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熟读红楼,对林黛玉就不会陌生,林黛玉的性格是多面的,她聪明伶俐,但也敏感多疑,她能言善辩,但也尖酸刻薄……这些都与她寄人篱下的生存环境密不可分,是她内心孤寂、自卑的写照,是她用以保护自己的外衣。
林黛玉进贾府后,先就取中了宝玉,她把宝玉当成精神的寄托,因为只有宝玉懂她,知她重她,她与宝玉有更多精神和心灵上的共鸣,两个人从小生活在一起,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这些自然都被贾府之人看在眼里,等到大些,背后的言三语四也就在所难免。
实际上,很多人都拿宝黛关系开过玩笑,而且这种玩笑更多时候不是当着宝玉的面,而是当着黛玉的面,我们不由得替黛玉心疼,这么一个小时候就失去父母的孤儿,在贾府过着“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日子也就罢了,就连自己的婚姻大事,都被当作玩笑随意说了去。
面对这些人的玩笑,虽然说的是实情,也是黛玉心事,每每她听了不是脸红不已,就是一言不发,或者故意岔开话题,或者干脆反击回去,总之,在面对宝黛爱情或姻缘这样的玩笑时,黛玉明显是认了真的。
第一个开黛玉玩笑的是史湘云。原文第二十回,史湘云第一次出场,叫宝玉“爱哥哥”,被黛玉取笑了一番,湘云不让,两个人就斗起嘴来,湘云笑道:“这一辈子我自然比不上你。我只保佑着明儿得一个咬舌的林姐夫,时时刻刻你可听‘爱’‘厄’去。阿弥陀佛,那才现在我眼里!”说的众人一笑,湘云忙回身跑了。
湘云开这个玩笑自然是无心的,毕竟当时宝黛钗湘年龄尚小,但当时宝玉在场,且黛玉追湘云时,宝钗也在场,最后被宝钗劝了下来。湘云这个玩笑没有点明那个“林姐夫”是谁,而黛玉听了玩笑后赶着湘云要打,并说“我若饶过云儿,再不活着!”“我不依。你们是一气的,都戏弄我不成!”
虽然黛玉这么说,但从后文我们可知,她并非真的生气,这里没有写到黛玉听完湘云玩笑后的反应,但可以想见,黛玉自然是会脸红的,她所以脸红,除了女儿家的羞涩,有没有别的什么缘故呢?

第二个开黛玉玩笑的是王熙凤。原文第二十五回,贾环推蜡烫伤了宝玉,众人都去看宝玉,于是王熙凤、林黛玉、薛宝钗等都聚到了一起,众人就说起了王熙凤送给他们的茶,都说不大好,只有黛玉爱吃,王熙凤就借机要求她一件事,被黛玉玩笑奚落,这时候凤姐也开了黛玉的玩笑。
原文: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林黛玉红了脸,一声儿不言语,便回过头去了。
这段话很有趣,古时候,男方到女方家下聘礼,聘礼中一定要有茶叶,这即是茶礼,所以王熙凤才会将喝茶与婚姻联系起来。这段话里明确写到了黛玉听后的反应,先是脸红,接着是不说话,可见王熙凤这个玩笑,是触动了她的心事的。这一点,从甲戌本、庚辰本脂批中可以得出。
甲戌本脂批:二玉事在贾府上下诸人即看书人批书人皆信定一段好夫妻,书中常常每每道及,岂具不然,叹叹!庚辰本脂批:二玉之配偶在贾府上下诸人即观者批者作者皆为无疑,故常常有此等点题语。我也要笑。
两个不同版本的脂批,说的是同一件事,即宝黛木石姻缘,这一点后文王熙凤更是明确指出了。凤姐笑道:“你别作梦!你给我们家作了媳妇,少什么?”指宝玉道:“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这里算是明确指出了宝黛的关系,正如脂批所说,虽然在次之前从未明说过,但宝黛关系,贾府上下诸人早就心知肚明的。
以林黛玉的聪明伶俐,她自然知道这样的玩笑定有所指,而她与宝玉又是从小一处长大的,所以与她能成姻缘的也就只有宝玉这一种可能,这也本是她的心事(或说心病),又是当着众人被说了出来,就好像自己的秘密被人发现,她听了自然脸红不已。
王熙凤这里的玩笑,则不全是玩笑了,明显有试探的意味了,她是要借机看看宝黛的反应,以此做到心中有数,好瞅准时机,在贾母跟前进言也说不定。

第三个开黛玉玩笑的是薛宝钗。薛宝钗拿黛玉姻缘开玩笑,不止一次,前后至少有三次。宝玉遭魔魇被救过来以后,黛玉冷不丁来了一句“阿弥陀佛”,这句话恰好被宝钗听到,于是就嗤的一声笑,被问笑的原因,她就很自然地把林黛玉捎带上了。
原文:宝钗笑道:“我笑如来佛比人还忙:又要讲经说法,又要普渡众生;这如今宝玉,凤姐姐病了,又烧香还愿,赐福消灾;今才好些,又管林姑娘的姻缘了。你说忙的可笑不可笑。”林黛玉不觉的红了脸,啐了一口道:“你们这起人不是好人,不知怎么死!再不跟着好人学,只跟着凤姐贫嘴烂舌的学。”一面说,一面摔帘子出去了。
宝钗为人比较成熟稳重,向来是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但这一次,她却没有忍住,就拿黛玉姻缘开了玩笑,黛玉听后一样是脸红不已,最后还击了一句就自己出去了。虽然宝钗没有明确什么,但我们联系上文可知,黛玉的阿弥陀佛正是因为宝玉回转过来了,所以这个玩笑的男主角自然还是宝玉。
宝钗为什么要开这个玩笑呢?我想此时的宝黛关系,早已是贾府公开的秘密,大家都知道将来宝玉黛玉是要结为夫妻的,这几乎是注定的结局,没有谁觉得不合适,更没有谁觉得怀疑这些,也许在宝钗之前,有更多都已拿这个开过黛玉玩笑,或试探过她,宝钗也不例外。
后面宝钗和黛玉“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时,宝钗也开过黛玉玩笑,黛玉说到自己身世,宝钗笑道:“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黛玉听了,不觉红了脸,笑道:“人家才拿你当个正经人,把心里的烦难告诉你听,你反拿我取笑儿。”这是宝钗第二次拿黛玉终身大事玩笑,对宝钗也许是随口一说,但对黛玉却非同小可,皆因她无父无母,无人为之做主,因而也就成了一块心病。

第四个开黛玉玩笑的是李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回去后,李纨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商量给惜春放假的事情,众人就你一言我一语,一通说笑,因为黛玉即兴的玩笑和风趣幽默的谈吐,把众人逗得笑坐一团,玩笑罢了,她突然指着李纨道:“这是叫你带着我们作针线教道理呢,你反招我们来大顽大笑的。”
没想到这一说,把个平时不怎么吭声的李纨“惹毛”了,于是黛玉姻缘又一次被拿来说笑,李纨笑道:“你们听他这刁话。他领着头儿闹,引着人笑了,倒赖我的不是。真真恨的我只保佑明儿你得一个利害婆婆,再得几个千刁万恶的大姑子小姑子,试试你那会子还这么刁不刁了。”林黛玉早红了脸,拉着宝钗说:“咱们放他一年的假罢。”
李纨是个寡妇,平时的工作也就是带着姑娘们做做针线,拿黛玉姻缘开玩笑,不像是她的风格,这玩笑也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话赶话赶出来的。李纨这个玩笑很有意思,她没有具体指向,只说黛玉得一个厉害的婆婆,几个千刁万恶的大姑子小姑子,作为读者,我们自然会不由自主地对号入座,这个厉害婆婆可不就是王夫人么?
宝黛之情贾府人尽皆知,所以,不管他人怎么玩笑,即便不挑明,大家也都是心知肚明的,开玩笑的时候也都是下意识地有所指的,而黛玉自然更明白这些,所以每每被人拿终身大事开玩笑,她除了脸红,其实并非真的恼怒,皆因这正中她的心事。
一个心有所属的女孩子,总是被别人的玩笑戳穿心事,她的反应只有两种,要么就是沉默脸红,以此表示心事被猜中,表示对着玩笑的接受和认可。要么就是想办法遮掩,比如反击或者转移话题,这其实也是一种心事被猜中的下意识反应。

第五个开黛玉玩笑的就是薛姨妈了。原文第五十七回,慈姨妈爱语慰痴颦,这一回,薛姨妈薛宝钗母女去看黛玉,母女俩合起来开黛玉玩笑,这也是宝钗第三次拿黛玉姻缘说笑,宝钗笑道:“真个的,妈明儿和老太太求了他作媳妇,岂不比外头寻的好?”黛玉便够上来要抓他,口内笑说:“你越发疯了。”
宝钗这个玩笑也并非空穴来风,她的哥哥薛蟠曾一眼瞥见黛玉的风流婉转,早已酥倒在那里,也许后来真的央求薛姨妈去给贾母提亲,但薛姨妈没有答应,宝钗于是就把这件事当成一个玩笑说了出来,也未可知,而黛玉自然是不知道内情的,这也许是宝钗唯一没有开宝黛玩笑的原因所在。
薛姨妈的玩笑,就值得深思了,她也是被聊天的内容赶到了这里,就顺着宝钗的话说了出来。薛姨妈道: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林黛玉先还怔怔的,听后来见说到自己身上,便啐了宝钗一口,红了脸,拉着宝钗笑道:“我只打你!你为什么招出姨妈这些老没正经的话来?”
如果说前面几次,众人都还只是玩笑,并没有往深了去想,去准备怎么做,黛玉也不会真的生气,更不会去期待什么,但这一次,薛姨妈却明明白白说是要替宝玉、黛玉向贾母说亲,并说出了四角俱全的话。不管薛姨妈出于什么心里,至少,此时已年满十五岁的林黛玉,听到这话,绝对不会再等闲视之了,甚至就连林黛玉的丫鬟紫鹃也等不及了。
紫鹃忙也跑来笑道:“姨太太既有这主意,为什么不和太太说去?”薛姨妈哈哈笑道:“你这孩子,急什么,想必催着你姑娘出了阁,你也要早些寻一个小女婿去了。”很多人读到这里,都觉得这是薛姨妈说话哄黛玉开心,是安慰她,并不是要真的这样做,如果她真心这么想,为什么后来没有任何动静?为什么她还一直住在贾府不走呢?
薛姨妈这个玩笑之后,黛玉的反应与之前稍有差别,她红脸之后的反应是“拉着宝钗笑”,由黛玉的一个“笑”可知,她早已听多了这样的玩笑,也许自己心里也早已默认这段婚姻,只等一个确定的结果了。
综上,这么多人都拿黛玉终身大事开玩笑,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都反映了这么一个事实,即黛玉寄人篱下,孤苦无依,在那个结婚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终身大事无所依恃的她,姻缘自然也就成了众人眼中可供玩笑的谈资。另外一层意思即是,她与宝玉的婚事也许早已被贾府众人默许,只等他们再大些,就好完婚的,早早就确定了的婚事被人拿来玩笑也在情理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