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古代文化
名动天下,却不召人待见,只因嘴不饶人(下)

名动天下,却不召人待见,只因嘴不饶人(下)

作者: 88cd0b23be22 | 来源:发表于2017-11-24 19:48 被阅读27次

    (接上文)

    面对改变不了的命运,罗隐也只能《自遣》了: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酒归酒,愁归愁,日子还是要过的。为了谋生,十几年里,他的足迹踏遍了江、浙、皖、赣、湘、鄂、蜀、陕等实力藩镇,可谓颠沛流离。即便是在仰人鼻息的幕僚生活中,也始终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呆不下去的原因也许是多种多样的,但想来多半和他率真、狂狷、好讥讽的性格有关。

    有次由于喜欢讥讽,都差点丢了性命。

    37岁那年,他去拜见淮南高骈。这个高骈酷爱神仙巫术,整天价装神弄鬼。罗隐看不惯,就写诗讥讽他,结果被人告发了。高骈大怒,连夜派快船去捉拿罗隐。幸亏他跑得快,差点就把小命给交待了。后来高骈被杀,罗隐没忘又写了篇长文《妖乱志》讽刺他,以报当初差点被杀之仇。

    几年后,王仙芝起义,朝廷派招讨使宋威前去镇压。罗隐(你一个白丁)指责他畏缩不前,写信教训他说:皇帝将八十三州交给你,是让你剿贼的,你就这表现吗?宋威看了非常生气,派人去找罗隐,想和他说道说道,结果这次罗隐又给跑了。

    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不待见他。罗绍威就对他很好。

    罗隐到魏州见节度使罗绍威,称他为侄子(鬼知道哪论来的)。罗绍威的部下都很生气,说:他就是个平头百姓,竟敢称你为侄子!这都哪跟哪啊。罗绍威却说:罗隐名扬天下,他连王公贵族都瞧不起,能到我这里也算是我的荣幸了,就不要计较啦!见面后,罗绍威还真的给罗隐行长辈礼。这个罗隐倒一点也不客气,坦然接受。

    要说这个罗绍威还真是不赖,在罗隐走时又给了他不少钱,而且还给吴越王钱镠[liú]写了封信,向他推荐罗隐。也正是这个钱镠,让罗隐有了一个安定的晚年。

    这个钱镠可不是等闲之辈,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寿享81岁,在位41年。他修海塘,重农桑,用人才,使两浙经济富庶,文艺繁荣。

    钱镠这人也有缺点:比较奢靡,而且严刑峻法。

    其实,在依附钱镠之前,罗隐心里也很没底,他试探钱镠:“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漫英雄。”——黄祖算不得英雄,他容纳不下祢衡,不知道你是否能容忍得下我?

    钱镠当即回信:“仲宣远托刘荆州,都缘乱世;夫子辟为鲁司寇,只为故乡。”——王粲当初投靠远道的荆州刘表是因为乱世没办法;孔夫子做鲁国的司寇,因为那是他的故乡啊——他给了罗隐很高的赞誉,并委以重任。

    要说罗隐也真的是秉性难移,5、6十岁的人了,他那张嘴还是那么的欠。

    钱镠喜欢吃鱼,他命令西湖的渔民,必须每天给王府缴纳数斤鱼,名曰“使宅鱼”。关于这事,罗隐又作了一首《题磻溪垂钓图》:

    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何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意思是说姜太公连根正儿八经的鱼竿都没有,他哪钓得上什么鱼来啊。如果他到西湖来钓鱼,是不是也非得给你钱镠交鱼不可啊?

    好在钱镠到底是钱镠,非但没跟他计较这事,而且还下令从此取消了“使宅鱼”。

    罗隐这样的人能在他手下当官20多年,也足见其心胸之宽广了。

    罗隐自55岁时投奔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直到909年去世。享年77岁。

    罗隐有一首诗叫《黄河》:

    莫把阿胶向此倾, 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 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 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 何必劳君报太平!

    这诗写得非常隐晦。名义上说的是黄河,却处处在挖苦科举的黑暗,暗示官场和黄河一样的污浊:

    不要把用来澄清浊水的阿胶往黄河里倒啦,因为天意难明啊(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

    黄河曲曲折折能够通到天上(科场上要想获得通天高位,不用不正当的“曲”的手段能行吗?)

    黄河刚出源头就污浊了(官场自上而下就没有干净的)。

    汉高祖曾许诺大臣们可长久做官,除非黄河变得象衣带那么窄了,泰山象磨刀石那到平了;

    他们长期占着朝堂那些“北斗”高位,学子们想“上天”当官,只有靠他们援引了。

    传说黄河千年一清 ,三千年(一千年)后,鬼才知道谁还会在!就算那时黄河澄清了,你来报告还有个鬼用?

    罗隐一直认为自己的仕途不顺是由于官场的黑暗——这当然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在他那个时代,曾经煊赫的大唐王朝已经走向衰亡,科举考试徒留形式,实际上则是出身论门第,做官靠援引。而缺乏权贵援引的罗隐自然会怀才不遇。

    然而,正如罗隐评价自己所说:“受性介僻,不能方圆,既不与人合,而视之如仇雠,以是仆遂有狭而不容之说。”(《答贺兰友书》)。

    这不正是他个人性格的原因?是不是也应该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呢?

    (完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名动天下,却不召人待见,只因嘴不饶人(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lgf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