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唯一的害怕,是你已不再相信

作者: 烽火征程 | 来源:发表于2017-12-09 14:50 被阅读368次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但是在这个怀疑的时代,还要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

    这几日和一位事业小成的老友交谈,面的入学初心的坚守,感悟颇多,于是想起了前几年卢新宁回到母校演讲时的一段话,并且有了下面的文字。

    1

    学生在近代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名词,庚子赔款有之,五四运动有之,战争年代有之,上山下乡有之,天之骄子有之。

    因为学生者,心态年轻向上,心智活跃冲动,心绪激昂奋进。

    然而当他们怀揣着对未知的好奇、对前程的渴求和对梦想的虔诚考入军校,又带着满身自以为是的正义感和一腔谨慎、紧张、幼稚、年轻的学生气离开军校,一头扎进穷山僻壤的基层连队时,感觉是让人欲哭无泪的。

    因为这里更多的是一些让人厌倦的形式主义和很多不公平、不方便,有时能力或许不如资历,有时努力未必得到回报。

    但那又如何?这些本来就是基层的样子,男人的世界,你必须去学着适应。

    基层生活又不是百米冲刺,更像是望不到边界的马拉松,不仅需要天赋的速度、后天的耐力,更需要毅力和坚韧,来需要保持住对未来的憧憬、对生活的热爱、对努力的感动、对激情的追求。

    有的人死在了25岁,却在80岁才被埋掉。现实中,多少飒爽少年败给了基层生活的琐碎,成了未老先衰、暮气沉沉的“年轻人”。

    2

    是人改变环境还是环境改变人?!

    我们选择参军入伍,从地方高中以高分考入军校,每一名少年都是优秀的,都有值得自己骄傲和别人羡慕的长处。

    但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被告诫要努力,要勤奋,要“聪明”,将来能更好地适应部队,也会有一些或来自已在基层多年周旋的师兄,或来自基层部队考学的战友提供的一些负面消息,告诉我们,我们的知识到基层用处不大,我们的热血也可能对应幼稚和笑话,并时常告诫我们不能太学生气,否则将难以适应部队。

    大学之初,有很多学员都曾是在基层表现优异的士官,他们考上军校的历程也比较复杂曲折,远不是我们这些高中学生兵所能经历和理解的。

    他们大部分军事素质比较过硬,对军校适应力比较强,处事风格也比较泼辣、霸道,执行力和落实力都比较坚决,具备很多老兵的优秀特点。但也有很多老兵共有的圆滑、油气和坏习惯,对文化知识的关注和努力普遍不高,对世俗关系的处理和崇拜却比较热衷。在这种环境中,很多人会想当然的认为只有学习他们,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部队。

    不可否认,与这些战友的共同生活让我们一知半解地了解了基层部队,一些同学便早早褪去稚嫩、脱去青涩、摘掉学生气,并且在很多方面相较同龄人也更显成熟。

    但年近不惑,回忆那些经年累月的基层生活后,有时我会问自己,这种过早的成熟是否是必要的,收获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在我们人生观、价值观都不够成熟的年纪,过早地接受这种成熟也许不是好事,我们或许找到了一些精明的方法,却失去了一生中难再接触的单纯,我们或许适应了一些潜规则,却改变了再也无法找回的质朴。

    北大钱理群教授曾说,“我们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细思极恐!

    毕业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进入机关工作,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尽心本职工作方面一度使我陷入迷茫。白天跑断腿,晚上熬白头,且不谈论意义和价值,就这样的工作强度,我却乐在其中,因为我找到了实现价值的平台和展现才华的舞台。

    但是有时候工作不是想当然,比如那时流行晚上夜宵饮酒,多到一度成为负担,于是,我找各种理由拒绝邀请,有时也会失去耐心直言摊牌,导致一些同事关系不睦、信息不畅,在当时那个以知道内幕消息为荣的时代,自己显得那么另类。

    当时似是而非、模模糊糊,但又找不到自己错在哪里,只能经常告诫自己,努力工作,莫问前程。

    工作这几年,对人对事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和想法,回想起一段话:“我们学校现在动不动就让学员绞尽脑汁以便更好地适应部队,学员是部队的未来,如果人人都只懂得适应部队,谁来改变部队”。

    当时觉得这段话有所偏颇,现在想来不能说振聋发聩,总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那场大会之后,各种歪风邪气来了急刹车。然而,总还有一些鞭长莫及、难以根治的问题,于是,总是会听到一些耳熟能详的借口,“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必要的关系还是要处的”、“要学得世故一些、圆滑一些,否则碰钉子”......

    不否认传统的重要性,但这却是个技术上难以操作的标准,无意在这个问题上纠缠,毕竟我们不是讨论对与错的问题。

    我只想说,随着阅历和年龄的增长,世故圆滑的处事道理自然会逐渐明晰,而到那时,愿你还能保留一份倔强的纯真,能给僵化的环境激起一片涟漪。

    3

    战友,你还会不会哭!?

    军校时(那是还没有禁酒令),记得学员队最后毕业会餐,年轻力壮、豪气干云,把酒倒满食堂的不锈钢碗、站在凳子上喊着,一浪接一浪的吼声久久不息,很多学员嗓子都喊哑了,控制不住的眼泪泛滥成两股,顺着下巴吧嗒、吧嗒滴到碗里。

    我不敢抬头,怕被互相看了笑话,只是卯足了劲,低着头怒吼般的喊着,仿佛全身的精力和积攒的豪情在这一刻都得到了宣泄。当我一饮而尽后,才注意到对面的战友原来也早已如我般涕泪横流。

    刚分到连队,我是失望的,生活总是被无休止地内务卫生、迎接检查、公差勤务所包围,我的心情坏到了极点。回想当时的慷慨激情,现在却成熟多了,简单地语言和套路已难以激起埋藏已久的激情和冲动;见识广了,已不为随随便便的舞台所能触动,年龄长了,更不会动不动就哭了,整个人就像带着一张面具。

    当然,这或许是成长的必然和成熟的必要,稚气脱了,豪气也没了,学生气少了,精气神也弱了,有时候特别想痛痛快快地哭一场,也没有了机会和场合。再见了,青春!我已忘记了泪水是咸的

    4

    你受够了的苟且,是我口水嘀嗒的远方。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句子充满了诗意,却代表了生活中日复一日的沉重,诗和远方也始终遥不可及。

    经过基层的磨练,诗和远方在慢慢远离,生活的苟且变得苦不堪言,不到两年就变成别人口中的“老同志”,早早地选择了按部就班、稳稳当当。

    你会说,“不要在我谈问题的时候,你却给我谈诗和远方,这属于耍流氓。”但想过没有,为什么当初那么年轻的飒爽少年却如此迅速蜕变了,难道生活的改变不是靠梦想和激情,而是靠别人口中念叨的适应和融入么?!

    回忆兵之初,如果没有家国情怀,我们不会选择部队?如果没有诗和远方,我们也不会选择军校?现实的是,用什么去保障我们的诗和远方不被污染?用什么去保障我们的精神殿堂依然高洁?

    很多人总是在质疑自己工作的价值,这个不可否认,确实我们的工作有太多的形式主义、太多的官僚作风,我们也无奈;很多人喜欢与自己的地方同学比较,不否认,确实有很多职业、很多人比我们过得舒服充实精彩,但是我相信没有一份工作的报酬是不用付出代价的。

    他们的成功也经过了长期奋斗和努力,在你羡慕他光鲜亮丽的外表背后,可否知道,他为了争取上升机会抵制了多少次诱惑,为了一份工作投了多少份简历,为了完成工作又有多少个不眠之夜,为了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住所连夜搬了多少次家?

    老板不是慈善家,如果地方的同学没有一技之长、没有能力和“剩余价值”,他们随时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这种激烈的竞争恐怕并不会比军队小。

    5

    无热血,不年轻。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中国强。

    今日之强军,也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年轻一代军官。若让他们变得不再相信,失去了诗和远方,苟且于眼前的生活,未来无望。

    我们不缺少精明的人,但缺少质朴的人。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这个部队更需要的,不是年轻人的适应和妥协,而是年轻人的执着和坚守。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当初的坚强,更因为现在的坚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唯一的害怕,是你已不再相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kou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