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发现,每个人的世界的结果都是每个人选择的反馈,你最终的状态都是来自于过程的积累,而这个积累不管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结果都是他本来应该有的样子。
所以说一花一世界、一念一世界,换句话说就是当下的自己,将决定明天的自己。而反过来看,任何对于当下的抱怨,也都是对于自己当下的状态不满,也是对于自己过去的正常投射。
因此,希望不劳而获的想法和动机,或者是不对当下自己进行正确的投资,却寄希望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也就无法得到正确的“果”,也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之道,以及可以说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贪婪。
从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只有自己才能够完成自我的改变和增值,也只有自己才是自我这款产品的塑造者和创造者。这其实也就对应了佛家所强调的“因果论”,现在的行动或者未发的念想,都会影响到之后的诸多结果。这也就像经济学中所说的“投入产出比”,要想得到更多的收益,就需要在前期投入更多的付出。
自我意识在李笑来的线下课中,他分享了自己的真实成长过程,而他自己坚持使用自己的例子,以告诉我们一个普通人是如何通过个人学习和价值观改变,最后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并实现从想到再到做到的改变。
他谈到,在学生时代的一段难忘的经历,而险些让他的人生陷入完全不同的轨迹。在他的中学计算机竞赛中,本来是自己的竞赛名额,最终却被无故地被别人占据了。本来想就此错过了这次机会,但最后又阴差阳错地进入比赛,并拿到了第一名。更无厘头的是,明摆着的荣誉,结果却是由于各种理由而花落他家。
他谈及自此之后的那段时间,给他自己带来沉重的打击,甚至有过很多冲动的念头和想法。但最终好在并没有放弃人生的追求美好的希望,而是坚持自己信念走出了阴影。
就像每个人回顾年少时的不堪,心中总是会有些苦涩傻的味道。虽然现在从他的口吻中听出云淡风轻,但是可想而知对于当时年少的他,这种打击是极有可能改变整个人生态度的转折。如果反过来想想,他选择了和现在完全不同的道路,那么整个人生又是怎样的景象。而他正是基于对于自己人生的美的希望,以及无意识中却把握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而让自己反而在之后的路上,可以更加坦然地面对各种不公平的对待。
和大多相同的例子一样,无论是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史铁生、霍金,还是人生经历巨荡的司马迁、孙膑,他们都是在人生不同阶段,遭遇世界的不公平对待,而最终却由于对于美好的信守,从而从困难和挫折中获得重生,这些都是遵循着自己是自我主宰的不变案例。
而我想,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就是在一次次在人生十字路口的选择,有的选择是与世界对抗的道路,有的选择改变自己从而改变世界的路。而不管是怎样的选择,都是自己应该承担和负责任的方式,而不是自己无端地抱怨世界的不公平。因为,有些结果从一开始选择就已经注定。
因此,就像李笑来所说,
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的成长上面,
而不是寄希望于外界对于自己馈赠,更不是对于小概率黑天鹅的幸运砸中自己。
致良知所以,首先要明白“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求”,在《王阳明知行合一》中讲到,
王阳明问弟子王艮,“你看街上都看到了什么”?
王艮答道:“我看满街上都是圣人”。
王阳明笑着说:“那你也是圣人”。
王阳明心学中一再强调“心外无物”,很多现实都是自我内心的投射,而自我的良知可以觉察一起。这也就是说,外部的世界是我们无法掌控和改变的,它可以是任何无形无状的存在。这就只能通过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对于事物的态度和看法,从而实现改变世界的结果。
就像我们很难“对牛弹琴”的道理,我们是无法向一个意识中根本就没有某个概念的个体,去解释并让它接受你意识中所存在的概念的,要摈弃对外诉求,更不能通过抱怨而实现改变的目的。
因此,对于自我认为的恶,需要我们自然地包容和接纳,并且通过自我的觉察,从而达到阳明四句教中所说的“无善无恶是良知”的境界,改变自我的想法,以此改变自我看世界态度,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并最终实现善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