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乐小转APP
说起鱼,你想到了什么?
糖醋鱼、酸菜鱼、水煮鱼、清蒸鱼、麻辣鱼、红烧鱼......
(上下滑动查看图片)
你看,肤浅的人只会想到如何吃鱼,而有内涵的人会想到鱼所代表的文化。
这不,近日,故宫博物院延禧宫举办了一场鱼的展览,真可谓“满汉全鱼”呢。
金鱼,其实一直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近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使得这个美丽的精灵深深地烙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
(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官微)
金鱼是中国的“国鱼”,有东方圣鱼之美称。它的祖先是野生鲫鱼。
金鱼的养殖始于南宋时期的杭州与嘉兴,所以杭州与嘉兴固有金鱼故乡之美称。后传到上海、镇江、北京、天津等地,在明正德年间,即在1506年左右,北京的皇宫开始养育金鱼。
古时人们饲养金鱼,主要是因为金鱼能起到养情贻性、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金鱼在中国祥瑞文化中具有讨口彩、图吉利的心理作用。
在中国汉字中,金鱼的“鱼”与“余”同音,因此,金鱼也有“金余”的口彩。
人们为了寓意年年有余,吉庆有余,经常将有金鱼形象的饰物带入家中。
在颐和园的长廊彩绘中,皖南民居的砖雕石刻上,苏州园林的屏风窗格里,金鱼的形象无处不在。
过年时,在窗户上贴上金鱼剪纸的窗花,墙上挂上杨柳青的金鱼年画,桌上养一缸锦鳞闪闪的金鱼——元宝红,大门上再贴上一幅大红对联,写着:“岁岁进元宝,年年有金余”。
金鱼又与金玉谐音,金在古语中常代指女儿,玉一般代指儿子,所以金鱼满塘就是金玉满堂,象征子孙满堂,人丁兴旺。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能工巧匠都愿以金鱼为题进行创作。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在《九歌'河伯》中写到“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这里的文鱼就是原始的金鱼。
苏东坡游览西湖,观赏该处金鱼后,欣然提笔写下了《访南屏臻师》赞叹金鱼:“我识南屏金鲫鱼,重来附槛散斋余。还从旧社得心印,似省前生觅手书。”
画家笔下的金鱼也是多彩多姿,在传世画作中,可见的有清代钱慧安的《烹茶洗砚图》,描绘着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的美好意境。
虚谷上人的《梅花金鱼图轴》、《紫绶金章》等画作中的金鱼古拙可爱。近现代的绘画大师齐白石,吴作人,刘奎龄等均是画金鱼的高手。
佛教文化对金鱼的诞生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正源是佛、道、儒三家的思想精髓,三者对立而统一。纵观金鱼的整个发展历程,这三家的思想都在潜移默化的左右着中国金鱼的发展方向。
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土,历六朝而入隋唐。佛经中戒杀、放生、普渡众生的信条逐渐深入人心。人们不仅大规模放生,而且还大量营造放生池,更以律令的形式使之明确起来。大量史籍对此予以记载。
金鱼在接下来的有意识培育中,其各方面又都体现出了道家和儒家的思想。金鱼的形体较之其祖先的扁长变的方正而圆润,似乎蕴涵着天圆地方的意识。
金鱼的个性似乎让我们又看到了庄周的安命无为、逍遥而游的处世态度。金鱼的审美更是体现出儒家尚礼、仁爱、和谐、中庸的观念。
金鱼的命名也透露出深深的传统文化气息。
有的是以传统的祥兽瑞禽寓意,如龙睛,凤尾,鹤顶,狮头,虎头,熊猫等。
有的是以生动的形态特征命名,如簪花,喜望天,玛瑙眼,梅花点,双灯照雪,牡丹仙子,白龙托玉,黄金满地,狮子滚绣球等等。
有的直接借用词牌、曲牌名,如口镶红之“点绛唇”,朝天龙之“喜朝天”,水泡眼之“眼儿媚”,翻鳃之“珠帘卷”,堆肉之“玲珑玉”,珍珠之“一斛珠”,银蛋之“瑶台月”,红蛋之“小桃红”,红龙之“满江红”,紫龙之“紫玉箫”,乌龙之“乌夜啼”,青龙之“青玉案”,绒球之“抛球乐”,红头之“一萼红”,燕尾之“燕归梁”,五色小兰花之“多丽”,五色绒球之“五彩结同心”等。
中国金鱼的鉴赏也是历史悠久,其始于南宋高宗皇帝赵构,他于临安德寿宫内专门避养鱼池,广收各地的金鱼玩赏。
明朝的神宗皇帝朱翊钧也是个金鱼鉴赏家,对饲养金鱼很有研究,饲养了许多金鱼。
明宫中很多地方都有养金鱼的大鱼缸,甚至奢侈地用玉盆养起了金鱼。
明朝的慎行《毂山笔尘》记载:“明朝皇宫中设有金鱼盆,置于案头供神宗皇帝朱翊赏玩”。当时,许多内臣宫眷也纷纷养起了金鱼。
每年在8月中秋那天,各宫院都要举行赛金鱼的活动,以哗众取宠。
如明朝万历年间太监刘若愚在《明宫史》中所记载:“凡内臣多好花木,于院宇之中,摆设多盆。并养金鱼于缸,罗列小盆细草,以示侈富。”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随着沧海桑田的变迁,这些昔日紧锁宫院豪门的美丽精灵们,现在已经进入了许多普通人的生活。人们爱金鱼,养金鱼,赏金鱼,赞金鱼。
中国金鱼以及由它衍生出的金鱼文化,无疑是这条宽博深邃的大河之中一朵精致美丽的浪花。了解金鱼文化,也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截屏扫二维码或点击http://t.cn/E53cmfu
立刻下载乐小转
乐币红包可提现
超值好物兑回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