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世民
深圳尔雅总裁 | YouCore创始人
著有《思维力》《学习力》《个体赋能》
01
两种不同的学习速度
从2018年7月带私教同学以来,我发现不同人在掌握同一个方法时的学习速度真的差异很大。
以掌握多重阅读法为例,一些同学三个月都未掌握这个方法的精髓,而一些同学半个月就有了很大的进步。
image一开始我以为是学习基础不同导致的:学习底子好的同学自然会掌握得快点,而学习底子相对薄弱的同学则会掌握得相对慢点。
但随着私教同学越来越多,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看似基础不错的同学(比如985高校的硕士),掌握一个新的学习方法时也会很慢;而一些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比如专科毕业),掌握新方法的速度却会快上很多。
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这个现象跟性别、年龄和职业都没有关系,相似职业、同一性别、同一年龄段的同学都有类似情况发生。
为什么会有这种违反常识的学习效果差异呢?
经过认真比对分析,我发现导致有些同学掌握新方法慢的关键在于两点:
◆ ****关键一:想得多做得少
****◆******关键二:不严格执行**
02
** 关键一:想得多做得少**
我还以部分私教同学练习多重阅读法为例。
学得慢的同学在练习这个方法时,有两种共同的表现:
▼ 1、反复跟老师在纸面上探讨,但就是不愿意动手去做一遍
比如,有同学选择阅读《金字塔原理》作为多重阅读法的练习,我请他以“将一份PPT报告修改得更符合逻辑”为目的来阅读,结果他反复跟我做理论探讨(比如为什么SCQA只能用于写序言,用作PPT的整体结构不可以吗),但就是不动手去改任何一份PPT。
被我逼紧了,就回复我说:我看了下之前的PPT都还可以,我可以等下次做PPT的时候再应用这次阅读的内容吗?
隔段时间我再追问他的时候,他又跟我说:现在工作中没有要做的PPT,可以先往下走吗?
还有同学是以《流程优化》来做多重阅读练习的,我请她运用书中的方法优化她手头现有的流程,结果她反复跟我讨论书中内容是否适用(比如我感觉这本书讲的就是PDCA,太虚了;书里面的表格我感觉不易读,拿来用是不行的等)。
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说服她拿一个流程实际应用了下,果然应用后,种种疑问也就同步解决了,不过时间也已经多浪费一周了。
关键1_看图王.jpg
▼ 2、不聚焦解决当前问题,而是发散出很多其它问题
比如,有同学在练习多重阅读时,不去关注如何实现自己的阅读目的,而是反复跟我纠结其它问题:为何一定要在OneNote里记笔记,记笔记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增加印象和便于查询,为什么一定要记在OneNote里呢?
没办法,一次本该他好好练习的多重阅读法学习机会,变成了我的示例秀:反复举各种例子,跟他证明笔记的价值绝不只是为了增加印象和便于查询,最好是做到在工作中套了就能用。
结果,我的解释能力很好地得到了提升,但是他的多重阅读水平却还是原地踏步。
为什么这些同学会出现“想得多做得少”的情况呢?
主要原因有三点:
▼ 原因一:想的难度低,做的难度高
想的话只需要在脑子里转一转就有结果了,没有任何困难和限制,而且大脑同样会有学到新东西后带来的喜悦感。
但做的话就不一样了,一旦开始去做就会面临各种痛苦,而且往往要经历一段时间后才有结果,这对个人能力和意志力的要求就高多了。
这就是为何有些同学宁愿花上一两周跟我做理论上的探讨,也不愿意动手去做的原因。因为理论探讨起来既简单,且一样很有收获感。
▼ 原因二:目标过多,又急于求成
贪多和急于求成是人的天性。
很多人在学习新方法的时候,恨不得一下子就能通过这个方法解决所有问题。
有些同学在练习多重阅读法时,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恨不得通过一次阅读练习就解决他们面临的所有问题,比如阅读速度问题、理解问题、记忆问题、应用问题。
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因为要的太多太急,反而在想上面反复犹豫,迟迟不会或不敢动手。
▼ 原因三:怕失败的消极心理
还有一种不敢动手的原因是之前失败多了,因此形成了怕失败的消极心理,这也会导致只想不做的学习行为。
除了因为上面三个原因导致的“想得多做得少”外,学习新方法慢的另一个关键就是“不严格执行”。
03
关键二:不严格执行
不严格执行一个新的学习方法,有两种主要情况。
我依然以部分私教同学练习多重阅读法为例说明。
▼ 1、没经过练习或实践,基于自己的感觉质疑
我在指导私教同学的多重阅读法时,都会建议他们一开始练习多重阅读法时,最好设定一个应用型的阅读目标,比如运用流程优化方法将手头某审批流程缩短一半的时间。
设定应用型的目标,一是阅读时更能聚焦,二是更能体验多重阅读法是如何做到读以致用的。
大部分私教同学都会接受这个建议并认真去做一遍后再提出自己的疑问,但也有少部分同学没动手前就会质疑:我认为在书中很难找到具体的方法的,我觉得还是应该以理解理念和原则为目的,因为这些才是解决问题背后的逻辑。
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一般都会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先去尝试一遍,再基于结果引导他们认识到问题所在。
经过这样的反复他们虽然最终也能掌握多重阅读,但相较于带着疑问先照着做一遍,花的时间明显更长了。
▼ 2、不愿走出舒适区,依赖老方法
还有一些同学,他们会表面上接受新方法,但在实际做的时候依然用回自己的老方法。
比方说,多重阅读法的第三步是变速阅读,这个步骤要求以自己最快的速度翻完全书,并标注好哪些应该重点精读,哪些无需再读。
但有些同学在这一步上还是会花上7到9个小时,从头到尾逐字阅读。
等我问为什么时,他们就会回复我说:我觉得我读快了不行,只花不到2个小时翻一遍的话,我根本没有印象,记不住。
其实第三步变速阅读压根不需要记住,只要能知道重点读哪些章节就可以了,如果他们能逼着自己在2个小时内执行完变速阅读步骤,再花几个小时做一遍重点精读,立马就能感受到“多重”阅读带来的价值了,而且花的时间还会少于7个小时。
但因为用老方法阅读自己会感觉更舒适,因此他们就赖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不愿意出来了。
04
** 两个关键问题的解决对策**
“想得多做得少”、“不严格执行”这两个关键问题有没有解呢?
只要从心态、方法上略微做些改变,你很快就能解决这两个问题。
▼ 1、心态上的改变
王阳明在《传习录》里有讲: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空想有什么用?只要不忘栽培灌溉的功夫,何必担心没有枝、叶、花和果实)。
在学习一个新方法的时候,首先要在心里告诉自己:新方法一开始练起来可能会很不舒适,而且也要一段时间才会见效,但我只要去练,自然会有效果。
关键2_看图王.jpg就像一个业余篮球选手刚接受职业篮球训练一样,教练新要求的投篮动作怎么练怎么别扭,因为跟自己已养成的习惯格格不入,甚至投篮命中率还会大大下滑,但一旦你适应了新的投篮动作后,你的投篮命中率就会比之前高很多了。
特别是在私教里,投入产出比最高的做法其实就是跟着私教导师的指导和节奏来,因为这些已经是根据你的个人情况来定制的了,你照着做了就会有效果。
万一效果不明显,只要你是照着做的,也能很快被发现并及时调整的。
▼ 2、方法上的改变
在学习一个新的方法的时候,如果你之前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第一遍一定要严格遵循方法的指引,一丝不苟地套用。
为什么呢?
两点原因:
**① **在你还没有经验的时候,只有严格地按指引套用,你才能根据反馈效果判断这个方法到底有没有用,否则你会永远纠结在是方法没用、还是你没用好这个问题上。
**② **你只有严格地套用过了,才能真正理解所运用的方法,也才能知道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改进这个方法。
以多重阅读法为例,若你没有严格去执行多重阅读的四个步骤,你又如何能确定这个方法是否适合你呢?
等严格套用后,你再根据实践反馈做全面质疑,这样学习速度更快、学习效果更好。
05
** 小结**
“想得多做得少”,“不严格执行”,这是影响你新方法学习速度的两个关键问题。
只要你能做到:(1)心态上先练再说;(2)方法上先严格套用再质疑,就可以很容易地解决这两个关键问题,无论你是怎样的学习基础、从事何种职业、年龄多大,你都能更快地掌握一个新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