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心血来潮,想将和父母出游的照片洗出来做个纪念,于是拿着内存卡去镇上唯一的相馆冲印。相馆还是在老街上的转角里,自从手机可以拍照,然后有了相机,我好像很久都没有注意过这个角落了。
由于转角光线不是很好,加之没有开灯,屋子里有些黑,冷清得我差点怀疑是不是走错了门或者这里已不是相馆很多年。
我正准备问有没有人,里屋突然就冒出一个人来,他居然还能认得出我,亲切的给我打着招呼,还是留着两撇小小的八字胡,清亮的眼睛、清瘦的身材,似乎一点都没变,老板啊还是那个风度翩翩的老板。只是当年用相机迷倒万千少女的老板,现在已经是孙绕膝下的老周叔叔了。
老周叔不知道是何时与相机结下不解之缘的,也不知道他用相机为这个小镇留下过多少难忘的过往,反正在我的印象里,他脖子上那台相机似乎从来没有离过他的身,不知道他睡觉的时候是不是也那么抱着。我记得我们家的第一张全家福就是诞生于他那小小的黑匣子里。那时候,相机还不是数码的,叫胶卷相机,照相也不是一件平常到随时可拍的事。
那一年是爸妈第一次带着四岁的妹妹回家过年,而在此之前,我已经好几年没有见过父母了。我记得决定去照相那天,全家都穿的整整齐齐的,奶奶特意穿上了她一直舍不得穿的的确良外衣,妈妈还特意给我梳了个麻花辫,明明只是去照相,全家却弄得像去赴一场盛宴似的。
那时候周叔叔的相馆还是老街上的老旧瓦房,虽然有那么几幅漂亮的背景图,但他还是建议我们去他的后花园拍全家福。我们准备了一上午,在周叔叔的引导下,却只听“咔嚓”一声,我们就完成了一项神圣的仪式,然后被通知半个月后来取相片。
只是胶卷相机不像数码相机,照得好坏只有摄影师能看到,我现在看到那张全家福完全是哭笑不得,丑的那叫一个滑稽。明明周叔叔让我们笑一下,我却笑得僵硬不说,还露出缺了两颗门牙的牙床,我严重怀疑那是老周叔技术有问题,故意把我拍丑了。
周叔叔不但是镇上唯一的摄影师,还是各村镇中小学照毕业照的特约摄影师,那时候周叔叔在我们小女孩心目中可高大伟岸了,特别是他挎着相机那范儿,镇上是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了。
因为镇小学资源有限,我们一到六年级都是在村小读完的。最高兴的莫过于高年级毕业时看到周叔叔的身影了。每次周叔叔都会提来好大一个包,里面装满了各种漂亮的我们从未见过的民族服装,先让大家观摩一番,摸清楚大概的价格,然后趁中午放学回家拿钱。
等高年级的毕业照一照完,大家便可以挑了各种喜欢的名族服饰,打各种阳伞让周叔叔照相了。在让大家开心快乐的同时,周叔叔也忙得不亦乐乎,赚得盆满钵满,笑得合不拢嘴。可别小看了这小生意,整个镇上的村小加起来也有好几十所呢,等他绕完一圈,结果可想而知。
后来我们升到镇上初中,离周叔叔的相馆就五分钟路程了。那时候开始懂得了臭美,宁愿省了生活费,也要三不五时的去周叔叔的相馆造访,加之周叔叔的儿子和我们一个班,一来二去,我们和周叔叔就更熟练,照相当然也是“内部价”了。
由于街道改建,周叔叔的老相馆一下就亮堂了起来,不但换上了新的背景和新的照相道具,周叔叔还开拓了室外摄影这一业务,这对习惯了室内照相的我们来说不得不算一件新鲜事物。每周日的下午,你在相馆里准是见不到周叔叔身影的。
要么是在我们校园的某处花坛,要么就是学校背后的小河沟,要么就是开满野花的小山坡上,反正你觉得风景不错的地方,只要摆好了POSE,周叔叔一定能把你拍得美美的。周叔叔这随叫随到,热情随和的服务态度,赢得了不少同学的好感。
渐渐的,有人开始眼红周叔叔蒸蒸日上的业务,镇里开始有了第二家、第三家相馆,尽管背景更漂亮,可去过的人都说没有周叔叔照得好,慢慢的也就销声匿迹了,镇上还是只有周叔叔一家而别无分店。
然后,傻瓜相机的时代来临了。周叔叔为了方便大家照相,引进了很多傻瓜相机,可以几个人合伙花几十块买一个,也可以花十几块钱租一个,但是胶卷还是得在周叔叔这里买,成像的胶卷还是得拜托周叔叔来冲洗,且效果比起周叔叔脖子上那台黑匣子可差了太多太多。
此外,周叔叔又去外地进修了一番,学了新的技术,他可以将同一个人的不同动作照在一张照片上,也可以重点突出照片上的人物,将背景虚化成各种形状。
为此,我们可没少体验他发明的新鲜事物,每周末到学校前的第一件事准是去取照片。毕业的时候还把最好看的照片洗了N张,可同学们互换照片,现在再翻看当年的照片,真的要用疯狂来形容,不过,我们真的很感谢他用相机留下了我们那么多的青春年少和美好过往。
初中毕业后,我去了城里读书,大头贴又慢慢的流行于大街小巷。不但背景多到挑花眼,尺寸随意放大缩小,放到钱包里还又好带又美观,最主要的,只需要两三分钟便能拿到照片。
本来我以为这样的机器只有城里才能看到,没想到某个暑假回家,我竟看到周叔叔的相馆里也放了两台。他还买了电脑和打印机,学会了电脑打字和电脑修图,稍有点瑕疵的照片经他妙手一修,瞬间变得美美了,只有青春没有痘。我笑话周叔叔说:“您还懂得与时俱进啊?”周叔叔笑着回答我说:“时代在进步,我也要进步么,跟着年轻人的思想走,活到老,学到老嘛!”这周叔叔的创新精神,实在是让我刮目相看啊!
当我阔别多年后再次跨入相馆,再也没有那样排队取相片的热闹场景了,背景还是那些背景,当年的周叔叔也已然多了些白发,变成了如今的老周叔,现在手机人手一个,能够随走随拍,数码相机也悄悄地进入了千家万户,空间相册里想存多少照片就存多少,随时还能翻看。
虽然老周叔也将胶卷相机换成了数码相机,前来照相的人却再不是爱臭美的学生些,橱柜里的照片不是证件照就是老人们照的遗照,偶尔也有带着孩子来照百天照或者像我这样来洗照片的,那场景与以前比起来实在让人觉得凄凄惨惨戚戚。
但是不要以为老周叔就真的老了,相馆就要关门大吉,镇上唯一的相馆会销声匿迹了。听老周叔说,因了他的好口碑和过硬的摄影技术,好多婚庆公司都聘请他当摄影师,他可忙着呢!他说有他在一日,他就要把这相馆开下去,他就要带着相机一直拍下去,直到他老去那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