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话道出了对朋友质量的高要求。道不同则不相为谋,我觉得特别有道理。
今天上巜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它的原文是这样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大概是说,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庄子说:“请你回归最开始的设定,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这句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这则小短文里,我们读到了一个敢辩巧辩、洒脱从容、物我合一的庄子。也可以说,庄子是个感性的人,他看万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
庄子不是鱼,自然不知道鱼快不快乐,但是庄子的快乐是明显的。他快乐了,万物也就快乐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啊。
而文中的惠子,则是个特别不解风情的人。
你想啊,庄子心情美美地和你出来游玩,有感而发,借鲦鱼抒发自己的美丽心情,你不但不懂好朋友的内心情感,还咄咄逼人要跟人家辩个你输我赢,何其扫幸。
我想如果我们身边都有个像惠子这样的朋友,那该何其悲哀。
很多有情怀的人都喜欢像庄子这样抒情。如果他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个惠子式的朋友,那结果会是怎样呢?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看到安史之乱下的长安城,有感而发写下了: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花不会流泪,鸟也不会惊心,这完全是诗人自己真实心情的写照。
这时如果他身边的惠子式朋友来一句:你怎么知道花儿会流泪,鸟儿会惊心呢?
我想这一句话会比国都被占更让杜甫扎心吧。
被称为诗仙的李白,第一次离开家乡外出游历时,既有对远方的憧憬,又有对故乡的不舍。
他把这种不舍之情寄托于水中,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句诗表面上说,我那可爱的故乡水哟,见我离开,万般不舍,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啊。
可我在脑海中却生出这样一幅画面:年轻的李白,坐在船头,一会儿掬起一捧水沃面,一会引颈远眺慢慢消失在身后的故乡,眼里蓄满不舍。
结果身边惠子式的朋友来一句:瞎说,你怎么知道水会舍不得你离开呢?少自做多情了!
你说,李白会不会直接把他踢下水去呢?
再如唐代大文豪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后,常常探山访水,流连于自然胜境,以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
在发现了小石潭这样一处人迹罕至,风光独特的胜境时,暂时忘却了被贬谪的愁闷,于是有了"似与游者相乐"的佳句。
这里定然是柳宗元挑逗了潭中的鱼儿,而不是鱼儿撩拨了柳宗元。
偏偏惠子式的朋友说了一句:鱼怎么会与你逗乐?它哪天不是这样游来游去的?
天哪,那柳兄还如何排解内心的郁闷之情?直接回家躺床上哭去得了。
可见,与一个没有办法跟我们志同道合、心有灵犀的人做朋友,是多么悲哀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