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挨打”,更愁人!

作者: 晨曦初霁 | 来源:发表于2016-08-12 01:24 被阅读0次

坚持星球 - 第十二篇 20160812

上一篇讨论了孩子“打人”,怎么办?

孩子会“打人”,这还是好的,我们虽然面子上不太容易过得去,会焦虑身边人的眼光,生怕旁人觉得我们不会教育孩子,养出了这么“顽劣、霸道”的娃,可愁归愁,至少孩子不吃亏呀。

而比孩子“打人”更令我们焦虑的,会是什么?是看着自己的孩子“挨打”,都不会还手啊!

那份心疼、纠结、无可奈何、恨其不争气...,内心感受那个百转千回啊,就甭提了。

有过经历的爸爸妈妈,有木有同感呢?


好吧,那咱们就来聊聊,孩子“挨打”了,我们该怎么办?

听过一些父母分享:需要告诉孩子去找老师,让老师收拾那些打人的孩子;嗯,老师哪管得了那么多啊,还是应该教给孩子得打回去啊,让对方知道我也不是好欺负的;不好,那不成了以暴制暴了么,应该让孩子学着躲远点,惹不起躲得起呀;嗯,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孩子去练武,这样他就不会挨打受欺负啦......

爸妈们为了孩子真是操碎了心,寻遍千万计策,只为娃能变“强大”!

可是,亲爱的爸爸妈妈们,真是对不住,此刻,我必须要泼下一盆冷水:我们的愿望很丰满,但孩子的现实很骨感的!

你以为让孩子去找老师、教孩子打回去、躲远点,孩子就真的能做得到么?你以为,孩子习武后,再遇劲敌,他就真的能施展出那十八般武艺么?

答案很可能会令人失望的。

为什么会如此呢?

面对“挨打”,不敢回应,不敢反抗,最根源的症结在于:孩子内心力量的弱小!

而这种内心力量的养成,不是靠老师,不是靠我们教给孩子还手还是躲避,更不在于我们送孩子去学了多么厉害的还击招数。


孩子内心力量的来源,只有一个,那就是:来自父母的深深的安全感,和父母对其无条件的接纳与支持!

只有孩子内心拥有强烈的确定感和安全感,他们才会敢于做自己,敢于让自己摆脱困境,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只有孩子清楚的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无条件接纳与支持,孩子才会敢于释放内心的真实力量,他们不会担心,自己尝试反击后,会被父母认定为不乖/不好;他们也不会担心,自己躲开后,父母会觉得自己没用/懦弱/无能。

当孩子清楚的了解,无论自己如何选择,他们都是被理解的,被接纳的,被祝福的,他们就会感觉放松,自在。这份自然流动的从容状态,才是给“打人”者,最有力的威慑。

告诉对方“我不好惹”,或向对方挥挥拳头,都不如孩子拥有的那份强大气场,对孩子的自我保护更有价值!


好了,说到这里,可能不少朋友会心中暗暗称是。

但紧跟着的问题是,如何给予孩子安全感和无条件的接纳与支持呢?

能够带给孩子这些的,唯有高质量的陪伴,和理解性的倾听。

举两个小例子:

一,听过这样的情景,孩子被班里一个霸道男生打了,哭着回到家。

妈妈对孩子问道,“他为什么不打别人,偏打你啊?!还不是因为你好欺负!就知道回来跟我哭,跟我哭有什么用?有本事你也打他!要不你就告诉老师!你总这样哪行,你再这样,就等着天天挨欺负吧......”

呃...,孩子已经在外受了委屈,回到家还要挨训,被奚落。这不是理解,不是接纳,而是雪上加霜啊。

此时,如果我们能够蹲下身子,看着孩子,对他说,“似乎发生了什么,让你很难过。” “他这么做,真让人生气。”...... 这样开启的对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的倾听。

二,还曾听过,幼儿园里,一个孩子被另一个孩子连续打,不敢还手,瘪着小嘴说不出话来,一边摇头,一边微微发抖。

妈妈在一旁并不干预,旁人不解,问 为什么这样的情形都不管一管呢?妈妈解释说,“孩子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感知自己的界限。如果他真的被打疼了,接受不了了,他自己会还击或反抗的......”

成人以为在帮助孩子建立界限感,但实际上,我们已经能明显感觉到孩子的紧张、害怕。此时,成人的不干预,就是对打人的孩子的默许,是对被打的孩子的漠视。

孩子不可能会在深深的恐惧中感知自己的界限。沮丧、无助,害怕的感受正沉重的压在孩子心头,他不抵抗、不还击,不是因为他的界限感低,而是他无力反抗,更惧怕更多的伤害。此时,扯什么界限感,如果不是愚昧,那就只能称之为残忍了。

这时,真正有效的帮助,是立刻中止两个孩子之间的动作,同时倾听孩子内心的感受,“刚才吓坏了,又不敢说。” “他这样对你, 你好难过,又很害怕。”... 以此来传递给孩子我们的力量与支持,以及对他的理解与接纳。

当孩子“挨打”的情绪得以疏导,化解后。在孩子比较平静的状态下,我们既可以听听孩子接下来会想要如何解决自己的困境;也可以分享一些我们的想法和建议,供孩子参考。

这是帮助孩子预防未来麻烦的最佳解决契机和方式。

但切记,分享而不教导,分享而不强求。

当我们用陪伴、理解、倾听,唤醒了孩子内心的力量感。

接下来,我们仍需将解决问题的责任归还给孩子,将决定的权利归还给孩子。是回击,是躲开,是直面,是借力……?选择解决之道的权利仍然属于孩子自己,而非我们。

相信,内心有力的孩子,不论做出怎样的选择,都将是灵活、自由、气场棒棒哒!

在孩子的人生旅途中,我们要做孩子的护航舰,但绝不做他们的掌舵人。

唯有如此,他们才会真正驶出自己的精彩航程!

(周末两天将有课程安排,主题性内容暂停两天咯~)

相关文章

  • 孩子“挨打”,更愁人!

    坚持星球 - 第十二篇 20160812 上一篇讨论了孩子“打人”,怎么办? 孩子会“打人”,这还是好的,我们虽然...

  • 2022.03.27 星期日 晴

    妈妈寄语: 经常挨打的孩子和从未挨打的孩子,长大后最大的差距是在心态上,经常挨打的孩子其实他们并不知道每次孩子到底...

  • 成长故事( 六 ) 罪恶的童年

    简介@目录 简述:童年挨打,如果全是因为读书,我会自豪。然后并不是...更多的挨打,那叫活该 人都有欲望,而孩子都...

  • 愁人的孩子

    小涵同学要交一个成长记录,老师让准备十篇作文,可是他一篇也懒得写,他奶奶急得没办法。 还剩三天就要交了,没办法,压...

  • 愁人的孩子

    今年放假突然就放假了,比以往年都早,这不,又不出去玩,就在家玩游戏,玩的不亦乐乎,从早玩到晚,看的人心里很不舒服,...

  • 小文二则

    《借酒消愁愁更愁》 借酒消愁愁更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 只怕酒醒断肠人, 酒醉醒来愁未醒, 红颜芳尊何处寻? 《满...

  • 愁更愁

    最近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了。可能是时间的分配不均吧?总是感觉难以停下了。 停不下来,有种很深,很深的恐惧感,有种失离...

  • 挨打的孩子

    今天,外甥女一家来做客。 吃过午饭,小姑娘就被赶到楼上去做作业。 先做了词语的听写,妈妈用她不怎么标准的普通话开始...

  • 挨打的孩子

    那天晚上和孩子视频,说到他小时候挨打的事。 我问他是不是已经忘了那些被打的情形,他说没有忘,但和同学们交流时发现孩...

  • 长相思--春愁

    心中愁。羞语愁。人静更深愁更愁。 忧思辗转愁。 不思愁。蓦然愁。落尽桃花流尽愁。 画舟难载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挨打”,更愁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lks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