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点尊严上路

作者: 罗亭醉客 | 来源:发表于2020-08-12 11:57 被阅读0次

            他辞别了渔父,一个人上路,汨罗江成了他最后的归宿。他什么都有,不愁吃穿;他少年成名,才华横溢;他领导了整个文坛。只因为不愿受“物之汶汶”,他就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何必呢,何苦呢!

          与其说是才华抱负无法施展,不如说是清白尊严不容践踏,不愿意哺其糟而啜其醴,于是他抛弃了一切,带着点残存的尊严上路了。

            灵均死了,只留下了一个端午节。

            尊严这个东西是很难保有的,我曾经写过一组诗,《小河》七首。其中一首的最后两句是:“知无权计逃遗秽,自有胸怀纳灵均。”作为一条河流,我知道没有办法躲避别人倒进的屎和尿,但是却有胸怀容纳屈原(毕竟整个世上都容不下他)。

            尊严这个东西已经很难保有了,除非到灵均那个时代去找。

            灵均用死诠释了文士的尊严。

            同样是江边,同样是渔父。渔父帮助伍员渡江逃离了楚国,伍员不信任他,要将自己父亲的宝剑相赠,以求他不要泄露自己行踪。渔父沉江自杀。

          渔父高官厚禄都不要,真心渡人,却遭怀疑,最终以死明志,以一条命换取了自己的尊严和伍员的信任。

          渔父诠释了隐士的尊严甚至比生命都重要。

            晏子二桃杀三士,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捷三人都有万夫不当之勇,或者舍身救主,或者开疆拓土,也算是一世英豪。而他们却只因为两只桃子而纷纷自杀,这桃子不仅是国君的奖赏,更是对自己功劳的认可,自己的荣誉和尊严的象征。

          这三位武士无一不是把尊严看得超过了生命。

          文士、隐士、武士在生命与尊严面前都选择了后者,儒士孟轲也说“舍生而取义者也”,正所谓“士可杀不可辱”。然而原因何在?

          这个问题让颜斶来回答。颜斶见齐宣王。

            宣王喊:“颜斶,过来!”

            颜斶也喊:“大王,过来!”

            齐王很生气问原因。

            颜斶说:“我过去是阿谀奉承,你过来是礼贤下士。”

          宣王很恼怒:“你说大王和士人谁更尊贵?”

          颜斶说:“士人尊贵,大王不尊贵。”并且讲了很多大道理。

            齐国朝臣都很生气,纷纷讲士人低贱的例子。

            颜斶回答了很多,大概有三层意思。

            一、君主难道都是一个人干事情吗?还不都是依靠的别人的辅佐,或者贤能的人,或者不贤能的人。离开了下面干事情的人,君主孤家寡人什么都不是!

            二、君主位置稳固吗?整天被人惦记着,今天这个被灭族,明天那个被罢免。今天是个君主,明天可能就是个囚犯,甚至死尸,君主担负更多责任,危机更多,只能提心吊胆生活!

            三、君主只能礼贤下士以自保。君主敢得罪士人吗?魏惠王得罪士人是什么下场,众叛亲离。一个孟轲就够他受了,这是舆论的力量。

          很多事情君主往往必须干,没有选择,且后患无穷。而士人完全无后顾之忧,无非就是换个诸侯国的事情,或者干脆隐居起来,也不会饿死。

            事情最后的结果是宣王道歉,说不能和圣人开玩笑。

          颜斶分析得很全面,从春秋末到整个战国,士人的地位都是很高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君主可能经常失掉尊严,但是士人不会,因为士人有选择,因为士人无后患。

          偶尔有失掉尊严的士人,他们都是选择把那一份尊严带到黄泉路上去。

          只有贪恋槽中饲料的马才会被鞭打,自由的人不需要受辱。因为有选择,因为无后患!

            人间路有很多条,上路,不一定非选择黄泉路。所有的路上,我们都可以选择带点尊严出发。因为有选择,因为无后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带点尊严上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lmp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