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70年代,有一项很有名的实验。在一个实验室中,研究人员在一个房间上摆上一盘棉花糖,然后让幼儿园的孩子分批单独进入房间。
研究人员会把实验规则告诉孩子,然后离开房间。规则是:孩子可以选择现在就吃掉一块棉花糖;或者是暂时不吃,然后等到15分钟后,研究员回来会多奖励他一块。
面临这样一个两难选择,孩子们表现各异,有的孩子选择研究人员一出门就立即吃下棉花糖,也有的孩子选择了等待。
选择等待的孩子,为了抵御棉花糖的诱惑,他们想尽了办法。他们用手挡住眼睛,把脑袋埋进胳膊里,他们自言自语、唱歌、用手和脚做游戏。甚至还会试图睡觉,让视线离开棉花糖,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在参加实验的600多个孩子里面,只有1/3的孩子能够抵御眼前的诱惑,得到第二块棉花糖。
当实验进行的次数越来越多,能够抵制诱惑的孩子也越来越少。
研究人员还对这些孩子进行了后续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那些在这个实验中忍耐、能够抵制诱惑的孩子,他们长大以后,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
我们人类在出生时便带着基因赋予的能力,但我们的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取决于我们的专注与自律,两者之间的产物也体现了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全文重点提要:
1、努力学习会改变大脑。为大脑建立新的神经连接,扩展你的能力。
2、你做的事情越多,你能做的事情也就越多,只要保持一种成长心态,你就可以接受这个道理,终身受益。
3、想要精通某事或者达到专业的水平,完全不需要拥有超人的基因,但必须拥有自律、勇气以及持之以恒的精神。
4、通过持续的、有目的性的练习和反复的应用,形成更深层的编码与潜意识中的精通,你就已经是一名专业人士了。
神经学家普遍认为,那些我们用不上的大脑神经连接,会自己退化并消亡。这种观点似乎佐证了“不用就作废”的原则
诺曼-道伊奇在《重塑大脑,重塑人生》一书当中,列举了一些激动人心的例子。病人在神经学家的帮助下,克服了严重的伤残带来的困难。而这些神经学家的研究与实践,也革新了我们对神经可塑性的认识。
其实,人类的神经回路并不像身体发育的那么早。
我们人的身体到了20岁左右,就差不多发育完全了。但是,到了4、50岁,甚至60岁的时候,大脑神经回路仍然还在发展。
这也意味着我们处理高级推理、判断以及经验技能的区域,也就是大脑额叶(负责脑部功能的执行),具有不断发展的能力。
这一个发展过程,最主要体现在轴突髓鞘会不断变厚。髓鞘的厚度对应着能力的强弱。所以,研究人员认为,对某一项技能增加练习,可以强化相关领域的髓鞘,加大电信号传输的速度与强度,人的能力也能随之得到提高。
比如说,如果你是舞蹈专业,平时就比别人多练习舞蹈,那和身体协调性和身体动作、柔韧度这些相关的神经髓鞘就会加速生成,而不从事舞蹈工作的人就不会出现这种变化。
人们发现,大脑中负责整合学习与记忆区域的海马体,可以终身生成新的神经元,这是大脑会持续改变的另一个基本证据。
在美国过去的60年里,每个人的平均智商提高了18点。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文化与营养都发生了变化,影响了人们的语言能力与数学能力(智商测验考察的两大主要内容)。
在《认知升级》一书当中,理查德-尼斯贝特讨论了多年前不曾出现,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普遍存在的刺激因素:环境。
一个好奇求知的孩子,会比不那么好奇的孩子更有智慧,即使他们的聪明程度是一样的。知识学习的选择在指数式的暴增,一个孩子比另一个更好奇,可能是很小的基因造成的。但一个好奇心很容易被引发出来,又很容易得到满足的环境中基因的影响,无疑会被放大了很多倍。
另一个影响智商的环境因素是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一般来说,在那些有更多的资源,交易条件更好的家庭当中,经历与培养更容易实现。
营养会影响智商。为孕期妇女、哺乳期妇女及婴儿适当的补充脂肪酸,可以将孩子的智商提高3.5至6.5点。
而对于环境影响来说,早期的教育,可以将贫困孩子的智商提高4点以上。
在孩子三岁的时候,低收入家庭的母亲,如果接受过培训,她能够经常同孩子用心的聊天,并提出许多开放性的问题,孩子的智商也会提高;给四岁或者更小的孩子练书可以提高他们的智商,如果孩子能主动参与阅读,在家长的鼓励下用自己的话复述,那么效果会更好。
主观能动性的增加有助于人们用更大的毅力解决难题,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已经通过培训得到了提高。
环境决定了。一个孩子只是比其他孩子的稍微好奇一些,但如果环境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那么这个孩子就可以比其他孩子聪明许多。
那么,有没有什么样的策略可以当作是认知的基数,可以用来放大目前的智力水平呢?
的确有三种策略:抱着一颗成长心态、像专家那样练习以及建立记忆线索。
在面对问题时,有的人会变得无助并走向失败;有的人则能够尝试新策略,加倍努力,从而应对失败。
这两种人之间存在一个根本的区别,那就是他们看待失败原因的方法不同。那些将失败归咎于本身无能的人会说:“我就是不够聪明的人。”他们会变得无助。
而那些认为失败是努力不够或者是策略不对的人,则会深入发掘,尝试不同的做法。
保罗-图赫在他的新书《性格的力量:勇气、好奇心、乐观精神与孩子的未来》中,借鉴了德韦克与他人的研究成果,解释了为何取得成功,更多的是靠勇气、好奇心与坚持,而不是智商。
勇气以及成长心态,这些素质才是让人敢想敢做,具备创造力与毅力,从而获得更多学问和更大的成功。而智商在这方面起到的作用要小得多。
那么,刻意练习就是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东西。他是目标导向,通常要独自进行,而且要反复努力超过目前的水平。
我们在研究如何取得成功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一种又一种的方法,然后把每一种方法都记录下来,并在心里积累下来,形成我们的心智模型。这就是刻意练习。
其中的努力、失败、思考与不断尝试就是刻意练习的特点,他们打造出了新的知识、生理上的适应以及复杂的心智模型,从而让人超越以往的水平。
米开朗琪罗没在西斯廷教堂的穹顶上绘制了400多幅真人大小的画像,他在完工时写到:“如果人们知道,我为了精于此事付出了多少心血,整个事情看起来就不那么美妙了。”
刻意练习通常毫无乐趣可言。
而且对于大多数学习者来说,需要在练习或者是培训者的指导下进行,他们可以帮助学习者找出需要提高的环节,把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特定的方面,并提供反馈,确保判断和认识的准确性。
刻意练习中的努力与坚持会改造大脑与生理机制,使之适应更出色的表现。
但你只能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刻意练习在其它领域不会为你带来优势或者好处,让你在其他领域拥有专长。
很多写手本来可以成为作家。他们失败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明确想要说些什么之前,他们没有办法让自己全身心的投入。
有一个写作方法,可能会有用,如果你想要写一个东西但是你又感觉他很难那你不妨把这个很难写的东西,通过抱怨的方法,告诉别人。比如你的朋友。你告诉他,自己是多么的痛苦,自己之前对于这个主题(专业领域)期望究竟有多高,但是你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入手。
你把所有的困难都抱怨出来。当你抱怨完所有的困难之后,你回过头来删掉那些情绪化的开头和结尾,以及包含抱怨和牢骚的部分,只把关于你要想表达的核心内容留下来。这时你会发现,关于你所要描述的事物,你所知道的东西都已经在这篇文章当中了。
许多专业人士都会被认为拥有一种神秘的天赋。
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有些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面能够先观察一套复杂的行为,然后通过记忆重新显示这套行为中的每一个细节,并且做到分毫不差。
莫扎特只需要听一遍曲子,就能够把乐谱写出来,并因此而出名。
记忆宫殿是一种复杂的助记手段。
记忆宫殿是指,将心目中的形象与一系列实体位置联系起来,建立记忆线索。
举例来说就是,你可以想象自己身处的一个非常熟悉的房间。例如你的家中。然后把空间里具有明显特点的地方。例如躺椅,和想要记住的事情的视觉形象联系起来,当你想到躺椅的时候,你都可以想象有一个深情柔软的人在上面做瑜伽,从而提醒自己要去补上瑜伽课。
在《哈泼斯杂志》的一篇文章中,马克-吐温写过自己经历了一种现象。
他巡回演讲的时候,他有一份罗列内容节选的清单,用来在演讲的不同环节时提醒自己,但是他发现这种方法的效果不好,如果只是匆匆一憋,文段的片段在他看起来都差不多。
他尝试了其他的方法,然后想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用笔绘制一系列的铅笔草图,把演讲的大纲画出来,草图的效果很好。
他在草堆的下面画了一条蛇,是提示他要从什么地方开始讲述自己在内华达州卡森谷的冒险。
一把伞迎风,就会让他想起自己的另一个故事:每天下午两点前后从谢拉山上吹来的大风,诸如此类。
这个方法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有提到过,就是我们在简书彭小六的文章中学到的,我们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用草图的方法绘制出来,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更清晰的记忆以及思路。
其实,我们在记住知识点的时候有很多方法都可以为我们所用,但是我们并没有主动的去用这些方法。我认为原因是没有求知欲,没有压力。
如果我们要参加一次考试,然后考试之前我们知道这些考试非常难,而且非常重要。
那么,助记手段可能就会变成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考试工具。
本文我们讲述的道理非常简单,同时也比较深刻,主要有以下四点:
1、努力学习会改变大脑。为大脑建立新的神经连接,扩展你的能力。
2、你做的事情越多,你能做的事情也就越多,只要保持一种成长心态,你就可以接受这个道理,终身受益。
3、想要精通某事或者达到专业的水平,完全不需要拥有超人的基因,但必须拥有自律、勇气以及持之以恒的精神。
4、通过持续的、有目的性的练习和反复的应用,形成更深层的编码与潜意识中的精通,你就已经是一名专业人士了。
文章观点来源《认知天性》,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xiaolang读书。打算在简书写作三年(2021年8月~2024年8月),然后出版书籍。
我的简书主要写作方向是:个人成长心理学、不确定性研究、企业管理、用户需求、品牌营销、广告学、写作方法、读书方法。
现在,我完成了19.0万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