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国有化~“爱国与卖国
粤汉铁路的经历比川汉铁路复杂,早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南洋大臣张之洞,招商轮船局大臣盛宣怀在督办芦汉铁路时,就提议修建粤(广州)汉(武汉)铁路,最初募集商股,那时候粤汉两地富商还没看出铁路将带来的巨大收益,所以屡次募集到的资金都是杯水车薪。
于是张之洞引入美、英、法等国资金和技术人员,把粤汉铁路的修筑权包给美国(美国合兴公司又拉比利时万国东方公司合作)。
这一下触痛了粤汉三省的“爱国”神经,清流领袖张之洞“卖国”的帽子满天飞。同时,粤汉三省绅商看到芦汉铁路开工带来的巨大利益,纷纷向朝廷提议商股包办粤汉铁路。
不得已,朝廷下旨用商股赎回了粤汉铁路的筑路权。张之洞自粤汉铁路筹建到去世前,一直坚持压制商股进入铁路建设,但直到张之洞去世,粤汉铁路的事态还没有平息。
到了1911年5月,粤汉铁路募集到2600万两白银,虽然1910年詹天佑出任粤汉铁路总理兼总工程师,但粤汉铁路由于各种问题无法解决,迟迟不能全线开工。
到了清宣统三年,1911年5月,粤汉、川汉铁路公司共募集股金4000万两白银,可是单川汉铁路的设计预算就高达5000万两白银。
粤汉铁路虽然在1903年便已开工,但到1911年只建成了广州到三水的支线、长沙至株洲段,合计204公里(全线长1096公里),其余路段由于技术问题,在詹天佑上任后迟迟无法解决,无法开工。
川汉铁路遇到和粤汉铁路同样的技术问题,1909年詹天佑上任后,提出修改铁路路线,避免长隧道的修建,不惜大量展开长线路绕行,川汉铁路原计划的3000公里被大幅延长,预算大幅增加,修改方案报到朝廷,朝野一片哗然,至1911年,川汉铁路只有宜昌至姊归段开工。
天朝第一工程师詹天佑占着四省两条铁路的设计权、修筑权不放。
面对这种情况,当时的邮传部大臣盛宣怀,开始策动“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粤汉、川汉铁路收归国有,对铁路公司已用之款和公司现存之款,由政府一律发给国家铁路股票,不退现款。
同时向朝廷建议,以粤汉、川汉铁路抵押,引进外资,外国公司建设粤汉、川汉铁路。
在盛宣怀等人多方努力谈判下,1911年4月22日,邮传部大臣盛宣怀代表清廷与英、美、法、德四国银行团正式订立《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25项,借款600万英镑(约合3600万两白银)。
5月9日,清政府宣布铁路收归国有,任命赋闲了三年的端方为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强行接管粤、汉、川四省铁路公司,接管铁路公司账目。
清廷这一决定,触动了四省无数人的利益,其实立宪改革派的盛宣怀是顶着巨大压力才迫使朝廷采纳他的建议,四省铁路股东的利益通过股票置换完全没有损失,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可以保证铁路顺利修建等等。
以小醇王载沣为首的清廷内阁在粤汉、川汉铁路筹备修建成了不可收拾的烂摊子的现实下,终于被迫做出让步,这个决定本来是个多方共赢的决定。
铁路收归国有的决定传到四川,引发了轩然大波,因为这铁路的利益,并不只在股东的利益不受损失就可以。
铁路公司管理层和工程承包技术人员的利益受到巨大冲击,在某些人的挑动下打着“爱国”的旗号,一次由四川开始,波及四省的大风暴即将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