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近代史历史
保路运动与武昌起义

保路运动与武昌起义

作者: 梁宵 | 来源:发表于2017-03-05 17:19 被阅读33次
    武昌起义

    1911年5月,清政府继赶走袁世凯,搞出皇族内阁之后,又使出第三个作死昏招:以“铁路国有化”之名,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马上又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财团。此举激起湘、鄂、粤、川等省民众的强烈反对,掀起了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各地纷纷组织“保路同志会”,推举立宪党人蒲殿俊、罗纶为正副会长,以“破约保路”为宗旨,参加者数以十万计。清政府下令严厉的镇压。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逮捕罗纶、蒲殿俊等保路同志会代表,枪杀数百请愿群众。第二天又下令解散各处“保路同志会”。激起四川民众更大愤怒,将各处电线捣毁,沿途设卡,断绝官府来往文书。9月25日,同盟会成员领导荣县独立,荣县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地方政权”。

    清廷为扑灭四川的人民起义,派出大臣端方率领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致使清军在湖北防御力量减弱,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而选择的“同志”与可靠的对象却是清皇朝嫡系——新军。他们认为,清皇朝的新军思想不保守,善于理解民情与同情民众。1911年9月14日,文学社和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建立了统一的起义领导机关,联合反清。

    9月24日,两个革命团体召开联席会议,决定10月6日发动起义。因革命党人的活动已经被湖北当局察觉,而处处提防,再加上同盟会的重要领导人黄兴、宋教仁等未能赶到武汉,起义被迫延期。10月9日,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配制炸弹时不慎引起爆炸。俄国巡捕闻声而至,搜去革命党人名册、起义文告等,起义机密被泄露。湖广总督瑞澄下令关闭城门与“戒严”,四处搜捕革命党人。情急之下,革命党决定立即于10月9日晚12时发动起义。但武昌城内戒备森严,各标营革命党人无法取得相互间的联络,当晚的起义计划落空。

    尽管新军中的最高层为清人控制,但是具体指挥实权却在汉人中,而且新军中的同情与支持革命党人的年轻人居多,他们活动范围大,具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勇气,开始了自行联络,约定以“枪声为号”于10月10日晚发动起义。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缴获步枪数万支,火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此时,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亦以举火为号,发动了起义,并向楚望台齐集。武昌城内的29标的蔡济民和30标的吴醒汉亦率领部分起义士兵冲出营门,赶往楚望台;尔后,武昌城内外各标营的革命党人也纷纷率众起义,并赶向楚望台。起义人数多达3000多人。10月10日晚上10点30分,起义军分三路进攻总督署和旁边的第八镇司令部。并命已入城之炮8标则在中和门及蛇山占领发射阵地,向督署进行轰炸。起初,起义军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加上兵力不够,进攻受挫。晚12点后,起义军再次发起进攻,并突破对手的防线,在总督署附近放火,以火光为标志,蛇山与中和门附近的炮兵向光处发炮轰击。湖广总督瑞澄打破总督署的后墙,从长江坐船逃走,第八镇统制张彪仍旧在司令部顽抗。经过反复的进攻,起义军终于在天亮前占领了督署和镇司令部。张彪退出武昌,整个武昌在起义军的掌控之中。

    所谓武装推到封建统治的第一枪,就这么打响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保路运动与武昌起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odegttx.html