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乡镇集市的心路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超级向往期,根本看不上期,以及温情回归期。这三段跌宕起伏的历程,与我自身的成长阶段非常贴合。从孩童时对繁华热闹的向往迷恋,到青春期对小镇的轻蔑不屑,再到青年期对乡土温情的怀念珍惜,走出故乡、回望故乡,纤细变换的情感统统都融入到这方寸的集市之中。
手工肉丸制作中 蒸粉,制作手艺像武平簸箕板比起城市应有尽有的大型商场,老家的市集真是太小了。但是,就是这两条十几米的街市,却几乎可以买到全部的生活所需。卖菜的阿婆们一字排开,分布在街道两旁,面前摆几把碧绿的青菜、萝卜等应季菜蔬。阿婆还卖自家腌制、制作的各种小菜、调料:酸豆角、酸菜梗装在矿泉水瓶里,讲究一些的会摆一个土瓮,客人买咸菜时从瓮里取出,干净又好看。小粉(刷粉芋沉淀晾晒的淀粉)装在一个小桶里,用塑料袋铺着,上面搁一个铝制小盆。今天并非集市日(老家的集市每逢阴历初三、初六、初十开市,除夕将近的那几天,为了方便人们采买,集市每日开放,非常热闹),阿婆们很悠闲,招揽顾客之余,往往左右闲聊,样子看着亲切极了。
酿油豆腐 酿白豆腐我在这横竖加起来三十米不到的市场来回走,来回看,每一次都有惊喜的发现!买了一盒酿豆腐(油炸豆腐,韭菜瘦肉馅子)。当我走过去时,老板正在琢磨纸牌(左右手对决?),问他,羞涩一笑。我说我要带到福建去的,担心路上被压坏,他说有办法,然后转身钻入某个小店,拎了一提塑料打包盒,耐心地帮我包装好。又在旁边一个米面摊子,买了一袋粉皮丝(这是此行的重要目标,舍友念叨了无数遍)、一袋粗粉皮(打算带去给朋友尝鲜);从其中一个阿婆手里买了“小粉”,汆肉汤抓肉特别嫩滑;最后又在卖菜长龙尽头处,发现了豆腐饼!大喜过望!立刻让老板过称!浓郁的色泽、独特的芬芳,自动脑补它在咕嘟咕嘟的油锅里变身金黄后的香脆美味。豆腐渣片到手后,想起舍友点名要的豆粑,又折回主街道两旁的商店,意外发现了另一种小食(滚油炸过后,特别像虾片),果断入手!问题又来了,扫货一个半小时的结果是:我可能需要一个蛇皮袋……
手工假燕,趁着太阳好赶紧晾晒,这一批准备卖给过年 豆腐饼我野心很大(主要时间也很多),决心缅怀到底,徒步走回家。小时候去赶集,大家都是走路去的。大家事先打听好谁要赶集,当天一早,吃毕早饭,穿戴一新,然后到事先约好的同伴家门口喊一声。每一个赶集的人,好像心情都格外晴朗呢。我把扫货成果交给我弟和他的电瓶车,晃着空手走起。乡村柏油马路上,车辆行人都很少,过好就才有一辆摩托车悠然驶过,空寂的田野上空,八哥欢快尖叫,快速展开的翅膀,一点白色斑块熠熠生辉。河水静默,两岸的苦楝树高大俊美。乡村宁静、迷人的风光铺展在眼前。路上遇到一户人家,门口用土砖垒了一段矮墙,上面摆了式样各异的坛子罐子。古朴的陶罐里长出碧绿的蒜苗,塑料桶里舒展着一棵仪态万千的包菜,剪开的塑料油桶里刚刚冒出的蒜芽……我对着它不停的拍照,惊诧主人的手艺。主人看我兴致很高,慷慨邀请我参观他的“空中菜园”。两层的小平房,楼顶整齐排列着菜蔬,大大小小的缸,形式各样的容器都被他巧妙改造。聊天中,得知这位叔叔的妻子得病走了,有个女儿已出嫁。自己种点菜管一日三餐,女儿也能时不时“分享”成果。他很欣慰,我想,这方小小的“菜园”一定带给他不少的安宁。参观完毕,我问能否给他拍张照片,他大方应允。
乡村集市不仅是人们购买生活所需的交易市场,而且是熟人联络感情、交换信息的场所。这天我跟着我爸(他搭妹夫,也就是他女婿的车回广东,我跟车到镇上买点特产回厦门)就被拉着喝了好几趟茶,每户人家待了近20分钟才脱身。我还听我妈说,有时候她跟来自别的乡的熟人约见面,都会约在镇上。你看,这个巴掌大的地方,既魅力四射又温情脉脉。
“荒野”里的一洼菜地,看着很安心 采千里光的大姐,告知可以熬水止痒 路上不时遇到去泡温泉的老人 泡完回家的“哥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