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2017年首发公众号“雪绒花原创文学”。本文内容真实,二后生,内蒙古商都县人,徐童导演曾为他拍摄纪录片《剜眼睛》。二后生后来患尿毒症,但仍然在快手平台创建了自己的直播团队,不幸的是,已于2021年离世。他的一生极其坎坷,也极具传奇色彩,他的故事网上都可以搜到,是是非非,留与读者评说。

在晋冀陕蒙一带流行二人台的地区,提起二后生这个名字,应该有不少人知晓,一副墨镜、一副快板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在他手里,一副快板就是一场戏,在他心里,一副墨镜就是一生,是永远抹不掉的伤痕!
二后生,家里排行老二,“后生”在当地是小伙子的意思,故而得名。时光荏苒,现在的他已然褪去了青春的光泽,但“二后生”这个名字,永远是他传奇人生的符号。青春,不堪回首的青春,年少的冲动,让他赔上了半生的光明,被徒手剜去双眼的惨痛经历,骇人听闻!
那年,我还在上小学,商都县城所有的音像店都在放一个讨吃调曲目《剜眼睛》,街头巷尾都在议论二后生其人,二后生和讨吃调第一次映入我的脑海。后来,我了解到,讨吃调是民间二人台的一种形式,而二后生,是因为领了有夫之妇,后被剜掉了双眼,《剜眼睛》是他自编自演的作品。由于好奇,我曾认真听过《剜眼睛》的录音带,其曲调伤感,唱词凄厉,一气呵成,内容包括二后生的贫困家庭背景,剜眼睛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对世人的劝诫,尤其是剜眼睛的经过,叙述生动,句句撮心,因此获得了广泛同情,从此被百姓所熟知。
由于《剜眼睛》词句押韵,朗朗上口,当时我竟可以大段地学来,我打心眼里佩服没上过学的二后生的才华,由好奇到同情,再到对人生的思考,我没少关注这个人。从风流倜傥的小伙子到双目失明的残疾人,他是如何渡过这个坎儿的?天真的我,甚至曾闭上眼睛感受过那种不便。失去双眼后,在医院里没钱吃饭的时候,二后生就开始自编自演《剜眼睛》来乞求别人的帮助,但是,这曲目十年后才被录成磁带、光盘,这十年间,没有那么多人知道他的经历,他是怎么度过的?也许到处打地摊卖唱为生,也许还要遭受白眼和冷遇。
后来,他的一系列二人台光盘上市,算的上是民间二人台艺术的传承人了。他的作品我看了很多,有传统的,有新编的,也有张口就来的即兴对唱。我想,大多数观众并不计较他作品的内容,大家愿意关注的是二后生的生活境况。当二后生遇到愿与他共度余生的伴侣时,观众看着夫妻二人对唱山曲,隔着荧幕为他感到欣慰,他压抑不住的欣喜、现在的幸福和对将来的担忧,观众感同身受。二后生也没有全部依靠观众的同情,他很努力地表现自己,给观众带来欢笑。在台上,他经常幽默地转过头“看”身边的搭档,仿佛那墨镜下面还有一双灵动的眼睛,他也时常自己挪动几步,甚至大胆地跳起来,一次次突破盲人的极限,一次次让观众惊异。二后生也从不回避贫困时乞讨的过去,观众爱听讨吃调,他就穿着破衣烂衫出镜,原汁原味地奉上“念喜”的段子,唱起讨吃调。不得不提的是,二后生的快板是无人能比的,它不同于相声里的快板表演风格,别有一番韵味,可以说是练到了极致。休息时,也偶尔留意到他安静的身影,也许唱戏会麻醉他的神经,会让他暂时地忘记伤痛,但是,一个人的时候,难免会伤心难过,这痛,要一直到他临终前的那一刻,可是,生活还在继续,他也要赚钱养家,活着,就要勇敢地行,坚强地走。
有人说,如果不是这样的遭遇,二后生可能也不会有今天。但我想说,如果给他一个上大学的机会,凭他的才华和坚强的意志,二后生可能会有惊人的成就。所以,我在二后生身上看到的是励志的东西,是对生活的敬畏,是对生命的忠贞。
忘不了二后生的一句唱词,“哪家都有个姐和妹,哪家都有个爹和娘,家有那困难啊,别走到下坡的路!”朴实的语言道出了最朴实的忠告,人生道路总是曲折,再苦再难,也要勤勤恳恳奋斗,堂堂正正做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