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茶经】笔记第六篇

【茶经】笔记第六篇

作者: 静思得道 | 来源:发表于2019-03-10 09:38 被阅读0次

【三之造.茶叶鉴别之谜】笔记第六篇

对于今天,没有很多意义,当年很多茶也没有了。后面两句:或以光黑平正言嘉者,斯鉴之下也;以皱黄坳垤言佳者,鉴之次也。若皆言嘉及皆言不嘉者,鉴之上也。

  好坏都得看,综合地看,才是品鉴的标准。心里有一个尺子,尺怎么形成?五个角度分析:隔图来看茶,不可能。1、先看干茶的外观初步辨别茶的类别,条索和花色进一步看出茶的细分类别,再深一步看茶的产区。2、开汤,之后嗅香气,区别是否有杂味(杂味是茶叶不好或工艺的问题),在杯盖上嗅️秒,热嗅香气高低,温嗅辨别香气优劣,冷嗅茶叶持久程度,幽香,好茶也。3、茶汤色要清澈,不同茶不同色,要点必须清澈,除小绒毛外,若浑浊工艺不好。4、品茶,什么温度尝呢,太高太低都不适合,太烫了味觉麻木了,影响正判断,和我们味觉灵敏度的问题与香气随着温度的下降易溶于水,50度上下为宜,若试茶最好不宜吃刺激性食物。5、泡完,每次看叶底,用看与触摸,选材是否匀整或杂乱、色泽是否均匀,选材的老嫩,捏茶叶是否肥厚。

  当真正鉴别茶时,用以上方法当茶的法官,公平公正;在家,把茶当朋友,只要可靠安全,拿欣赏的态度对待茶。

相关文章

  • 【茶经】笔记第六篇

    【三之造.茶叶鉴别之谜】笔记第六篇 对于今天,没有很多意义,当年很多茶也没有了。后面两句:或以光黑平正言嘉者,斯鉴...

  • 读书笔记(06) - 语法基础 - JavaScript高级程序

    写在开头 本篇是小红书笔记的第六篇,也许你会奇怪第六篇笔记才写语法基础,笔者是不是穿越了。 答案当然是没有,笔者在...

  • 茶经.二之具

    【茶经.二之具】笔记第三篇 陆羽,在湖州的时间还要长,已经成为名仕,公元761年,写茶经,恰恰就是到达湖州的时候。...

  • 我和茶的故事(4)

    茶经中的茶 一个爱茶的人,通常不会忽略《茶经》。 我也不例外。 读过唐代陆羽《茶经》和清代陆廷灿的《续茶经》。 陆...

  • 《普林斯顿数学指引》读书笔记——I.4 数学研究的一般目的(下)

    按:这篇笔记是系列笔记的第六篇,第一部分有4节,每节对应1-2篇笔记。笔记的方式,是引用一段个人觉得比较有亮点的英...

  • 原创|当你找不到一个可以相爱的人时,还有一种办法尝到甜蜜的滋味:

    原名:《读书、查字典与谈恋爱》 前段日子,开始读综合版《茶经》(包括陆羽的《茶经》和陆廷灿的《续茶经》),读得很是...

  • 茶经

    家人喜茶, 我也聊借唐代陆羽的《茶经》扫盲学习下,试图了解“宁可三日无饭、不可一日无茶”是怎样的精神状态~ 中国茶...

  • 茶经

    周末,难得清闲,独自徘徊于图书馆内,看着琳琅满目的书本,总会激起我对知识的渴望。一排排的好书自眼前闪过,一时却不知...

  • 《茶经》

    宋代有诗云:“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 陆羽(733—804),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唐复州竟陵(今湖...

  • 《茶经》

    《茶经》 陆羽 全唐诗里收录了他著名的《六羡歌》:“不羡黄金盏,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茶经】笔记第六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kxu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