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和抄袭,违者必究!
世界上,并非所有的努力都能换成回报。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往往却忘记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时间给了我们创造幸福的土壤,但是如果播种方法用错了,最后失败就不可避免。
偏离正确的轨迹方向,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的,因为它永远到达不了成功的彼岸。赛车场上,选手们一心想着,只要卯足劲头,定能冲到终点。然而,现实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赛车并不都冲向了终点,它还有可能冲出了围墙,或者在比赛中途抛了锚……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01
小张本科毕业后,在一家传媒公司上班,平日工作特别认真、努力。每天五点半下班,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有时候甚至加班到九点多才回家,这让身边的同事充满了危机感。
大家都认为,小张的加薪升职欲望太过强烈,否则怎么会有如此大的“舍我其谁”精神。直至有一天,身边的同事惊愕地发现自己错了。
某日上班的早晨,像往常一样,几个同事三言两语地边聊边等电梯,忽然间,小张毫无征兆地晕倒在电梯门口。胆子小的女同事被吓得惊慌失措,几个小伙赶忙采取急救措施进行施救,并叫来了保安提供援助。折腾一顿后,小张终于清醒了过来。
后来得知,小张的平时工作效率极低,不得不在下班后继续干活,甚至经常熬夜加班,最终累垮了身体。
小张是公司的资深老员工,已经入职6年,他的工龄比其他很多同事都要长,可多年过去的了,他的工资水平依旧没有上调,许多后来的员工薪资水平都高过了他。
天道未必酬勤!职场生涯中,埋头苦干,默默无闻地工作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没有效率的努力,最终换来的只有财力、精力的耗损和血的教训。
我们都是时间的管理者,但是我们对时间的管理都不一样,有的人可以用最少的时间做最多的事情,有的人则需要用最长的时间做最少的事情。
新时代的职场人常常会因为各种外界的干扰而走神,比如,写稿时总是忍不住玩手机,刷个抖音、逛个微博、看个短视频……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最后一事无成。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高度强调了“有效性”的重要性,作者告诉我们,平凡之人也能做出不平凡之事,只要我们能够做到“卓有成效”。
“卓有成效”的关键点在于集中精力,即“专一不二”。由于要做的事情太多,而时间却是有限的,且很多时候不受本我个体意识的控制,基于此,有效的管理者需要为自我设计有效的工作秩序,并集中精力去坚持维护这种秩序,只有如此,才能做到“卓有成效”。
02
鲁迅先生曾说:“哪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
在我们身边,总会有那么几个人生开挂的朋友,他们常年奔走于全国各地,出差、培训、开会、做工作报告,甚至每年还要出一两本书……我们不禁要问:时间和精力都是哪来的?
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为什么同一份工作任务,有的人用两三个小时做完了,而有人却用了一两天时间才完成?
研究表明,我们大部分人的智商都差不多,因此,抛开智商因素不谈,我们可以将其归咎为与效率和努力程度有关。在同等的状态下,有人懂得高效地利用时间进行工作,而有的人却只是在低效地努力着,很显然,这主要是受个体因素影响造成的。
“碎片化时间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职场生涯中,我们每天需要处理各类繁琐的事务,同时还要兼顾家庭、生活,我们的时间被拆得支离破碎,如何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尽可能高效地办更多的事情,这是一门学问。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特别爱说废话却不爱用功的青年,经常缠着爱因斯坦问,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某一天,爱因斯坦不胜其烦地给他写了一个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
爱因斯坦的成功与他的天赋、勤劳密不可分,另外,正确的方法运用也是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由此可见,方法很关键。身在职场,总有干不完的活,用对方法事半功倍,用错方法劳而少功,即便再怎样努力,所收到的结果仍是微乎其微。
试着回忆自己上班时的工作状态,你也许会找到无效努力的根由。比如,当别人全神贯注地专注于写稿、改稿时,你正在喝咖啡、刷朋友圈。傍晚,别人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一天的工作量,你还在没完没了地修改策划方案,看着公司同事一个个打卡下班,你开始变得坐立不安。
上司让你写一篇市场调查报告,你花了半个小时调整一份表格,只为了让条条框框变得更为整齐好看,然后又花了一个小时去整理一些完全用不上的资料。错过了一天最佳的工作时间,试图用无限延长的加班加点时间来将其补回,结果却是不尽人意。
连续5年蝉联“职业顾问”称号的日本作者渡边秀和先生曾经帮助过上千位人士实现了职业目标,他在《职场自我成长》一书中强调:你不是不够努力,而是不会努力!无限加班听起来非常努力、勤劳,看似忙忙碌碌,其实都是在做无用功。
华罗庚先生曾说“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假如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努力没有门槛,但努力的前提需要思考。在职场上,没有规划,按部就班地工作永远走不出“忙忙碌碌”的怪圈,只有懂得思考,善于合理分配时间,并朝着正确的方法和方向去努力,才能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03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一味地读书而不动脑思考,就会时常感到迷惑。“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喜欢学习,而不勤问问题的人并不是真正喜欢学习的人。
在职场中打拼,有的人用了一年半载实现了质的飞跃,有的人用了十年半载还在原地踏步。一味地埋头苦干,而不强调时间和效率,不动脑筋思考,这种“低效努力”是永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越努力并非越幸运,停止无效努力,才能走出误区!
那么,应该如何走出职场误区?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科学规划,优化时间管理
制定科学的时间计划表,每日严格按照计划要求高效地完成任务。定期进行工作总结,找出影响工作效率的不利因素,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的方案措施,思考如何在下次的工作中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2.认真专注,要事优先原则
职场工作就像生产线的作业,一件接着一件永不停休,如何才能避免自己不陷入“低效努力”的深坑里?答案是“认真专注,要事第一原则”。集中精力优先处理眼前重要的事情,可以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样才能有效避免自己陷入抓狂而又无头绪的尴尬局面中。
3.找准定位,明确职业方向
大多数职场从业者并不明确自己要什么,他们入职的动机多是为了获得一份稳定的经济收入,仅此而已。由于定位不明确,很多人在入职后发现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完全不适合自己,在缺乏兴趣和工作技能以及工作经验的前提下,低效努力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足于让人精神崩溃。到了后期,再转行或换职业岗位,这不仅浪费了时间、精力,还严重影响了个人事业的发展。
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可以挥霍?频繁地跳槽是人生中的一个减分项,越跳职场圈子越小,劳动价值越贬值。为此,在入职工作之前,一定要找准定位,明确自身的职业方向。
4.深度思考,拒绝无效努力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小撮人,看似非常努力,非常忙碌,但是工作却没有丝毫起色、进步。在职场上,不乏起早贪黑者,他们天天累成狗,却没有得到上司的赏识,更没有等来晋升、提职的机会,甚至还面临着裁员失业的风险。当一切努力都成了无用功,最后也只能仰天长叹,感慨命运的不公!
不加思考,盲目地干活,再多的努力也只是徒劳的。这就好比期末考试,教师明确地给出了考试的范围,而你复习时却偏要毫无目的性地去背诵整本书的知识点,最后,明明自己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比任何人多,但是考试成绩却只是别人的一个零头。
缺乏深度思考,没有直捣问题的本质,我们的工作方法效率永远只能停留在最下层。“磨刀不误砍柴工”,深度思考能带你走出低效努力的困境,帮助你实现量到质的飞跃。
人生有很多事情,并不是越努力就会越幸运,走出误区,你才能真正理解成功的意义和内涵,远离“低效努力”,才能走得更远!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