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在哪里
如今,评价系统的单一,使得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愈发严重。为了高考,学生、家长和老师都陷入内卷的痛苦之中。
清华大学毕业的李一诺,历经麦肯锡和盖茨基金会中华区总裁等工作后创立一土学校,在十几年的办学过程中,教育的问题她每天都在真实的面对。她认为教育问题的改变不能单纯依靠教育系统,而需要全人类、各行各业共同努力。
也有人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或许是一个可行之策。让那些通过职业教育成功走出自己道路的人现身说法,能让更多人看到,不走传统高考路径,也能成就精彩人生。
这个想法很美好,但事实呢,且不说目前职业教育的种种不足之处,还有家长普遍对于职业教育的不认同,更重要的是,往往这些通过职业教育或者其他途径找到自己赛道发光发热的人,通常是不愿意站出来宣扬的。
其中一个原因是有人秉持“闷声做大事”的原则。(或者“闷声发大财”更易理解)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观念深厚的社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深入人心。
很多在职业道路上取得成功的人,功成名就后往往不愿提及这段经历,而是选择通过 MBA 或其他途径获取传统意义上光鲜亮丽的学历。
单看影视圈和体育圈,你就会发现那些突围者,大部分会选择进入顶尖高校深造。给自己学历镀金。可见,我们对学历的崇拜已深入骨髓,职业教育之路困难重重。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再去看北大教授林小英对当前教育问题给出的应对方法。你还说她啥也没说吗?她能说什么呢,她都说了体制内的不想说了,她只能是无奈的给出“脱嵌”二字。
《十三邀访谈林小英》结尾经常有十几秒的沉默,这沉默却让人振聋发聩…
所以家长们常常陷入“卷又卷不赢,躺又躺不平”的矛盾之中,这是肯定的。
学历崇拜是社会观念促成的,是用人单位推广的,没有好学历就没有好工作。
所以李一诺才会说教育的问题要全社会共同解决。
所以北大教授也只能建议你自行“脱嵌”!
所以多数家长以“社会如此,无从选择”作为理由。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孩子的成长究竟应由谁负责?学校?老师?社会?既然明摆着依赖社会,依赖她人,是行不通的,那么作为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家长是逃避还是勇敢的担负起责任?
面对教育的困境 ,一味地把责任推给外部因素,推给学校,推给老师,自己不做出任何努力,教育系统会自行变好吗?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兴趣和天赋。是用心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引导他们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还是强迫孩子在高考的单一赛道上拼命奔跑,更为扎心的是,到底又有多少人能跑出来呢?一味的拼命就可以挤过独木桥吗?挤过了以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当然你依然可以选择你认同的路子,一直走下去。凡是你觉得的对的事情都是你对。我坚决支持捍卫你的权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