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庚助(gengzhu2019);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曾胡治兵语录》
在知乎逛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现在的部分女生为什么不想生孩子?
一个匿名答主做了以下的几点总结:
1、生小孩找工作难;
2、婚姻法并不能有效保护生育阶段的女性;
3、传统旧观念和道德绑架给女性带来精神伤害;
4、物质资源的分配上得不到保护,没有退路;
5、生孩子的价值和付出很多情况下不被认可,个人价值不能得到认同;
6、个人时间被压缩,没有自己个人的生活空间;
7、很多丈夫育儿参与度极低,并得到社会默许。
实际上她并没有说错,这是社会上普遍的现象,也是很大程度的事实。
站在女性的视角去看待这些问题,确实很多是对自身没有过多的好处。
我特意看了看评论,有的恶语相向,有的煽风点火。
这些大部分都是站在女性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只用这个答案就拍定惊堂木,未免显得有点偏执。
所以后来我又看了看别的答主的答案,试图找到从男性为出发点的角度问题。
找了几个,不过大致意思如下:
1、认为孩子是没有必要的精神寄托;害怕有了孩子之后,重蹈覆辙走向父母的老路,把自己的整个人生全部寄托和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
2、害怕自己的教育不好,孩子养大了成了祸害;
也是对于生孩子的态度上抱有很大的消极态度。
我突然发现,实际上我们害怕的不是生孩子这件事对我们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相比生孩子会带来一系列的不便和限制之外,我们更恐惧的是可预见的未来!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其实有很多这样的事情。
对于一些未发生的事,习惯用自己经历过的案例或者看到过的弊端总结成经验,本想着是来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却不曾想这种想法造成最多的就是焦虑和恐惧。
人是有危机感的,对于一些可能发生灾难性的事情往往都有防范于未然的心理。
综合某种情况来说,对于可能发生的事情,持有这种危机感大多时候能够给自己规避很大的风险。
可是,如果过分防范,未免就是杞人忧天!
就像上面那位答主说了,她看了太多的案例,害怕生孩子会给自己带来一个生活上的不便,会对女性造成一个精神上面的损害。
这一点我不否认,它也是存在的事实。
但我让我来说,这其实是过分放大了焦虑。
因为你权衡所有可能会发生的事,往往过多的是关注弊大于利。
中间那位答主说自己身边就发生了这样的事,生了孩子之后,害怕会重蹈覆辙,走了父母的老路,把全部的心血都投在孩子身上,感觉这很可怜,没有独立自主的一个人格。
让我来说的话,你是一个有独特见解的人,但这只是片面的自以为是。
因为对于某些父母来说,孩子就是支撑自己活下去的理想。
还有最后那位答主说的,身边有太多养育孩子之后成为了白眼狼,害怕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有可能导致自己就成了受害者之一。
你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对于“老有所依”的道德理念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但是这其实是一种没有根据的判断。
一个人的成长,一方面是来源我们的长辈,一方面来源我们的生长环境。
你看过了这么多的反面教材,你知道警醒自己不能成为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因为你有这么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将可能培养更优秀,更有责任感的下一代?
万事之间,有利皆有弊。这是成人公认的一个规律。
大多数的人对未经历的事物都有提前一个预知的恐惧。
这个恐惧综合过去经历过的事情会有一个教训经验的总结,往往这个总结会安放在自己身上,无限被放大使其未来感到恐惧,蒙蔽本该存在的好处。这本身已经不是一种防范于未然,而是成为了一种毫无意义的杞人忧天。
在今年2月份的时候,实际上我本来是想跟我的朋友一起开一家创意公司的。
后来还没申请下营业执照,就以失败告终。
我们的定位是设计各种具有特色的产品,申请专利,做自主价值。
开始的时候,他设想的是一款“龟派气功”莲蓬头。
就是在莲蓬头前面加一个孙悟空的形象,像是在放龟派气功。
我说这样根本不行,因为本身我们要做的就是自己的知识产权,这完全就是盗用别人的形象设计,加到一个产品上而已。
先不说市场定位人群,也先别想会不会侵权,单单出产这个模具就够我们俩的资金吃不消了。
后来他又想到了一款手机充电器,就是把一个形象做成充电头。
这样是可以,但还是模具的问题。
后来排除万难,我想了一套关于狗狗表情包的杯子。
一是在版权上,狗狗表情很少有版权专利;二是一套陶瓷杯的模具要比大多数模具便宜十几倍;三是在市场定位上,以年轻人和学生作为消费主力军。
后来他说,这样根本保不了值。
如果卖得火,这种形象设计,可以钻的专利漏洞实在太多,仿做的价值也不贵。
市场一压价,你根本就没有价格上的优势。
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我们俩最终还是散了伙,他说在意见上我们有分歧,在资金上的预算又有限,总归是干不成的。
可是我又想了想,其实不然。实际上就是我们在风险上两个想得太多。
假如当初不想那么多的话,直接去做,会不会又是一种不一样的结局?
也许我们到最后不一定能成功,至少迈出了第一步。
迈出去这第一步,便有接下来的第二步、第三步的解决过程。可是我们太注重结果的弊端了,导致最后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人生有很多的东西需要去尝试才知道,如果还没开始行动,就对可能预见的种种风险有所担忧,往往最后缺少的是一段本该成长的历程。
人的成长无关年龄,而是我们在预先看到风险的时候,是否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去面对,而不是选择逃避。
过分地把可预见性的灾难的危机感安放在自己的身上,会起到一个心理暗示的作用,人会变得更加敏感,更加的脆弱。
过年的时候,回家跟一个老朋友见面,他跟我提到过一件事。
他说他想离婚,原因是因为他的老婆总是喜欢把一些发生在生活上的小事无限放大来以此要挟他的良心。
一次,因为在职场上受挫,被领导批评。
回到家中,本想清净一下,没成想又遇上老婆的碎碎念。
他按压不住压力,喊了一句:“你好烦啊!”
她的妻子就老是质问他,平时都不是这样的,是不是在外面有别的女人。
本想这种事情平时吵吵就结束,没想到上演到各种极端的猜疑。
比如像是跟同事去KTV唱歌,顺手拿了KTV的打火机。
回家之后被她看到了,总是说现在才结婚多久,就已经到外面鬼混了,后面的日子还那么长,鬼知道会不会变心。
然后接下来就是摆一堆当初给她的承诺,拿出来打压他的良心。
他实在受不了这种压力,最后无奈之下提出了离婚,对双方都好。
一个不用整天猜疑,一个不用整天提心吊胆备受良心的谴责。
后来我做了更多的了解,了解到他老婆喜欢看资讯,看到一些关于男人出轨的种种迹象。
在大数据的环境之下,推送了一篇这样的文章吸引了她的关注,后面持续总是推送关于这类的矛盾问题。
久而久之,她看到那些婚后的女性都有一个悲惨的下场,给她种下了种种的隐患。
一点关于丈夫之间矛盾的事,就变得敏感,总是映射出之前读过的文章,这就让她感到不安。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只要是跟人相处,总能出现一点矛盾。
人有危机感本身是好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大大避免了可能遇到的各种障碍。
可是,如果过分关注可能发生的危机,往往带来的更多的是胆怯和敏感。
这不仅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程度的困扰,也会给他人带来很大的压力。
对于未来,我们往往能预见的更多的是危机,却很少去乐观的对待。
一阴一阳之谓道,万事之间总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
可是,偏偏人性是消极的。对于可预见的危机感总是隐隐不安,忧心忡忡,从而忽略那些本该拥有的好处。
有时候,过分持有一种危机感的态度,带来的往往更多的是杞人忧天。
比如像是上面那些答主一样,假如有了孩子,即使看到身边有太多的负面影响,但并不一定就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就算发生了,我想也应该用一种坦然面对的态度去迎接它,而不是一味的趋吉避凶。
趋的吉多了,避的凶多了,人难免变得懦弱。
该发生的总该会发生,该怎么面对还是得怎么面对。
正所谓《曾胡治兵语录 》说的: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你觉得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