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做自媒体以后,开始有一些“同道中人”一起探讨问题。
好像是医院的一群病患在分享各自的治疗心得。
:)
对于刚开始做自媒体的人来说,最大的一种的病叫做“灵感枯竭症”!
如果把你脑袋的里的内容比作是弹药库的话,里面有杀伤力极大的导弹,也有杀伤力一般的手榴弹,还有一些是根本无法杀敌的“坏蛋”。
而一般的习惯是,先丢出几个大杀器,震撼一下场面!也就是吸引粉丝的作用!
但是,可能到了第10篇的时候,你的弹药库也就快见底了,关键是丢一篇文章出去已经没有过去的威力!
在这种情况下,你开始怀疑人生!
“哎呀,我根本不适合嘛!”
“每天要写文章,怎么可能有那么多东西可以写?”
“要不然,我改成一周写一篇?”
…… ……
这种病,就叫“灵感枯竭症”。
当“病友”提到这种病的时候,我想起一个人!一位灵感不断的大神!
”九把刀“
九把刀,原名柯景腾。如果你还很耳熟,说明你还是有一颗80、90的心。很多人知道他,源自于那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但九把刀的牛X,并不是一个网络小说家转型成为电影导演,而是他高产出的小说作品量,和跨越科幻、恐怖、爱情、玄幻等多题材的小说类型。
他的写作方式是这样的。
写一个小时的科幻,然后“不好玩了”,开始写一个小时的爱情,再然后写一个小时的恐怖…… ……
是不是很变态!
为什么他的灵感这么充沛?
记者:你的小说题材特别多,武侠、科幻、爱情、搞笑、恐怖……灵感从哪里来?
九把刀:灵感是一件很廉价的东西,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但是你要把一个小小的想法铺陈成十万字的故事,我想功力是在这里。其实我写了60本书,就发现很多东西是可以训练出来的,不一定靠灵感。靠灵感可以有很好的点子,但不一定会有有血肉的人物。我喜欢观察人,这或许才是关键。
同样的,有一位培训界大师刘一秒,在一部纪录片中是这么说的:
有人感知星空,就变成了天文学家。
有人感知色彩,就变成了画家。
有人感知声音,就变成了音乐家。
而我,喜欢感知的是人。
我们能否说:灵感的获得的最重要的渠道,来源于对人的观察?
以下列出4种获得灵感的观察渠道。
灵感清单之一——观察自己的感受
有一本畅销书叫《重来》,它的介绍是这么写的:
这本书呈现的是一种更好、更简单的经商成功之道。读完这本书,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计划实际上百害而无一益,为什么你不需要外界投资人,为什么将竞争视而不见反倒会发展得更好。事实是你所需要的比你想象的少得多。你不必成为工作狂,你不必大量招兵买马,你不必把时间浪费在案头工作和会议上,你甚至不必拥有一间办公室。所有这些都仅仅是借口!
这本洗脑著作其实就讲了一句话:观察自己的需求,然后马上行动,想方设法满足!
为什么要观察自己需要什么?
作者的观点是,你在无法准确把握消费者要什么的时候,首先满足自己的需求,是最靠谱的。因为你的需求就代表了一群人的需求。
以上这段可能对做企业的人有一点点启发,比如很多老板自己的产品自己都不会买,但是总喜欢全中国鼓吹自己的产品有多么多么好!
对于做内容的人来说,时刻观察自己的感受和所做的事情,本身就是“灵感”。
你的心路历程,你面对问题时的思考,这种独一无二的真实,对很多人都是有帮助的。
灵感清单之二——观察同行
对于亮子老湿来说,每天的必备功课就是观察众多公众号,特别是同类型公众号!
观察什么?
他们是如何取标题的?
他们的公众号是如何吸粉的?
他们的公众号是如何搭建栏目的?
观察的目的并不是去模仿和抄袭,而是总结和归纳!
成功者必有成功之道,观察同行既是学习,也是未来亮子的文章素材。
灵感清单之三——观察大数据
在2014年的深圳IT领袖峰会上,好像是吴鹰讲过一句话,未来的时代生命正在数据化,而相反机器正在生命化。
每个人的行为,最终都变成了数据!
你有没有发现如果你在某个商城上购买了一款产品,以后你在浏览网页时,总会看到同类产品的广告?
这就是你的行为被互联网记录下来了,而后后台根据你的行为记录推荐对于的广告。
对于内容的选题来说,百度指数、淘宝指数、百度风云榜等都是非常好的热点题材的指南。
对于做比较深入的题材者来说,国家统计局或其他调研机构的报告等都是非常好的灵感清单。
灵感清单之四——观察大众行为
现代催眠之父米尔顿·艾瑞克森,被誉称为至目前为止,世界上最伟大的沟通者。心理学学者尊称他为二十世纪的首席心理治疗师,许多人认为,若说弗洛伊德对心理治疗的贡献在于理论,而艾瑞克森的贡献则在于治疗实务,他所研发的治疗方法已在全球被广泛应用,并公认对许多高效的心理治疗法起着重大的影响,这包括:短期策略心理治疗、家庭系统治疗、策略性家庭治疗、方案焦点治疗(SFBT)及神经语言程式学(NLP)等多项主流治疗系统。
如果你去看看他的传记,你会发现他很长一段时间是在轮椅上度过的,而那段日子里,他并不觉得枯燥。因为他最大的乐趣就是观察人,观察他们说话、行为,每一个表情和动作。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沟通”方式。
有一部美剧叫做《别对我说谎》,让大家对心理学微表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对人行为的深入观察。
如果你是小说家,你需要深入的观察人,因为小说的灵魂不是情节,是活脱脱的人物。
如果你是营销人,你需要深入的观察人,因为他们每个行为都透露出信号,让你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每个人都是一本故事书,一群人的故事就成了社会。
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不管是做自媒体还是做事都是相当有帮助的。
但是……还是那句话……不行动……然并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