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手林立的自媒体时代,同样是写作,为什么有人寥寥数篇却共鸣阵阵,而有人连篇累牍却无人问津?
也许你会说,笔力不济,还需锤炼表达,慢慢来;
也许还会说,我写我心,重在享受过程,无所谓。
可当你选择在公众平台写作开始,一个个方块字如电波般在虚拟世界里传递着你的思想,你的文字总会不经意地遇见屏幕那一端的陌生人。遥遥的一个点赞,一句评论,都会真切激起创作的涟漪。说不想被肯定,那是骗人的,谁都需要正向的反馈来把写作的干柴燃烧得更旺。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幸福最重要的唯一源泉”是良好的社会关系。
不管你承认与否,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知音,被认可,有更好的互动和良好的网络关系,都希望自己文字被更多人熟知,被更多渠道传播出去。
否则,拔掉网线闷头写作不就行了?或者在笔记本上自写自话不就好了?
我发现许多人,都会时不时陷入了一种“自顾自”的“写作孤岛”,流水账,口水文,情绪帖,只顾自己写得爽,却不顾他人的观感。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要卓有成效,要把眼光集中在贡献上。”
日本著名哲学家岸见一郎在《被讨厌的勇气》中提到“高级的幸福,是一种持续有价值的,对他人的贡献感。”
而你在写作的过程中,有体验过“贡献感”吗?
你了解过读者内心的痒点、痛点和需求吗?
你能否为他们带来价值?带来正能量?
让一个陌生人在你的字里行间中找到表达的逻辑和观点,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将心比心,如果你希望从别人的文章里得到什么?那你就要换位思考,考虑你的文字能为读者带来什么?
因此,写作不仅要独乐乐,更要众乐乐。写作的终极奥义,就是能让更多人能泛起共鸣、思考、启发和帮助。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写作,要注重表达自我和惠及他人的平衡。这样的写作,才更有价值。
而让读者接受的文章,有“贡献感”的文章,无非是有两个特点,即“三心”和“二意”。
从这两个写作特点出发,可以让你的文章更被读者接受,更有传播力和写作变现的潜力。
1.三心,就是细心、真心和暖心。
一是要细心。细心就是不能有错字错词。你必须是自己文章的审稿员,没有错字错词是对读者最基本的负责。而且排版要精美,重点要有突出,让读者读的顺畅。
好文章也有“晕轮效应”,如果一篇文章用词准确,图文并茂,那就给人专业的初印象,反之错字连篇,排版混杂,就算观点再独特,也会大大减少信息的有效性。
二是要真心。斯蒂芬·金说:“写作贵在真实。”只有言之切切,用真心才能换真心,先让自己动真心,才能让读者有所共鸣。
三是要暖心。就是要有温度有感情,一篇文章如果没有了感情,就显得冷冰冰硬邦邦。
二意,就是有意思,有意义。
一是有意思。有意思很重要,同样的观点,如果能用有意思接地气的表达,会让更多的人接受。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说“我们很多人没有学好语言,所以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只有死板板的几根筋,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不像一个健康的人。”
因此要想文章更有“传唱度”,要有意思,接地气。
二是有意义,就是有用,有干货。你可以分享信息差,如:你去了某个地方玩,可以做了一个游玩攻略,拿出来分享;或者考试成功,分享一些笔试面试的过程;或者在职场踩过的坑,可以复盘,在提醒自己的同时也警示了他人。
学会公众媒体写作,就要明白,写作也要有“用户思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读者交朋友。
所以,你不需要追问别人的爆文是怎么写的,你应该问自己,如何“三心二意”写出对读者有贡献的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