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腾讯新闻推送了一条名为“城市蚁族的另一面”的新闻,报道了德国著名摄影师迈克尔-沃尔夫用一组摄影作品揭露了香港这个号称为世界的宠儿的城市,普通人对废弃物和狭小空间的利用,摄影作品中,有老人小孩栖居在昏暗狭小的空间,有光鲜亮丽的白领穿着西装从破旧肮脏的小巷出来。最后,引用了摄影师的一句话:这样没有尊严的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
但这个问题的前提,是如何定义有尊严的生活?
我最好的朋友爱丽丝是我身边可以被称为最有魅力的女人,最近一次见她是那天晚上七点,我们一群人在湖边小筑里面玩天黑请闭眼的游戏,爱丽丝浑身充满了生机,段子不停,笑声不断。结束游戏后,人去散去各自忙碌。然后晚上快十点,我离开办公室,瞥见她电脑窗口下边一排待完成工作,而她聚精会神专注做事。
爱丽丝说自己是那种厚积薄发的人,大学期间,所有的同学都去做兼职做家教,只有她固守图书馆,寒暑假回家和父母相处。她说她自己的天空比较狭小,小时候就很喜欢读书,所以想利用大学的时间完成把自己沉浸在书海中的梦想,看看已经发生的在别人世界里的故事,而她也是一个很缺爱的孩子,从小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都非常有限,想利用每一个假期好好和家人相处,找回那种彼此身上已经缺失的爱。结果四年后她果真就能流畅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情,也学会用更广阔的视觉去看待生活和选择,从一开始只能和爸爸尴尬地通话九分钟到已经可以相互鼓励、家长里短两个小时。
本科结束后学业并不出色的她选择到这个海边城市来读研,远离家乡甚至她所熟悉的北方,目的是想要看看雨水丰沛的城市里的植物和花朵,以及感受带着海风气味的雨水,而在最繁忙的研究生生活里,她做写作的兼职,做微信平台,交朋友谈恋爱,真正厚积而薄发。
我对爱丽丝的评价是,理科生里面,文科最好的,文科生里面,逻辑最好的,逻辑最好里面,又最拼的。
最近流行一句话,叫做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别人比你漂亮,还比你努力。我想爱丽丝就是那种人,暑假期间我曾经跟她同寝,我深夜在刷完微博入睡的时候,她坐在电脑前认真做事,而等我早上醒来,发现她已经妆容精致地继续工作了。
而现在,这个10月已经将近过半,而回想这半个月以来的生活,因为忙于毕业,感觉真的如同每天都在战斗。晚上更新排版文章,更新公众号,白天处理论文数据,晚上听着酷狗的熬夜电台完成一天的任务。自认为已经努力到感天动地。
但很气的是,那天晚上熬夜,连径说陪我,结果就到了三点,两点钟的时候,他截屏给我他和黑仔的聊天记录,那个时候,黑仔也同样在这个城市的另一个角落,通宵达旦,而在第二天,我跟老大聊天,才发现他也已经很久每天都加班到两点。
在我身边,这样的例子还有现在已经小有名气,而真正是毫无背景脚踏实地走到现在的,信仰节假日超人一大截的秦阳。
认识秦阳是在本科学校的一个课程培训上,当是他是老师,后面才得知原来和我一届。他曾经为了保持上课时候头脑清醒思维活跃,在那整整一个有课的学期里面都不吃晚饭。
而在每一个别人欢呼雀跃或者葛优躺放空人生的假期里,他都在学习,所以就这样,在过去的一个个假期里,和身边那些原本同水平的人差距越来越远。
另一个故事,是最近的一部电影。主人公是一对出生在上海书香门第的夫妻,经历文化大革命、知青下乡,回到上海后一无所有,为了实现丈夫继续读书的梦想,夫妇俩举家外借了50万日元,送走男主人公到日本留学,到日本后,才发现学校在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为了能打工,男主在到日本三个月后离开学校到东京打工,后面签证到期而成为黑户无法回国。几年的时间,老婆在国内某个工厂上班,老公在日本打工,一天连做三份工作,下班后已经没有电车,只能沿著铁轨走向狭窄的居住地,夫妻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送女儿到英国留学,而努力。到日本第七年,女儿到英国留学,在东京转机,停留24小时,离开时候的小女孩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送别的时候因为是黑户只能在机场的前一站下车。又过五年,妻子经过五年申请去英国的签证,终于在第十一次申请时获签,在日本转机,停留72小时,分别十二年后第一次见面,昔日的青丝已经变得两鬓斑白。
最终的结局是完美的,在很多年后,一家三口终于在英国重逢,再次相聚。
影片上映后,在自杀率号称第一的日本获得一片反响。为了一个目标,看似没有尊严的生活,也让人充满了敬畏。
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句子,说这个世界就是一部分人进入好梦的时候,另一部分人昼夜不停,等前一半人醒来,发现这个世界有些不一样了。
关于生命的意义,其实放大来看,每个人都拥有随时结束生命的权利,而生命也最终也都会被结束,而即便如此,仍然有这么多的你和我愿意等待死亡时刻自然发生,而不是亲自终结,这样做的原因,无非是活着的意义。
所以最开始的那个问题,我想最好的答案,或者说最好的解说,应该是:没有意义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尊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