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远自迩,不管远路的“标”在哪里,都必须从近处迈出第一步。
在今天下午的全校大会上,欧姐提出了“对标成长”这个主题。在大会上,好些老师都是我们的标杆,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他们身上有着一些共通点,即人格素养,和专业素养。人格素养包含了职业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专业素养包含了教育素养和学科素养。
在这人格素养中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以及专业素养中的教育素养的学科素养又和下午一个案例相结合了。
当家长因孩子在校表现不好被老师用家长无法接受的方式教育时,家长质疑老师的职业素养和师德师风时,老师如何来和家长沟通?这里面也包含了老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
我想,对待学生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早沟通早配合,或许后面的发生的一切都能避免。
今天的主题和案例让我想到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虽然现在自己指着中年,回来再翻翻时,再次感慨朱先生给青年人的建议是那么的中肯。
这十二封信之前初读时以为会很迅速浏览完,结果在读之时发现朱先生的言辞间蕴含着的深意需句句用心体悟。虽是说写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初读之时有遗憾,遗憾自己没能在更早的时候认真读读这十二封信。但也有庆幸,庆幸自己能在这迷茫期来领悟其中蕴含的真谛。或许,于青年之时,自己未必能董之,悟之。就拿朱先生的观点来说:试就学校教育的现状看吧:坏的呢,教师目的但在地位、薪水,学生目的但在文凭资格;较好的呢,教师想把学生嵌入某种预定的铸型去,学生想怎样揣摩世尚毕业后去问世谋事。这或许和今天的主题不契而合。对于我们现在的教师,我们的“标”在哪里?远一点的标在哪里,近一点的标在哪里?
其实,勿盲目、勿肤浅,应深入,吃苦耐劳是青年,应该说所有人都应该为之理解而努力的方向。在这十二封信中,不仅是朱先生的观点与现在21世纪的青年相契合,也与现在的为师之道相契合。
自己现在在教学这条路上,应该做的正是勿盲目、勿肤浅,应深入,吃苦耐劳,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