,先生将婆婆接过来,一起去饭店吃的午餐,四个人不好点菜,先生根据他妈的爱好,点的大多是水产品,黄鳝、小河鱼、螺丝米、山芋杆子等,吃罢,才发现少了一个苋菜,又是一个小缺憾。
这个端午节也算是有了仪式感吧,家人们团聚了,该吃的基本上也吃了,尤其是最有代表性、也最有纪念意义的粽子,如果说缺点啥,那就是缺了早上的茶叶蛋,中餐的苋菜。
不过,这两样现在已不是稀罕物,它们可随时出现在餐桌上。端午时节,美食已不是首位了,顺遂安康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